国家气候标志“中国雪都”产生的旅游综合效益分析
2021-11-12李冬梅
■李冬梅
作者:李冬梅(1975—),Email:mayLee9019@163.com
2018年阿勒泰市被授予“中国雪都”国家气候标志,从气象角度为阿勒泰冬季旅游打造了“雪名片”,也打开了气候生态为公众服务的大门。
1 阿勒泰市雪资源分析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0—2017年阿勒泰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年逐日气候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18个区域站多年气象观测等资料,参考阿勒泰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alt.gov.cn/)社会经济等资料,可以分析得到阿勒泰市雪资源气候禀赋具有降雪量丰沛、雪期长、降雪日数多、积雪深度最大、雪质好等特征。
雪气候特征如下。
降雪量大。属全国降雪量非常丰沛地区之一,年降雪量为86.8 mm(全国排名前4%以内),占全年降水量的(212.6 mm)40.8%;年降雪量最多年份达164.3 mm(2010年),最少年份仅19.8 mm(1967年),最多年是最少年的8倍多。1960—2017年中二分之一年份降雪量超过100 mm。
降雪日数多。年降雪日数为57.4 d(全国排名前4%以内),最多年份为93 d(1966年),最少为30 d(1995年),最多年是最少年的3倍。冬季二分之一时间有降雪,日数多达 34.1 d,占全年降雪日数59.5%;最多年份为51 d(2000/2001年),最少年份为13 d(2011/2012年)。 12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3.1 d,其次1月(11.1 d)和11月(10.3 d)。
初雪早、终雪迟。降雪初日为10月23日,是北方降雪最早的地区之一;1960—2017年最早降雪初日是9月1日(2000年),最晚降雪初日是11月22日(2006年),最晚和最早相差近3个月。降雪终日为4月19日,也是北方最晚的地区之一;最早降雪终日是3月13日(1996年),最晚终日是5月27日(1988年)。
积雪期长。年积雪期为146.2 d,长达4个多月;最长积雪期为220 d(1969年9月26日—1970年5月3日),最短积雪期120 d(1971年12月5日—1972年4月2日);是我国积雪日数最多地区之一,位居全国23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名,比最多的漠河仅少28 d,全国排名1%以内。1990—2017年,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3.6 d,最多年为157 d(2010年),最少年为106 d(1995年)。
积雪深度最大。雪深为全国之最,1990—2017年年均积雪深度为10.8 cm,最大为24.4 cm(2010 年),最小为3.2 cm(1995年);年最大积雪深度平均为50.6 cm,最大为94 cm(2010年1月18日),最小为17 cm。
雪质优质。因气候干冷,自然雪含水量低,仅约为20%,因而具有天然好雪质,是真正干燥松软的粉雪,也是最受滑雪爱好者欢迎的雪质。尽管冬季寒冷,仍有日最高气温0~5 ℃以上的暖和天,每天平均日照时间超过5 h,体感舒适,非常适合户外冰雪运动和观景。
从气候变化角度看,1960—2017年阿勒泰市年降雪量、平均积雪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均呈增加趋势,冰雪资源丰富稳定且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优势。
2 游客“为雪而来”
通过统计分析马蜂窝、同程、飞猪、去哪儿网等国内主流旅游OTA平台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留言,采集近5年2万条200万字关于阿勒泰冬季旅游的游记和评论。通过问卷星收到回复1083份,国内各大滑雪俱乐部、旅游从业者推广联盟等渠道收到回复258份,电话访谈65家滑雪俱乐部负责人、50名2018年冬季阿勒泰游客,面谈了2019年深圳文博会期间广东滑雪联盟各成员单位及顽雪训练营等培训机构。
对上述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冬季游客除新疆中部和北部外,主要来自全国经济发达及人口稠密区域,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堿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及沈哈长地区。受访者中,66%表示愿意来阿勒泰冬季旅游,25%觉得难以抉择。阿勒泰冬季旅游吸引力处于中偏上水平,游客大多被极致美景和特色体验所吸引,“极致雪景”是最吸引潜在游客的自然资源,选择率达65.6%;禾木村雪屋是最吸引潜在游客的人文景观,选择率超过43.5%,游客对阿勒泰冬季印象以感受性为主,对资源印象多集中在“雪”的方面。
“雪质好”是滑雪游客选择阿勒泰最主要的原因,选择占比达75.49%,优良雪质已得到广大滑雪爱好者一致认可。此外,“滑野雪”“价格合适”“雪期长”也是一致认可优势。一年外出滑雪2次及以下的占32.68%,3~5次占29.96%,10次及以上占24.52%,可见滑雪游客的出游频次较高。在滑雪目的地方面,选择新疆的占77.82%,吉林次之占32.68%,再次为日本27.63%。
