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红色记忆
2021-11-12王伟
◇王伟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阳泉为“第一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阳泉市作为中国共产党成功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是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伟大战略的历史产物。我认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应该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伟大战略当中去寻找答案。“第一城”的故事发生在阳泉并不意外,它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这种必然性深深地根植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伟大战略当中。只有从这一伟大战略思想出发,我们才能充分认识这种必然性,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阳泉是红色土地,更是红色圣地
“城市”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伟大战略的核心概念。什么是城市?城市即“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创建”的城市而言,城市创建的“基础”如何,客观条件怎样,直接影响创建城市的质量水平和发展潜力。研究表明:阳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历史上所有创建城市中城市条件最优越的地方。根据创建“城市”的客观要求,可以说,阳泉当时的“城市”禀赋无与伦比。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优于他地的基础条件:
(一)阳泉是晋东地区以煤铁资源为特色的工商业最为发达区域。阳泉市前身为阳泉站。这里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各种矿产达50多个品种,号称“黑白黄”(黑为煤炭,白是铝矾土,黄即硫铁矿)“三原色”之地,尤以无烟煤著称于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太铁路全线通车,阳泉站附近渐有居民和店铺,日益兴旺发达,至上世纪20年代初,各种商户发展近百家,2000人口,形成上站、下站、长顺街、福寿街、太上街、华盛街、德胜街等主要街道,渐成城镇雏形。到日寇统治时期,阳泉站商户还有270 家之多,摊贩很少。借助当地公共交通、自然资源的有利条件,这里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民国五年(1916)8 月,山西绅商筹集公私股金在太原创办山西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简称:保晋公司)总部迁置阳泉站,开启了阳泉乃至山西近代工业的先河。其中开办的阳泉保晋铁厂与汉阳铁厂、本溪铁厂并称中国近代三大民族冶金工业。
(二)阳泉是晋东地区居民集中、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阳泉建市之初是以一个正太路二等车站为中心的周边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几千人、最高行政建制为平定县管辖的“街”的山区自然工业集镇。又根据1947年5月29日《新华日报·太行版》发表的《阳泉、平定人民欢庆自己解放》有关“被日寇八年洗劫,复遭阎伪一年余暴政统治的阳泉市,于二十日下午五时夕阳西照时,五千群众在广懋场举行庆祝自己的解放大会。会上,智市长详述蒋、阎破坏和平,勾结美、日屠杀中国人民的内战罪行后说:决心与全市二万人民,建设新阳泉……”报道显示,阳泉市当时人口为二万。虽然人口数据明显有误,但阳泉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却是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日寇侵占阳泉时期,阳泉铁路工人达2000 余人;煤矿工人达5000余人。
(三)阳泉是中共创建城市政治力量全国较雄厚的革命区域。阳泉站是中共在北方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7 年11月,中共山西省委在河北省井陉县雪花山国民党三军教导团驻地秘密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城市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共阳泉市委”组织称谓。成为中共在全国最早构想建立的城市。1929 年3 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的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致信中共顺直省委和时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汪铭,着重指出:阳泉和太原等地一道为中共在山西工作的“中心区域”,为山西党组织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由此,中共阳泉站党组织纠正“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地方党的建设步入正轨。据统计,到抗日战争胜利,我党在阳泉地区已经发展到4 个县委、32 个区委、720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从1923 年我党在阳泉地区发展第一名党员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党员人数已经达到7880 名。阳泉市在创建的过程中,正是依托着这样一支骨干力量。
