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棉田雨季管理新技术

2021-11-11尚玉琢

种子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棉田管理技术防治措施

尚玉琢

摘    要:鉴于黄河三角洲区域盐碱地较多,适宜种植的植物较少,而棉花耐瘠薄、耐盐碱,较为适合本区域种植。棉花的生育期较长,病虫害发生较多,为适应绿色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形势,以达到减肥减药、环保生态的目的,阐述了黄河口区域雨季棉田管理技术,为本区域棉花生产管理、节本增效、绿色防控等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棉田;病虫害;防治措施;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8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B

棉花抗旱、耐劳、耐盐碱,对淡水资源比较缺乏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棉花产业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为增加棉农收入,实现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必须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种植棉花的科技水平,节本增效。

1   整枝打杈,轻简化管理

黄河三角洲棉花现蕾期是在6月中旬左右。棉花现蕾后,建议将果枝下的叶枝全部去掉。如果保留叶枝下面的真叶,虽然会增加一定产量,但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得不偿失。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劳动力较少,为操作方便,可采用精简化栽培措施,应去掉果枝以下部分,可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操作模式叫“撸裤腿”。

2   预防枯萎病

棉花进入雨季蕾期后,带病的棉田会发生枯萎病。棉花枯萎病是为害棉花的重要病害,各棉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6月底至7月初是棉花枯萎病发生的高峰期,应注意田间管理和预防病虫害。

2.1   发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苗期症状呈现黄色网纹,子叶和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叶面呈黄色网状纹。成株症状是节间缩短,株型矮小,枝叶丛生,叶片萎蔫干枯。此病最明显的是根茎内的导管变为黑色条纹状,严重时整株萎蔫枯死。

棉花枯萎病在黄河三角洲区域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和8月。当平均气温达到20 ℃时棉田会产生病株。发生枯萎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 ℃,当温度低于24 ℃或高于28 ℃时,病势减轻。另外,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田间湿度有关,当田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发病较为严重,所以雨后发生棉田枯萎病较为严重。

2.2   防病措施

由于枯萎病是土壤带菌传播,此病害的防治难度较大,防治成本较高,必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区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

(1)零星轻病棉田。一是清洁田园。把病叶、病枝等病残體及时清除烧毁和深埋;把间苗和整枝打杈的苗、枝、叶带出棉田外处理干净。二是药剂处理土壤。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发病点土壤。现蕾前期发现病点,处理病株周围50 cm×50 cm,灌药液12 kg。铃期发现病点,处理70 cm×70 cm,灌药液20 kg,防治效果较好,可以根除病害。另外,也可用挖土方法,如在苗期发现病株,可将病苗和病土一同挖出,用严密的容器带出棉田外深埋。

(2)重病棉田。枯萎病发生严重的棉田,应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浇水条件或者盐碱度较低的地块,应考虑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轮作换茬。患病较为严重的棉田如若可以种植其他作物,应选择轮作换茬。首选作物是水稻、莲藕等水田作物,换茬时间在两年以上,其次是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换茬时间在3年以上。二是种植抗病品种。如果土质较差,只适宜种植棉花,要选择抗病品种,比如鲁棉研28、鲁棉研37、鲁6269、冀棉3号、中棉所16等。

3   防治害虫

进入雨季后,黄河三角洲棉田发生的主要害虫是棉盲蝽蟓、棉铃虫、蚜虫等,大部分害虫适合干燥、低湿的环境,雨季危害会减轻,但棉盲蝽蟓喜欢潮湿的环境,雨后危害更加严重。

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发生的棉花盲蝽蟓蟓主要有3种,分别是苜蓿盲蝽蟓、三点盲蝽蟓和绿盲蝽蟓,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绿盲蝽蟓。绿盲蝽蟓发生较为广泛,黄河三角洲区域棉田蕾铃脱落有30%~40%是由棉盲蝽蟓引起的。

3.1   棉盲蝽蟓的为害症状

棉盲蝽蟓主要是刺吸棉花液汁。在棉花生长苗期,生长点受到危害,顶部干枯,生长点坏死,最后导致棉花植株停止生长而成为“公棉花”,使得棉花没有收成。在棉花大苗期和现蕾后,会在棉花顶部受害并干枯坏死,生长出许多丛生的不定芽。幼小的嫩叶被盲蝽蟓为害,会出现许多小黑点,受害幼叶长大后叶片皱缩,有的还带有小孔或者边缘破裂,这一现象为“烂叶疯”。成株后的棉花顶心部和果枝的边心部受到为害,长成枝叶茂密的“扫帚苗”。幼蕾受到其为害后,小苞叶慢慢展开,颜色逐渐变为黄色,随后因受害而干枯脱落。棉花在花期受害,棉花萎缩、变黑,最后长成“黑心棉花”,受害严重时,整朵花脱落。