3 “中国雪都”对当地冰雪旅游的影响
经济效益显著。来自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数据,截至2019年10月7日(“中国雪都”获批一周年),阿勒泰地区共接待游客3082.11万人次,同比增长46.39%;实现旅游总消费352.84亿元,同比增长64.34%。
总体布局实现高位推动。当地政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市场拓展资金1500万,实施全方位品牌宣传。按照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依托人类滑雪起源地世界级品牌,形成冬季旅游精品线路核心竞争力和引领产品,展示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底蕴深厚的旅游文化。
形成高标准旅游及交通线路。按照“四区一带”冬季旅游和“三轴N环”夏季旅游整体布局,围绕“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实现与乌鲁木齐、库尔勒、克拉玛依、伊宁、和田、阿克苏、喀什、塔城等疆内8个城市,广州、郑州、重庆、西安等国内4个城市直飞或经停,开通富蕴-阿勒泰-喀纳斯-禾木冬季通勤航班,克拉玛依-喀纳斯-阿勒泰-富蕴县-克拉玛依低空环飞线路,初步形成“干线飞全国、支线飞全疆、通航飞景区”航空网。开行“龙泰号”“吉泰号”旅游专列12列,吉林省包机45班。
4 结果讨论
气象品牌可以提升综合价值。国家气候标志评定一方面增强了全社会气候意识,成为提高地方知名度、发展生态经济的鲜活名片,另一方面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我国旅游业迎来快速、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生态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旅游形态为气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拓展了广阔空间。包括“气候标志”在内的气象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旅游观光、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旅游业服务,是气象科学、旅游科学与体验型经济学之间的新课题。
跨界融合实现了联合发展。获得国家气候标志的地区普遍具有气候禀赋高,气候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优良;气候景观丰富、气候风险较低;地方政府生态保护意识强、绿色发展愿景大等特征。旅游具有“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气象在现代旅游业中已不仅仅是背景和衬托,而是能作为旅游资源形态从幕后走向前台。
区域合作促进了协同增效。气象旅游资源通常没有行政边界之分,地区间气象旅游资源往往各具特色。区域间联动和协同,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阿勒泰地区借阿勒泰市授予“中国雪都”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重视气象旅游资源挖掘利用,将阿勒泰市的优质气象旅游资源延伸到全地区,覆盖到旅游规划、产品设计等全流程,从冰雪资源开发利用辐射到旅游、体育、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惠及新疆整个旅游业,推进了全域气象旅游品牌一体化发展,实现了气象旅游资源的价值转化与升级。另外,国家气候标志还将唤起并不断提高全社会气候意识,科学认识气候、合理利用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努力保护气候,有效支撑地方发展生态经济,让人们充分享受到气候优、环境美的生态红利,让全社会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致谢:国家气候中心,新疆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地区(市)文化旅游局、地区气象局,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新疆气候中心对本文形成提供很多帮助,谨致谢忱。
深入阅读
国家气候中心, 2018. 浙江安吉国家气候标志评估报告. 北京: 国家气候中心.
许启慧, 范引琪, 等, 2014. 滑雪场建设气候条件分析. 气象科技, 42(5): 938-944.
汪克付, 2019. 科学利用气象旅游资源 促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中国气象报, 2019-6-12(3).
王杨, 2016. 中国雪乡游客旅游满意度分析及提升研究.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郭静原, 2018. 22个市县获评国家气候标志. 经济日报, http://www.gov.cn/xinwen/2018-12/18/content_5349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