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2021-11-11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增强空间治理和保护能力。
充分发挥双核引领带动作用
为推动成渝地区统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双核引领带动作用,《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提升双城发展能级,科学确定重庆主城和成都发展定位,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
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
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推动重庆、成都两个都市圈相向发展,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加快提升大中城市产业水平和功能品质,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
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规划纲要》共12章,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先手棋。《规划纲要》提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对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着墨较多。
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机制创新,优化、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规划纲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为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成渝地区发展活力,《规划纲要》提出,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關键领域,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提升市场活力,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