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二月河开凌解放”对句说开去

2021-11-12唐世友

对联 2021年7期

文 |唐世友

著名作家二月河逝世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写了一副挽联:

二月河开凌解放;

一剪梅落玉簟秋。

他后来觉得对句欠佳,于是又补对了一个下联:一络索牵玉连环。不久后,他又对了第三个对句:三伏雷震雨纷飞。

莫言先生在交上挽联的同时,还附上说明:“惊闻二月河先生仙逝,不胜惋悼!网上早有以先生笔名和原名所撰上联,工整巧妙,寓意深远。今愚勉对并书之,虽远不如上联工整,但哀思真诚。供方家两哂,并以此送先生远行。”由此看来,出句并非莫言所撰。

二月河,是作家凌解放的笔名,出句把作家的笔名和真名放在一起组成出句,让人叫绝。出句文从字顺,平仄也符合联律,且意境优美。

出句由“二月河”“凌解放”两个固有名词构成。从字面上看,“凌”是名词,“解放”是个多义词,在这里可以作动词用。阳春二月,冰冻的河水渐渐解冻了,被束缚多时的冰凌终于获得了自由——解放了。

天津谢发宝先生在《也来试对“二月河开凌解放”》一文中,也给出对句:

三家村起语殷繁。

谢先生自己加了个注解:“三家村”是指‘三家村札记’的作者邓拓、吴晗、廖沫沙。吴晗有一个笔名叫‘语轩’。邓拓的原名一说是邓殷洲。廖沫沙的笔名是‘繁星’,而原名叫廖加权。”于是,谢发宝先生便在《三家村札记》三名作者的笔名和姓名中各取一字组成一个新词“语殷繁”来应对出句的“凌解放"。这能对得上吗?

谢先生嫌前一对句没有尽意,于是又补了一个对句:

三家村起拓权晗。

这是在对对联吗?谢先生又解释说:“自从某地有了三家村,这几家对村庄的开辟,就像天上的权星一样照耀着大地。权:北斗七星之一,也叫天权……”

重庆梁志涌先生指出谢先生两个对句的不足,同时还对莫言的第三个对句“三伏雷震雨纷飞”提出批评:“莫言先生用‘三伏雷’对‘二月河’,欠妥。”他接着说:“‘二月河’乃作家笔名,是专用名词,有特指对象。而‘三伏雷’与‘清明雨’‘五月花’‘中秋月’等词语一样,不是专用名词。况‘三伏雷’的‘雷’字与二月河的‘河’字同属平声,上下联同位的字平仄不对立。”

梁先生继续说:“行文至此,笔者突然想到,若将谢先生的对句改为:‘三家村忆竹梅松’——这样使两个概念相融,使人联想到岁寒三友,句子也通顺些。”

梁先生前面曾说过,莫言对句中的“三伏雷”不能对“二月河”,因为“三伏雷”不属专用名词。这下他却用“竹梅松”来对“凌解放”,难道“竹梅松”是专用名词吗?

文章最后,梁志涌先生也对了一个对句:

大清国腐帝豪奢。

他自信地说:“此句从联律上看还算过关。”

同样的道理,“凌解放”是专用名词,而梁先生的“帝豪奢”难道是专用名词吗?从前面几位先生的对句来看,他们都忘了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这是一个追悼逝者的对联。不管你怎么对,对句都必须服务于悼念的主题。遗憾的是,前面的对句除了莫言先生的有几分哀悼的意思外,其余的对句与主题均无关联。

“二月河开凌解放”确实是一个好出句,也可以说是一个很难对好的片玉。如果硬要死拼乱凑胡对一通,不但会损伤了出句,而且还有可能在联界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此,笔者有一联奉告:

且让绝联垂史册;

莫将劣句染文坛。

有的对联爱好者忍不住手,见佛就拜,见联就对。在此,我也奉劝两句:

片玉面前须忍手;

高人笔下莫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