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2021-11-12□黄玲
□黄 玲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2016 年5 月,我国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在2020 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为重点人群的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健康管理等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庭医生在健康防疫、心理疏导方面同样也发挥了独特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推进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未能实现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落实居民个体健康管理,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的初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的认识不到位
有些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没有真正认识到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是预防疾病和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应对社会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时有应付思想,县级医疗机构没有真正发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分级管理责任未落实。此外,财政和医保资金没有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政策引导不到位。
二、家庭医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家庭医生服务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尚未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家庭医生服务缺乏吸引力。在签约居民优先就诊转诊和住院等方面未能落实差异化政策,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家庭医生服务未能较好满足居民需求,大部分地方存在签约率低、“签而不约”、“多签少约”等情况。
三、签约服务所需医生缺口较大
医疗卫生资源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首先,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家庭医生重要来源的全科医生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签约服务需求。其次,医生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付出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不完善。
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各级政府要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来抓。要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真正把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落实到位。要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权威媒体平台,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二、加快建设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队伍
缺乏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医生是瓶颈问题。当务之急是要统筹调动资源,充实提升医疗队伍。一是立足现有资源,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生倾斜。鼓励在职的内科、妇科、儿科等专科医生和退休临床医师通过转岗培训方式充实家庭医生队伍。二是建立“互联网+家庭医生”的模式,建立全国性(或以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互联网+家庭医生”智慧互联网医院,实现医生资源的线上再分配。三是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可借鉴香港经验,通过购买服务,引进有资质的医疗团队或社会医疗机构填补家庭医生力量的不足。
三、建立顺畅的家庭医生服务运作机制
一是从便民角度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并通过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提高二级、三级医院为家庭医生预留号源的比例,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患者在转诊三甲医院后享受优先就诊、检查、住院等服务。二是建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综合激励机制。建立签约服务预付费机制,将基本医保基金、公共卫生服务费、签约居民自付费和财政补贴等打包预付,实行节余奖励,提高医疗机构和签约医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