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探析

2021-11-11杨宝平魏美玲

种子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杨宝平 魏美玲

摘    要:随着落叶松人工林面积扩大,落叶松球蚜发生较为严重,被列为太子山林区的主要害虫。落叶松球蚜生活规律复杂,变形较多,防治难度较大。通过长期观测记录和防治实践,逐步摸清了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分布及生活史,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落叶松球蚜;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1   基本情况

太子山林区在我国临夏回族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管辖范围内,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与管理下,建立了太子山国家级自然林业保护区,林区以太子山脉为核心山脉,由众多山峰与沟谷组成,周边海拔较高的山峰有巴楞山、公太子山、母太子山等。太子山林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1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0 mm。保护区林地80 993.40 hm2,占总面积的96%;非林地3 706.60 hm2,占总面积的4%。森林覆盖率为38.39%。林地按地类划分,林地28 505.71 hm2,疏林地4 663.47 hm2,灌木林地36 834.21 hm2,未成林地5 200.66 hm2,苗圃地207.50 hm2,无立木林地2 603.43 hm2,宜林地2 965.74 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2.68 hm2。

2   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分布

太子山林区大面积种植落叶松,人工营林面积超5 566.64 hm2,覆盖保护区有7个保护站和槐山子苗圃,以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为建群形态,高海拔地区有散生木。林区人工种植的落叶松发生大面积落叶松球蚜虫害,具体发生情况如下:重度1 391.66 hm2(+++)、中度1 948.32 hm2(++)、轻度2 226.66 hm2(+)。在落叶松上主要以侨蚜刺吸落叶松针叶及嫩枝汁液,造成落叶松树势衰弱、嫩枝枯萎、生长缓慢、针叶短小,枝芽生长量减少,引发煤污病,影响树木生长、成林、成材。

3   落叶松球蚜发生原因

落叶松球蚜的生长周期为两年,根据落叶松球蚜繁殖特点,该害虫发生的高峰期集中在夏季的6—7月,虫害数量在气温回暖后,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由此看来,落叶松球蚜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变化。同时,针对不同树木类型,落叶松球蚜发生频率不一致,主要受树种及树木生长状况影响。为此,树木管理人员需对树木长势、生长情况进行密切监控,确保树木生长健康,期间需配合采取辅助性杀虫措施,从根本上防止落叶松球蚜的生长和繁殖,降低落叶松球蚜虫害的发生概率。

4   研究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落叶松人工林设置(20 m×25 m)的固定样地5块,并每月观测形态4~5次;设置样线16条,随机设定(20 m×20 m)样地42个,每个样地沿平行线或对角线抽取10~15株作为样树,上、中、下采集样枝,随机剪取20~25枝10 cm枝条调查虫口密度。观测落叶松球蚜特征形态及危害情况。采用野外调查法,综合运用室内饲养管理研究模式,并设置落叶松球蚜标准观测基站,根据落叶松球蚜生物学特征及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分布情况,判断落叶松球蚜繁殖发育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在周边环境中选取落叶松球蚜发生区域作为对比试验对象,保证两块试验区落叶松长势和分布状况基本一致,一边采取药剂提取的方式,将落叶松球蚜放置于室内进行培育,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探究落叶松球蚜生长与繁殖规律,另一边试验区域保持树木和虫害数量及规模不变,作为试验参考对象。

5   落叶松球蚜形态及发生规律

5.1   落叶松球蚜形态

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秋蚜以转换寄主为生,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要两个寄主,云杉为第一寄主,落叶松为第二寄主。受经纬度、气候、海拔、地形、水文等因素影响,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形态与原分布区有差异。落叶松球蚜在不同阶段生长形态存在差异。

5.2   发生规律(时序)

5.2.1   发生为害

5月上旬随针叶发芽开始吮吸针叶、嫩枝汁液为害落叶松,6月下旬至7月上旬球蚜幼虫转变为虫瘿形态,影响林木健康生长。

5.2.2   为害规律

随温湿度变化而异,先东后西,因东部海拔低、西部海拔高,保护区东部发生虫害较早,西部发生虫害较迟,时差10~15 d;随温湿度变化而异,由北到南,地形南高北低,由试验区到缓冲区,时差5~10 d;由低山到高山,先阳坡后阴坡,也是随针叶发芽迟早而发生。

