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2021-11-12陈芃卉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陈芃卉/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当我们告别了熟悉的家乡,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父母的期盼,迈进了大学校园的大门,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步入了大学生活,会发现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很大的差异,从高中的束缚中走出来,获得了很大的自由,拥有大量可支配的时间,可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太多的选择,太自由的生活会让在高中时一直都过着忙忙碌碌,快节奏生活的同学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陷入茫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无论是生活环境,管理方式,还是教学方式,巨大地差异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因为旧的观念与方法仍在继续,这与新的环境对我们的要求产生矛盾,却也正是我们能够取得进步的时候。古人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成。”此时我们最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
(1)学习思路的变化在高中的学习大多来源于老师的讲解和布置。而在大学里,给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和权利去完成自己的想法,更强调自主学习。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一方面,课程门类多,内容深和新,教学节奏快,自学时间增加,课程自选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在一个班级授课的教师多,因而与学生在课后的沟通较少,学习效果及其知识的巩固全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从中学到大学,是从被动的“要你学”向主动的“我要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2)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一,大学的生活要求学生抛开父母的庇护,大多远离家乡独自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该如何买衣服,整理宿舍内务,洗衣服等,往往会使学生一筹莫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安排。大学新生自身的心理尚不完全成熟,依赖性强,刚入大学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天南海北的学生们汇聚一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同,所以不可避免地一时难以适应。有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开始新的生活,而对其他一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就相对困难,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一旦面临独立自主生活,往往会不知所措,出现适应不良。各类突发状况很可能会令他们手足无措。第二,心理上也会存在落差,如果调适不当,则会岀现适应不良,影响到身心健康。在进入大学之前,在家长与老师的描述中,怀揣着对大学校园的美好憧憬,一旦进入大学,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心中想象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中学时代,很多新生往往是班里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而进入大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我消沉,如果调适不当,则会岀现适应不良,影响到身心健康。
(3)管理方式的改变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不多。因此相比而言,大学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大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多。很多同学会对于这部分自主安排的时间感到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好好利用,往往浪费了很多发展自己的机会,以后追悔莫及。大学是众多优秀学者和专家教授的聚集地,他们是教书育人的良师,对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功底,实时掌握着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多年工作在科研创新第一线的实际经验。我们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恰当的学习方案去有效率的学习。要想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必须要勇于承认高中与大学的差异,辨别两者的不同,并能够不断去探索,调整自己,寻求适应大学生活的途径与方法,调整好自己。
二、适应大学生活的途径与方法
(1)改变学习思路。①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学习方法和思路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知识广度的扩展和深度的增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有了既定的专业方向之后,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的学习氛围外松内紧,探索适合自己的一套新的学习模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国现有大学均采用学分制,学分制让学生们可以在学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外选择其他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科目,让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②在大学,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能力和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以学生为主导,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是每一个大一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尽快调整好心态与思想,专注于提高学习成绩,能较好的减少压力,少走弯路。
(2)制定明确的目标每位同学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许刚入学的的时候会存在很多犹豫与选择,但大学都会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同学的帮助,结合自己的想法,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完善。
(3)多参加活动,学会沟通。①大学新生面对轻松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心灵,如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辩论赛,举办各种专业知识讲座,组织班级集体郊游活动等,让大学生参与中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增进交流沟通,缓解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压力,带来身心的愉悦,消除适应不良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最终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②人们常说,大学如同一个小型社会,人际关系是需要我们重视的一大问题。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往往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任何个体的人格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完善自我,换位思考,为他人考虑,真诚待人,并尝试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美丑善恶;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他人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支持,相信你赢得一个很好的人缘和信任度;遇到人际矛盾甚至冲突时,尽量避免产生过激行为,也不要逃避,要采取正面、积极的方式予以沟通解决。学会沟通和表达可以锻炼自己,并且交到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多与学长学姐交流可以收获很多经验与方法。
(4)学会自我独立很多同学的大学都不是在本地上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可能一下子无法适应,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生活。这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在学习上亦然。不再会有老师家长的督促,生活自由度大,生活空间大大拓展,学习机会大大增多。入学后及时了解图书馆,自习室的开放时间,图书馆的各类资料和信息使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增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了必备的学习技能,通过多重途径获取知识、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完成对面临问题的思考、分析、解决的过程是大学学习的一大特点。所以更要注重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5)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环境。①当你告别亲朋好友跨入大学的门槛,迎来新的环境,却也失去过去的熟悉。与其被动消极地面对,不如主动积极地去适应新的环境。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在适应的过程中提升的。环境毕竟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不适应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了解、适应、熟悉并纳入大学环境和氛围。调整心态,可以参加学校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学习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帮助掌握健康心理品质的方法,接着可以开展有效心理咨询工作,先要纠正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进行疏导治疗,促进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发展。②同时,要加强对专业的认同,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寻找患难与共的好友,,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关心成为生活的调剂;或者多和家长联系交流,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适应环境,从容地面对环境的改变带来的问题,那这就是进步了。
三、心得与体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上大学前,都会有短暂的迷茫。全新的一切,好奇又紧张。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且不虚度青春是我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的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学习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人私利视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我们在学会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虚度光阴,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