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的实证研究与展望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2021-11-12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王 敏/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党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决策战略部署,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各项制度保障。六合区是南京市的江北门户,是江北新区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市涉农社区、涉农人口最多的区县。因此,在这片农村面积广泛、农民人口众多、农业发展繁荣的土地上,如何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扎根是当前亟需认真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六合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成绩

这些年,六合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党组织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不断强化党员政治身份意识促使党员带头融入乡村振兴

从2016年起,在全区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四年来,全区共为一万多名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录制生日感言3000余篇,编制视频2600多个,江苏卫视还以《别样的生日》为题对我区“政治生日”做法进行专门报道。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支部书记谈心谈话、回忆入党情景、录制生日感言等形式,广大党员的“使命感”、“存在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更多基层党员对乡村治理的参与意识、宗旨意识、先锋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朝气蓬勃。

(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促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18年以来,六合区广泛开展“一网格一支部”建设,通过在网格中建支部、配力量、搭平台、强服务,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肌体的“神经末梢”,形成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目前,全区817个网格都单独组建了党支部,成为基层激发社会治理活力的党组织“细胞”。例如,每个网格党支部和党群工作坊明确1名“代办员”,搜集整理为民服务清单,大力推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民情联络员”、“便民服务联系卡”等系列服务新举措,打通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难题,实现了群众办事“零障碍”、为民服务“零距离”。

(三)人才引进的精准化促使乡村自主续航能力持续增强

人才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全区积极推进乡土人才培养,针对不同类型乡土人才实行分类分层管理,优选434人建立区乡土人才库。全区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引进博士6名、硕士17名、大学生近100多名,并先后搭建了六合区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六合区农学会,在中江种业建立博士工作站,在宁创公司建立硕士工作站。同时,优化人才培养办法,完善激励考核机制,为乡土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速化促使乡村宜居坏境全面提升

六合区拥有着南京市近四分之一的广袤土地,是南京市的生态后花园。近年来,全域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程桥“水韵原乡”田园综合体建设、止马岭自然保护区、平山森林公园等66.41平方公里国家生态红线保护区,程桥池杉湖先后获评省级和国家级湿地公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提升7993座农村卫生户厕,完成392个规划布点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垃圾分类覆盖76家党政机关、104个村(社区)、166个居民小区,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各街镇垃圾分拣站建成投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各项民生实事的有序开展,生态振兴不再停留于口号,全区马鞍、龙池、龙袍等7个街镇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五)党建活动的多元化促使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首先,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十九大之后,全区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学习宣讲活动,组织各类基层宣讲近百场,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调研报告100余篇;其次,让本土红色文化植入百姓心中。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红色领航”工程等党建创新项目,建成“李元龙先进事迹陈列馆”、“六合抗战遗址”、“金磁社区党建纪实”等省市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再次,让法治文化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逐步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推广金牛湖街道基层法治建设“金山模式”,积极创建省和谐示范社区,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全年群众安全感达97.5%,获评全省法治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二、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站位不高影响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许多基层党组织在“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上概念不清,规划不够。有的党组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缺乏紧迫意识,存在观望、等待的从众心理,总不敢为人先,总想着踩着别人的经验去照搬照抄;有的党组织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的内涵没有深刻理解,对全区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学习不够深入,缺乏工作着力点;有的基层党组织内部矛盾较多,开展工作缺乏有效方法,群众基础薄弱,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

(二)党组织队伍的结构优化不足影响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能力

部分党组织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人才缺失、一岗多责的现象,高学历的少,年轻人少,低学历的多,年龄大的多;这些客观的原因容易造成党组织班子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思路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一些党支部党员的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难以管理,集中开展活动较少且质量不高,出现党员年龄结构老化、身份意识弱化、党组织活动虚化等问题,开会学习流于形式,党员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切实有效地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些势必影响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制定政策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执行决策的速度和力度。

(三)党组织造血功能不足制约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能力

一些街镇债务负担较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长期依托上级扶持,缺乏自主发展能力,部分党组织除了维持日常运转外,资金缺口较大。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有的党组织在争取项目落地、带动群众致富方面不做思考,安于现状,只满足于应付上级,在改革发展中迈不开步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绊脚石。

三、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的作用

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要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对标找差“三争”活动中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拓宽眼界思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十项重点工程的落实。继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完善网格化服务体系,推广试行党员微积分管理,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让群众自觉参与进来,让农村资源要素盘活起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培养人才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一切举措都有赖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党员同志的率先垂范。要探索推行“民情档案”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一网通办”流程改造,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增强百姓获得感;继续发挥“第一书记”的辐射效应,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六合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人才振兴方面,要落实街镇、村(社区)书记“双培养双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对基层党员的培训,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作风纪律强的“四强”型带头人队伍。

(三)充分发挥领导基层治理的组织牵引作用

广大基层党组织要调动最广大农民群众强烈的发展积极性,完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在村集体发展、村务决策、村务监督、村规民约中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作用,让村“两委”的“命令式”管理变为“我制定、我执行”的“服务式”管理,保证决策的民主和科学。

(四)继续发挥团结动员群众的社会凝聚作用

基层党组织要团结动员和组织群众,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对自然资源、人才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整合,对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资源进行筛选与识别、配置与汲取、激活和融合,争取发挥出新的效应、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使用农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五)继续发挥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的作用

要筑牢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山林、水面、“四荒地”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多策并举,通过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联动,促进农民增收;要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略,强化基层党组织扶贫责任,层层压实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帮扶村、低收入农户脱贫转化任务;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种养、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