6   防治方法

6.1   化学防治

用化学药剂防治落叶松球蚜,早春第1代侨蚜初孵若虫群聚密度大,在落叶松幼樹用25%抗蚜威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在林区因交通不便,取水困难,喷雾器具搬运费力难以操作,林区大规模防治时,不采用此法。分别在山脊、山腰、山谷选取15 hm2落叶松林,在天气晴朗无风、微风的清晨或傍晚分别用敌敌畏烟剂和13%广敌杀虫烟剂进行防治,并设点进行监测。经调查,敌敌畏烟剂防治效果在山谷地带防治率为92%,山腰地带防治率为81%,山脊地防治率为76%;13%广敌杀虫烟剂防治效果在山谷地带防治率达87%,山腰地带防治率为79%,山脊地防治率为67%。经对比分析,山谷地带和低洼地带烟剂流动慢,烟雾附着时间长,杀伤力强。山腰、山脊地带烟剂流动快,烟雾附着时间短,杀伤力较差。傍晚湿度大,水气回升慢,烟雾附着时间长,杀虫效果好;清晨水气回升快,烟雾附着时间短,杀伤力较差。通过敌敌畏烟剂和13%广敌杀虫烟剂防治的结果显示,敌敌畏烟剂防治效果高于13%广敌杀虫烟剂[1]。

6.2   生物防治

近年來,森林保护采用投放害虫天敌的方式,使森林资源恢复快,生态环境变好,害虫天敌数量增多,这些天敌对球蚜的种群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落叶松球蚜的分布规律,结合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保护落叶松球蚜的天敌,包括瓢虫、食蚜蝇、盲蝽等生物,在落叶松球蚜分布较为广泛的东北地区,集中投放蚜虫天敌,对球蚜生长和繁殖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落叶松球蚜的发生量,期间可以根据落叶松球蚜的实际发生情况,采取人工助迁的方式,利用落叶松球蚜生物学上的天敌,实现对太子山林区球蚜虫害的有效防治,调节落叶松球蚜的种群繁衍密度,改善落叶松林生长环境,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

6.3   营林综合防治

针对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出现的落叶松球蚜虫害问题,要求林业种植人员在营林作业后期应加强对落叶松的集中抚育管理,保证落叶松整体长势,降低落叶松球蚜发生频率,缩小虫害发生范围。在营林抚育管理期间,需要对秋冬季节落叶松进行重点管理,一旦发现虫卵或幼虫,需进行集中烧毁,降低落叶松球蚜的成活率,从而降低落叶松的虫害情况。落叶松易发生落叶松球蚜虫害,与此类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关系密切[2]。为此,在落叶松营林造林期间,需要合理选择营林地点,选择抗病能力强且表面无病虫害的木材,严格控制落叶松种植密度,保证落叶松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同时需适时灌溉和追肥,有效防止和避免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落叶松球蚜具有转主寄生的生长特性,在落叶松与云杉混交林中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在营林过程中,要求林木管理人员加强对混交林的综合管理,减少和避免林木混交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落叶松球蚜对林木造成的危害,优化混交林多层次、厚冠层的林分结构,提高林木对落叶松球蚜虫害的防护效能,保证林木稳定、健康生长。

除此之外,太子山林区林木管理人员可以在综合防治管理期间采用人工剪除的方式,对落叶松球蚜生长量进行控制,需要掌握落叶松球蚜生长规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情况,在球蚜虫瘿尚未开裂时,通过人工摘除,将落叶松球蚜虫瘿进行集中处理。林木管理人员需要在夏季对中幼生长期的林区树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落叶松球蚜虫瘿,要及时摘取和销毁,操作方便且对林区生态环境无危害和影响,虫害防治成本较低,但人员劳作量较大,适用于太子山林区中小规模林区综合监管。

6.4   加强检疫

落叶松球蚜主要发生在落叶松林区,落叶松球蚜主要来源之一是木材运输的过程。为有效防止松球蚜传播和扩散,在运输木材期间,需要对木材进行检测,严格执行相关木材检测标准,对于存在或含有落叶松球蚜幼虫或虫卵的木材,严防入林,同时要对木材运输设备及存储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采取专业手段,提高落叶松幼苗培育环境的安全性。

7   结语

落叶松受到春雪灾害后球蚜为害较为严重,发生程度为++以上。落叶松人工林密度大,树势较弱,发生程度为++。落叶松在干燥的环境为害较重,潮湿的环境为害较轻。落叶松球蚜以落叶松和云杉为转主寄主,所以不宜营造落叶松与云杉混交林,提倡培育落叶松与白桦、红桦等树种混交。因此,对林业虫害进行有效管理,应将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在林业造林阶段,应优化林区结构,科学选择树木品种的搭配,配制合理的种植密度、树种结构,强化林区管理,避免虫害侵袭。

参考文献:

[ 1 ] 郭亚民,李增. 天祝林区华北落叶松球蚜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2(18):166-168.

[ 2 ] 贡倩,刘伟杰,吴香,等.落叶松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8):73.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