而研究同时表明:在阳泉创建城市之前,中共均无成功创建城市之先例。究其原因,阳泉建市之前中共创建的城市全部夭折,并不是各级党政军主观不做努力,也不是出于敌强我弱的军事缘由,而是缘于自身客观条件不过硬,不符合创建城市的客观要求或被迫放弃或自行撤销的。如:瓦窑堡市(1935 年创建,1936 年撤销)、东益市(1944年10月18日创建,1945年12月10日撤销)、道口市(1946 年5 月13 日创建,同年11 月底撤销)。尽管它们的建立对于所在苏区、根据地、解放区的革命和建设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产生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放弃或撤销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没能成为当地“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它们又不得不各自回到原有的定位上运行。凡成功创建的城市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军事上没有得而复失,前功尽弃;二是运作中没有自行撤销,终止运行。这两点阳泉市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铁血阳泉是顽强的,更是非常幸运的。时至今日,阳泉市最终成了晋东地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党中央在陕北、西柏坡关注到了阳泉的建市
关于“最后夺取城市”伟大战略的实施,如同“农村包围城市”伟大战略的实施一样,中共中央曾经于1945 年4 月23 日至6 月11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战略规划。
毛泽东对此做出了回答:他在中共七大会上就其向大会所作《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报告,特别强调了城市工作在全党工作的重要地位,号召全党开始将目光由农村转向城市。在谈及“城市工作”等问题时,毛泽东综合各种判断,提出:“我们要夺取大城市,但我们现在的旗子,并没有插在北平、武汉,还是插在山上,像清凉山、太行山、五台山等等。我们现在的根据地,是战略的出发地”。这是毛泽东首次明确向全党提出准备肩负起“最后夺取城市”的历史重任。由此,中共拉开了“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序幕。
毛泽东的预言所指是一个包括陕北清凉山脚下延安市在内的以及山西五台山和整个太行山脉相依的一个庞大的城市群体。阳泉是在太行山腹地诞生的准中心城市,很显然也是毛泽东预言的那个“战略的出发地”的题中之义——应该从这个庞大的城市群体中产生。然而历史总是云谲波诡。尽管阳泉在这个地界里,但这个城市群体中当时还没有阳泉市。直至两年半后,此时已在西柏坡的刘少奇从毛泽东曾经“庞大的城市群体”中,遴选了已经建市的阳泉市和张家口市以及刚刚解放更名的石家庄市作为“最后夺取城市”伟大战略实施的三座城市进行城市经验工作总结,并上报中央。在这份“丑皓电”中,名不见“城市”经传的阳泉市脱颖而出,位居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领导创建的第一座城市”。在此,我们不妨阅读这篇决定阳泉市历史命运的光辉文献的全部内容:
东北,邯郸,陈、粟,华东,张、邓,晋绥,东北转热河,中央:
东北局一月三十一日电关于城市工作会议的通知草案,我们没有甚么意见。但愿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收复石家庄的情形,略告你们,作为你们现在及将来进行城市工作的参考。
一、我们及阜平中央局,鉴于收复井陉、阳泉等重要工业区,因部队、民兵、民夫与后方机关乱抓物资、乱搬机器,因而使这些工业受到致命破坏的经验,又鉴于收复张家口,领导机关随即迁至城市,因而引起许多干部均往城市跑,在城市乱抓乱买东西,贪污腐化,严重的放松了乡村工作,并引起士兵与乡村干部极大不满的经验,所以在这次进攻石家庄以前及攻入城市过程中,即训令部队及民兵的干部,注意保护机器物资及一切建筑物,不准破坏,不准自由抓取物资。因此,部队进城的秩序是比较好的。但这种训令只有干部知道,而未向部队士兵进行教育,故在作战中,仍有不少士兵照过去经验拿取东西,并鼓动城市贫民去搬取物资。首先贫民是搬取公用物资,后来就抢劫私人财物,故有大批煤粮及其他公物被抢,许多公共建筑的门窗杂物亦被破坏或取去,私人被抢者亦不少,很久还不能停止,后来实行戒严、断绝交通,并枪决数人才停止下来。幸而机器未受破坏,重要仓库保存。此外,太行、五台、晋绥各机关派遣人员到石家庄搜集与购买物资者,共约万余人。四乡农民也准备进城,幸而迅速阻止,并通告四乡地方党政阻止,农民未进城。此时,最有破坏作用者,即万余采办与搜集物资人员,他们不顾一切,破坏各种财产,例如运输队人员就拆走好汽车的轮子,工厂人员就搬走某些机器或零件,机关商店人员就抢购大批货物。为此特发出布告,禁止任何机关部队搜集搬走与购买物资,并分设卡子,截留一切人员向外搬移的物资,同时设立统一的物资委员会,有计划地搜集买与分配物资,乃将这种现象停止。各处派来搜集物资人员也慢慢离开了石庄。后来并进行了一次归还公物运动,收回了一部分公物。
二、我们曾向派入石庄工作的干部和警卫部队宣布:石庄不会再被蒋介石占去,石庄是人民的石庄,我们工作应作长期打算,方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一切到石庄工作的干部和士兵,不准私人拿取一点东西,不准制新衣,大吃大喝,必须保持纯洁与艰苦的作风,如有人违犯这些规定立即送出石庄,并规定所有缴获物资,一律归公,其中可作私人使用者,例如鞋袜衬衣牙刷等,由物资委员会统一搜集或购买,有计划地分配,首先慰劳攻城部队士兵,然后慰劳乡村后方机关人员,最后才能分配若干给城市工作人员,但亦不能多过其他人员。所以这次全部野战军士兵都得到几件慰劳品,城市工作人员保持了纯洁,士兵与乡村后方人员对此均表满意,没有听到甚么闲话,乡村干部亦不要求或自由向城市跑了。由于进城而瓦解内部团结与战斗意志的现象,例如进张家口时的情形就没有了。
