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仗中的辩证法

2021-11-12朱庆文

对联 2021年8期

□朱庆文

在楹联的对仗中,理论上我们强调其工对。但在实践中,过分强求工对,则易滑向『过工气弱』的泥潭。其实从古至今,就有一些楹联因使用了常用词、意象鲜明词或因为结构类似性等因素,往往让人们忽视其少量宽对、甚至失对现象的存在,即以整体佳构掩饰了少量缺陷存在,这种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光环效应』。

(一)先入为主效应

即以常用词『先入为主』掩盖非常用字词失对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字词离人们的生活最接近,如方位词、数(量)词等词类,或者有些字词本身就具有『渲染性』,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关注,如颜色词等。这些词当它们与其他非常用字词在一起时,往往有『先入为主』的强势,产生『光环效应』,掩饰了非常用词的存在性。

例联:赵熙《望江楼公园清婉室》(集句)

独坐黄昏谁是伴;争教红粉不成灰。

其中的『黄』与『红』同为颜色门对仗

用词,且描述色彩的词最能让人产生联想,在阅读中也最能留住人们的暂存记忆,因此意象也就更加鲜明。当它们与其他字、词组词时,往往其他词的意象难以显现,容易被颜色词、方位词、数量词等掩饰,因此,『昏』与『粉』虽然难以工对,但因为『光环效应』,掩饰了这种不工现象。

(二)以多盖少效应

即以『多组工对』掩盖少量失对现象。联中有几组字词对得特别工,因而产生『光环效应』,往往会掩饰个别词的不工甚至失对现象。但这些工对的『光环效应』有多大?如何确定?这既要看工对的量,更要看工对的质。同时,读者的易感性也十分重要。若是量足、质高,加之读者对工对中字词有较高的易感性,便更容易形成光环的叠加效应。

例联: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此诗联中,『三』与『二』、『山』与『水』、『半』与『中』、『落』与『分』、『青』与『白』都对得较工。『天』与『鹭』相对也合名词宽对,但『外』作为方位用词,而『洲』作为地理门用词,明显不合『词性相对』的要求。但正是因为此诗联中大部分对仗形式是工对,同时,加上离人们生活最近的颜色词、数目词及其他与人们日常生活较近词的应用,使得这种词性失对现象被『掩饰』。

(三)结构类似效应

即以『结构类似』掩盖局部字词失对现象。联句中结构一致或结构相似,往往也能产生『光环效应』,而忽略结构中个别词性的不工或失对。当然,在这个结构中,必须有鲜明的字词是工对,这样就更能产生双重的『光环效应』,掩饰另外组成部分之间的宽对,甚至失对。

例联:唐彦谦《离鸾》(诗联)

尘埃一别杨朱路;

风月三年宋玉墙。

这个例联中,因为『一』和『三』是数目字作工对,跟在它们后边的『别』『年』不成对仗的缺憾就易被忽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正是因为『一别』与『三年』是一个十分类似的结构,都有『数词+量词』结构特点,因而在人的暂存记忆中,往往会被当作一个数量词来暂时存放,这就掩饰了『别』与『年』的失对。

(四)意象鲜明效应

即以『意象鲜明』掩盖字词失对现象。联句的意象特别鲜明或词语的意义特别相对,也会产生『光环效应』,从而掩饰联中少数词性失对或结构失对问题。从人的暂存记忆来看,意象鲜明往往能更多地占用记忆空间,本身就有一种『光环效应』,这样就使宽对或失对部分处于环晕之中,不被显现。

例联:佚名《昆明大观楼》(旧联)

放开眼孔穷天地;

别有心肠蕴古今。

其中『眼孔』与『心肠』两词,首先是结构上不相称,『眼孔』为偏正结构,而『心肠』为并列结构。其次词性是部分不对的,『眼』对『心』极工,但作为节奏点上的『孔』与『肠』却失之于宽。那么怎么理解这样的现象?一般来说,像这样由两个极工与不工字组成的词组,且结构不相称,但因为他们的词义十分相对,意象十分鲜明,这样,词性不工及结构不相称的现象在这样的双重效应(即义对与部分词性工对)中,往往被忽略,使全联仍然显得意境深远,声韵和谐。

(五)综合效应

即以『综合效应』掩盖联中多处失对现象。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是数个『光环效应』叠加而掩盖了联中对仗过宽和失对的现象。

例联:李商隐《无题》(诗联)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们先来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诗人已与意中人身分两地,上联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下联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于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从对仗的角度来说,『通』与『翼』一为动词,一为名词,不成对仗;甚至『飞』与『点』也词性不对。一副联中,七组字居然有两组失对,但是我们又不觉其不工。原因在于,首先,这两句诗生动鲜明的意象给人深刻印象;其次,句中『身』与『心』、『有』与『无』、『双』与『一』、『彩』与『灵』、『凤』与『犀』都是工对,这样就掩盖了少数字的对仗不工问题;再次,『双飞』与『一点』是类似结构,加之数字工对的情景,前面作过分析,『飞』与『点』的不工被忽略。因此,这副诗联因为意象鲜明、工对词较多、失对部分结构相似以及数目词使用等『综合效应』,使联句中失对部分被掩饰,正所谓瑕不掩瑜。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