3.2   棉花盲蝽蟓难防治的原因

在黄河三角洲区域,棉花盲蝽蟓难治主要有以下5点原因:第一是害虫种类繁多、生长寄主广泛、生育期较长。本区域常年发生的棉花盲蝽蟓最少有3种,分别是苜蓿盲蝽蟓、三点盲蝽蟓以及绿盲蝽蟓,在本区域发生最为严重的是棉花绿盲蝽蟓,占80%以上。总的来说,棉花盲蝽蟓一般在4月中、下旬,大部分虫害经过越冬孵化,开始在棉田周边的杂草、果树、林木上取食为害棉花。如果棉花地旁边有杂草、果树、林木,或者棉田附近种有油菜、苜蓿及豆科植物等,有利于棉花盲蝽蟓的生育繁殖,这些棉田棉花盲蝽蟓发生较早而且为害严重。4月底至5月初棉花出苗,棉花盲蝽蟓已在寄主植物上长成成虫,开始向棉田迁飞,为害棉花。黄河三角洲区域棉花盲蝽蟓在棉田有4个高峰期,分别是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棉花盲蝽蟓种类较多,成虫寿命较长,世代重叠,为害较为严重。第二是棉花盲蝽蟓成虫生活习性复杂,不利于化学防治。棉花盲蝽蟓的成虫行动敏捷、飞翔能力较强、活动迁移迅速。并且害虫多在早晨或晚上为害棉花,阴雨天气可以全天取食,晴好天气潜伏在阴凉处栖息,这为化学防治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三是棉花旺盛生长期正处于雨季,潮湿、温暖的环境对棉花盲蝽蟓的生长十分有利。棉花盲蝽蟓最适宜繁殖的温度是20~30 ℃,湿度在80%左右。黄河三角洲区域在6—8月降水较多,对此害虫十分有利。经过调查显示,阴雨连绵天气或刚浇完水后棉花盲蝽蟓为害会急剧加重,棉花刚长出的嫩尖和幼小花蕾最易受到为害,此时由于田间黏湿,也不利于喷药操作。第四是棉花盲蝽蟓为害棉田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棉花盲蝽蟓喜欢取食棉花的嫩芽、嫩叶、幼蕾和花朵。出苗早、长势强、湿润的棉田、氮肥施用过量、化学防控不及时、营养生长过于茂密的棉花,一般为害较重。第五是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当。一般棉农对棉花盲蝽蟓的危害性不太了解,化学防治较晚,所使用的农药也不是对症下药,喷雾时不细致、不均匀、不透彻,从而使得棉花盲蝽蟓更难防治。

3.3   棉花盲蝽蟓防治措施

(1)要把握好有利的防治時期。当棉田出现叶子破损、蕾铃掉落再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差。在雨季应注意观察棉田,早发现、早防治。在棉田劳作时,发现棉花有少量棉花盲蝽蟓在活动或是发现棉花嫩芽、嫩叶、嫩蕾苞叶等出现少量黑点,是防治棉盲蝽蟓的有利时期。

(2)合理选择化学农药。有效防控棉花盲蝽蟓的药剂有杀灭菊酯、氯氟菊酯、吡虫啉、甲氰菊酯、毒死蜱等。

(3)做到喷药细致彻底。棉花盲蝽蟓飞翔能力较强,最好采取统防统治的防控措施。喷药时间在17:00至傍晚为最佳,同时应从棉田四周向中间喷施,防止成虫迁移逃离。将田间地头的杂草及时拔除干净。

另外,雨季也要注意二、三代棉铃虫防治。二、三代棉铃虫最好的防治时间,在6月20日—7月5日和7月20日—8月5日,一定要观察田间和药剂防治,将棉铃虫消灭在1~2龄幼小时期。可应用的药剂有1.8%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制剂100~150 g/667 m2防治幼虫;90%万灵水剂3 000倍液喷雾,既杀卵又杀虫。

4   合理追肥

棉花进入蕾期到开花期,此时期生长旺盛,应考虑追肥。距离棉株20~25 cm、深10 cm处施肥,每667 m2用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 kg左右,追肥后浇水。根据棉田生长情况可在7月底补追尿素5 kg左右。从盛蕾期开始,用优质叶面肥喷雾,可与农药混喷。喷药、喷肥都要在16:00后作业,防止发生肥害和药害。

5   根据棉花生长情况进行化学防控

黄河三角洲棉区进入梅雨季节后,棉花生长非常茂盛,许多棉田会疯长,极易引起落蕾日落花和落铃。这段时间应该及时用化学控制剂进行防控,以控制棉株生长,塑造丰产株型,争取多结蕾铃,打好丰产架子。一般常用的化学防控法是进入梅雨季节,棉田刚见开花时,普通棉田用助壮素4~5 mL/667 m2,或者缩节胺1~1.5 g/667 m2,兑水20~25 kg喷雾化控。在进行化学防控时应该注意,喷洒化学控制剂不同于喷农药,要均匀喷施棉花顶芽和果枝顶芽,用水量不宜过多,争取棉花叶片上的水滴不滚落到地面上为最佳状态。喷施化学控制剂一般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以防止高温蒸发量大,影响化控效果。如果刚喷雾后遇到大雨,应立即补喷,化学控制剂量要减少50%。

6   揭膜培土防涝

在6月25日左右降水,土地湿透,应该尽快揭膜或者浇水后揭膜。一定要揭膜,否则每年的农膜留在土壤中,会严重影响棉花根系生长,使其减产。揭膜后,棉田进行中耕培土。近年来突发性灾害天气较多,为应对大降水天气,棉花种植户注意提前挖好鱼刺沟,打通竹节沟,使小沟通大沟,在降水后田间无积水。

猜你喜欢

棉田管理技术防治措施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走失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