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亿元村”的共富路

2021-11-11陈金波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乡贤共同富裕集体经济

陈金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今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要“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作为浙江“双城记”重要一极的宁波,当先锋、挑重担,提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更多“宁波范例”。湾底实践正是宁波给全国乡村共富提供的一个鲜活范例。解析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从“烂眼村”到“亿元村”“文明村”“样板村”的演进逻辑、解码湾底党建引领共富实践、解剖湾底均衡富庶发展模式,对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建设具有现实价值。

强高站位引领之“擎”铸共同富裕之“魂”

党建+政治引领,凝聚发展定力。政治引领是确保乡村党组织守牢初心、服务中心、凝聚民心的“定盘星”。湾底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村党委会研讨决策确定为村务重大事项决策的前置程序,把党的政治领导写进村集体企业章程,落实党组织在村集体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为服务村民共富提供政治保障。村党委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流动党校”等为载体,抓好政治学习。与此同时,村党委抓住政治巡察覆盖到村的契机,做好“政治体检”,在落实任务、服务群众、振兴乡村中锻造湾底“主心骨”,确保湾底各党支部在政治上经得起考验。

党建+头雁领航,善聚发展动力。村民致富快,还靠“头雁”带。只有村党组织负责人发挥头雁效应,才能筑牢乡村共富“堡垒”。湾底村老书记吴祖楣不等不靠不要,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呼声为信号,38年坚持“6点巡村、7点早会、8点执行”法则,引导村干部立起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推动村干部自立赶超、自强担当、自律慎独。早在1993年就掌握集体企业转制决定权、有当亿万富翁机会的吴祖楣毅然要集体不要个体,至今仍与湾底所有干部一样只领一份村干部工资。正是有了像吴祖楣这样的“头雁”领引,湾底才能聚起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

党建+组织护航,集聚发展合力。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才能做好党建引领乡村共富大文章。湾底村党委根据产业分布设置功能型党支部,依循党员示范、组织带动、渐进延伸的原则,实施村集体企业骨干与村党委6名直属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推进“一能人带动一村人、带活一产业、带富一山水”工程,推动党组织组织力不断提升,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探高质量发展之“道”筑共同富裕之“基”

做好常态,打造活力强劲的集体经济。纵观农村40余年的改革实践,重“分”轻“统”、忽视“统分结合”使农村集体经济削弱是不争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邓小平预言农业改革的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集体经济”。显然,壮大集体经济是中央的一贯政策。湾底通过由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董事长、村干部兼任骨干的党组织领办集体企业模式把准“航向”,通过规范化管理和项目化运作使集体企业经营张弛有度,让远近闻名的湾底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富民强村的“聚宝盆”。目前,湾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净资产达11.6亿元,湾底村人均年收入达5.9万元。

做强业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立体产业。2003年9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湾底村民新居前说:“‘千万工程只有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叮嘱村干部“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湾底村遵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聘请专业智囊机构对湾底村的产业布局进行通盘规划,探索“支部+集体企业+基地”经营模式,引进适宜村情实际的产业项目,打造“党建+”特色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示范点,盘活村庄闲置资源,促进村庄产业兴盛,提高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做优生态,打造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生态是最大的民生。只有环境美、生态绿,才有村民生活甜。浙江提出到2025年“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湾底人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绿色思维走生态兴村之路,发展绿色业态、推进绿色转化、加快绿化步伐,建成绿化率达82.5%的“城市花园”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宫庄园。如今的湾底,把“路在树中、田在花中、抬头见绿”的“绿荫”做成“大产业”,让“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可摘”的“綠树”变成“摇钱树”,书写了一个绿色循环的乡村传奇。

立高水平融合之“柱”赋共同富裕之“能”

党建+思维创新,让新政得“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实践证明,大至国家,小至村庄,只有向创新要活力,才能发展有动力。湾底历经三次思维创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穷则思变”思维引领湾底摆脱穷烂交加逆境,进入声名远播顺境;在20世纪90年代,以“集体创新”思维引领湾底摆脱贫富失衡窘境,进入富庶均衡佳境;在21世纪初,以“共同富裕”“利益共享”思维引领湾底摆脱村庄富村民未富实境,进入村庄、村户、村人共富乐境。显然,思维每创新一步,面貌就改进一步,事业就发展一步。

党建+乡风文明,让新风得“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他强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号召培育村民文明习惯。事实上,只有实现“口袋”富裕、“脑袋”富有,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湾底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程,依托村委、村民力量,完善村民自治章程90条,健全村规乡约48条,推动乡约上墙、典型上榜、文明上心,以村民家庭的好习惯撑起全村文明的好新风,实现移风易俗精准提档,登上2020年宁波大市垃圾分类随机抽测排行榜首。

党建+文化传承,让新雅得“来”。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乡村振兴最深厚的软实力,也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支撑链。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全面乡村振兴,离不开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湾底村以实际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血脉,建成展示江南特色古镇、古石桥、古店铺、古街坊的“西江古村”,建设传承民俗、非遗、艺术等文化载体设施近10个,与政府共建“宁波服装博物馆”“宁波水墨艺术馆”“越窑青瓷博物馆”等文化展馆5个,已成为文化人、异乡人、创作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辐射地。

建高品质共享之“域”护共同富裕之“航”

党建+红色,激活共同富裕的红色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他要求“发掘、运用、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湾底村正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代表,其运用现代科技展示红色实物、展现红色人物、展演红色情景、展播红色声像,投资建成2000平方米一体多能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创新性红色驿站,每年吸引周边学校学生前来体验红色教育,已滋养近10万名青少年。

党建+乡贤,激活共同富裕的联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湾底坚持“党建发动、乡贤带动、内外联动”延揽人才,搭建“党建+乡贤参事会”平台,把在场精英、离场精英、进场精英聚拢起来,推动村党委、新乡贤、村民无缝对接、立体助推湾底发展。同时,创造性地将“碑石”作为涵育人格、陶冶心灵、传递精神的艺术载体,在村落路口、河道两旁、园廊闲亭等人群聚集地配置刻有先贤名言、乡贤格言、古贤良言的百余块碑石,产生积极的联动正效应。

党建+治理,激活共同富裕的共享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湾底推进“三治融合”先治硬件,由村集体出资1.8亿元建设供全体村民入住的9万平方米现代新居,让村民共享村庄富裕之果。后逐步建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治理机制,如村集体投入260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村民中心,有效解决村民办个人与集体大型活动场所狭小的难题。同时,湾底建立“村党委为指挥部、村干部为战斗队、村民组为网格元”的联户联治体系,以示范行动引导村民懂党恩、感党恩、跟党走,营造邻里和睦、村里和谐、心里和顺的优良氛围。

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科规划课题“湾底模式:新时代集体经济振兴乡村另一种打开方式”(浙社科办〔2021〕9号)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责任编辑:谢 霞

猜你喜欢

乡贤共同富裕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