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 知止 知足
2021-11-12陈思炳
□ 陈思炳
《清朝野史大观》中讲了一个姓郭的吴江知县,出身寒门,因顶不住官场陋习浸染和上级贪婪勒索,接受贿赂,浮征赋税,被人告发,遭清廉上司汤斌训斥。他悔恨不已,回到县衙,令使役挑来水,亲手把县衙大堂和卧室洗刷一遍,并将书房“明志堂”更名为“明耻堂”,还贴出告示:“以前的县官郭某已死,现在的知县是另一个人。”此后,郭某清廉做官,把吴江县治理得井然有序,深得百姓拥护。朱熹说:“耻者,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郭知县的明耻之心和雪耻之举,是对灵魂的拯救,也是对人格的提升,令人敬佩。
《清朝野史大观》还讲了这样一件事: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到外地巡视,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一下属知道后,献一宋朝拓名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退还。有人劝他“启封一赏”,他说:“不启封,可以想象它是赝品,心里还好受一点。”冯志圻理智地知道爱好是一匹“烈马”,必须时刻勒紧缰绳;关键时刻,自知难敌爱好之物的诱惑,索性不见。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进退适宜,取舍得当”,即“知止”。一个人在爱好面前,只有知止,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到不惑、不随、不辱、不枉。
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国家殷富,国库充盈,金钱、绢帛都堆到屋廊下了。一次,太后赐百官负绢任取,朝臣莫不量力而去,唯章武王元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度,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只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大家都叹服崔光面对赏物知足。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不节欲”。崔光面对财物,仅取自足;元融、李崇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因扛绢过多而受伤,两手空空而归。对待财物的不同态度,折射的是人品官德。财物虽好,取之有度,则能天天享用;而贪欲过多则相反,当今一些贪官因腐败而落马便是例证。
知耻而明德,知止而节欲,知足而避祸,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