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逆势增长绿色和数字是未来重点

2021-11-11丁卯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一带国家发展

丁卯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其影响。2020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提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近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撰并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以习近平提出的“四路”建设为主线,全面展现一年多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共同打造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的努力和成绩。

团结合作、逆势增长成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领域。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断完善多双边及区域合作机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扩大发展成果惠及面。

《报告》指出,2021年,团结合作、逆势增长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词。疫情席卷全球,凸显了共建“健康丝路”的重要性。中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国际抗疫合作,扩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援助规模,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云消费、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抗疫。

在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逆势前行,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对外投资逆势上扬,合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丝路电商亮点突出,展现出强劲韧性和生机活力。

在货物贸易方面,2013—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由1.04万亿美元增至1.35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5%升至29.1%。2013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9.2万亿美元。

在服务贸易方面,2020年,中国与“一帶一路”沿线国家完成服务进出口额达844.7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377.3亿美元,服务进口467.4亿美元。

在投资方面,2020年,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同比缩水35%的背景下,中国境内投资者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8个国家实现直接投资186.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4%,较上年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

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由715.7亿美元增至1414.6亿美元,年均增长10.2%;完成营业额由654亿美元增至911.2亿美元,年均增长4.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指出,尽管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国经济恢复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气候、环境、能源危机和地区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合作与开放仍是世界大势。他认为,逆势增长可以概括过去一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合作领域的成效。

绿色、数字是未来合作重点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1—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保持25.5%的高增长势头。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占同期总额的18%。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644.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52.6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2.3%、57.6%。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科伦坡码头等项目均取得积极进展。

巴西前对外贸易部长普拉泽雷斯日前表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当前背景下的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经济振兴。投资基础设施和连通性对一个国家具有跨领域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到不同部门和不同的经济活动,帮助这个国家从疫情中恢复。”普拉泽雷斯说。

在谈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未来的重点时,张威提出两个词:绿色、数字。他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从最开始到现在,我们看到了数字丝路建设、绿色丝路建设等正在逐渐起到引领作用。我认为这也代表了未来全球治理的新方向。”

2020年12月,《“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基线研究报告提出,基于对污染防治、减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维度主要环境目标的贡献和风险,将“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分为“红、黄、绿”三类。据张威介绍,绿灯项目为鼓励合作类项目,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能利用等;红灯项目则为重点监管类项目,包括燃煤发电、采矿业等。其中,绿色项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有望带领“一带一路”建设朝着更加绿色、更加高质量、更加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已经同“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共同发起国达成了总量7.75亿剂疫苗和原液的合作共识,目前已提供3.5亿剂。

“依靠团结合作,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抗击疫情、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团结合作,找到了推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道路,激发未来发展的潜力。”张威说。

沿线国家对优化中国出口区域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稳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近日表示。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境外投资平稳有序、结构优化,中欧班列开行量、货物发送量分别增长43%、52%。同时,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6.3万亿元,增长25.5%。其中,出口3.57万亿元,增长25.3%;进口2.73万亿元,增长25.7%。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肖本華还特别提到,要继续办好进博会,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扩大货物贸易的同时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数字之路提升与“一带一路”的贸易。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对中国出口总量贡献较大之外,对优化中国出口的区域结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重点,她建议,要注重培育“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发展,发挥好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的作用。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仍以货物贸易为主。未来,需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帮助优秀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使得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结构更加优化。同时,在货物贸易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中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加强中国出口产品品牌建设,指导企业积极提高产品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LINK

不久前,《“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报告》指出以下几点:

一、“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总指数止跌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受各国经济缓慢复苏等因素影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恢复性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各国基础设施发展全面复苏仍受到多重挑战。

二、东南亚指数保持领先,葡语国家指数及排名显著回升。东南亚地区基建需求旺盛,居各地区之首。葡语国家发展指数显著回升,排名升至第三位。从国别来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指数位居前三位,巴西蝉联葡语国家指数排名之首。

三、民生类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基建开发偏好有所变化。房建、医疗卫生等民生类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基建计划的优先支持领域,同时可在短期内见效的中小型基建项目更受青睐。

四、碳中和引领基建发展新方向,新能源成为各方优先发展的领域。众多金融机构宣布,停止为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转而加大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区域性贸易协定促进基建合作升级,为各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外商投资和准入门槛有所降低,激发各国在房建、产业园区、电力能源等领域的基建需求,合作前景广阔。

六、为控制投融资风险,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基建企业的ESG评级和项目的ESG管理水平已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鉴于上述,《报告》建议,首先加强政府间合作,落实已建立或签署的多边合作协议。其次,提升金融机构协同能力,加快规则互认,健全合作平台,满足各方的融资需求。同时,强化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属地化经营风险防控,ESG管理水平。另外,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把握绿色发展方向,提高“一带一路”基建的合作水平。

猜你喜欢

一带国家发展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区域发展篇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