(三至六略)
七、东北及其他解放区,均可能在最近收复一些中等的和大的城市,而这些城市收复后又可能长期归人民所有,如何去收复城市,收复后又如何管理,这在党内一般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将石庄这些不完全的经验介绍给你们,作为参考,在石庄的许多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至于某些城市我们进入又可能退出者,只能作短期的或临时的工作,则这些经验就不能或不完全适用。
中工委
以上这篇电文是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九日刘少奇在西柏坡向党中央发出的。后来标题为《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亦称“丑皓电”)。就在它发出一周后,此时还在陕北杨家沟准备过黄河的毛泽东于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回电中央工委《中央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即“丑有电”),高度评价了中央工委的城市工作。明确指出:“中工委丑皓电所述石家庄城市工作经验必须引起全党注意”。从而划定了全党城市“可能长期归人民所有”的起始点;确立了中共关于城市工作“城市建设”的总方针;推出了全党第一批“城市建设”的城市工作经验。幸运的是在这一批中共创建的人民城市中,阳泉在历史上是首次建城,荣幸地成了“中共领导创建的第一座城市”,成了“历史事实”。“丑有电”全文如下:
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并告中工委:
关于城市工作。
(一)中工委丑皓电所述石家庄城市工作经验必须引起全党注意。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必须讨论中工委丑皓电,并将中工委丑皓电当作党内文件发至地方地委一级,军队团委一级。各级党委收到中工委丑皓电以后均应引起讨论。
(二)尔后各局各军在攻占城市及在占领以后不久时期内,管理城市的工作方针及方法,应即以中工委丑皓电所述攻占石家庄及初期管理石家庄的方针及方法为基本方针及方法。
(三)多年以来,我们占领了很多城市,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没有总结,让这些经验埋没,让各种错误的方针及方法反复重犯,让良好的经验限于一地无法为全党取法。这是经验主义、地方主义还在我们党内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结果。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自己攻占及管理的城市,似乎还没有作出一次认真的研究,亦没有将城市工作的比较经验向中央作过反映。我们占领了并长期管理了张家口、邯郸、长治、晋城、淮阳、烟台、威海卫、淄川、博山、德州、承德、赤峰、安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石家庄等几十座大城市及中等城市,临时占领不久又退出的,则有沈阳、长春、焦作、韩城、许昌、漯河、运城等处。可是,这一切城市工作经验(不能说不丰富),除运城一处我军入城秩序不好,曾由邯郸局有过反映外,没有任何一处有过反映。象石家庄这样重要的经验,是由中工委总结的,两年前张家口的经验,我们是从中工委的丑皓电才看到的。这种在重大问题上(不是小问题或技术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极端恶劣的习惯,在七大以后并未根绝,现在已相当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工作的发展。
(四)为了将党的注意力不偏重于战争与农村工作,而引导到注意城市工作,为了使现已取得的城市的工作事先有充分的精神准备与组织准备,中央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自己占领的城市,凡是人口五万以上者,逐一作出简明扼要的工作总结,并限三至四个月内完成此项总结,电告我们。
中央
历史充分表明:1948 年5 月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到达西柏坡。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开始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决战。当党中央毛主席把“指挥所”迁到西柏坡的时候,作为拱卫西柏坡的阳泉市,其历史地位也就十分明显了。
注释:
①199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38页。
②2010年1月,阳泉市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解放阳泉》第124页。
③2012 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编《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1919~1949)第94--95页。
④1980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恩来选集》上卷,第20 页,《在白色恐怖下如何健全党的组织》一文。
⑤2007 年4 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一座战场上诞生的城市》。
⑥2002 年8 月,逄先知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年谱》(中),第5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