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小收入差距 打造橄榄型社会 让共同富裕人人可感可享可获益

2021-11-11谢文渊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财产性低收入共同富裕

谢文渊

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就是让群众收入更多更可持续、让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可以说,能否在经济总量发展的基础上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能否在发展中处理好“平均数”和“大多数”的关系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鼓励勤劳创富着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一般来说,比较理想的收入结构,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体,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为补充,转移性收入为保障。从宁波情况看,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收入结构渐趋合理。2020年,宁波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8008元、39132元,同比分别增长4.8%、6.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4∶1;城乡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占比58.1%、18.7%、10.1%、13%。但也要看到,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由2016年的2.3万元扩大到2020年的2.89万元,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占82.6%,财产性收入仅占3.37%,远低于城镇居民11.6%的比重。

因此,推动居民持续增收,必须巩固提升就业这个“基本盘”,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甬上乐业”2.0版,强化创业带就业,创新灵活就业保障机制,大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整合就业补助资金,全面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工资指导信息发布制度,深化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设,推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持续扩面,完善“宁波无欠薪”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价值实现形式,多渠道拓宽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完善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升创业担保质效。

加强政策激励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经历了从“金字塔型”到“葫芦型”再到近“橄榄型”的演变。但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橄榄型结构的中间部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不够大。就宁波来说,近年来大力推进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引导工资分配向突出贡献人员、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底,宁波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80.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0.6%。据统计,宁波年收入10万元—50万元的家庭比例占比已达75.7%,但20万元—60万元的家庭比例仅为27.8%,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之间的群体还比较多,且向上攀升的速度较慢。

宁波要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就必须从技能培训、金融信贷、减税降费等方面入手,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技能人才、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的潜能,推动更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实施“直接认定”“职技人才融会贯通”以及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推动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總量大幅增长。支持各类“农创客”到农村创业创新,对从事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富民产业的,给予小额贷款、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建立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争取主流直播平台以直播基地等形式在宁波布局,引进一批知名主播工作室、直播电商服务商和内容生产商,推动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从业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首贷户融资等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减轻中等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焦虑感,持续提升这一群体的幸福感。

强化兜底保障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十三五”时期,宁波持续完善低收入群体帮扶和兜底机制,财政累计投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资金共计39.5亿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到每月937元,5年累计增长42%,近年来始终保持全省前列;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标准、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发放标准和总量均居全省前列。但从统计数据看,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差距有所扩大,2020年,宁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为7.18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为6.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为6.46倍,分别比2016年提高1.96倍和1.38倍,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兜底和精准帮扶。

推进共同富裕,要高度关注“平均数”以下的低收入群体,让共同富裕路上“最容易掉队的一个不掉队”。建立困难群体精准识别机制,完善数据比对筛查及预警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精准核查,确保潜在救助对象“一个不漏”。规范落实重病、重残对象单人户低保政策,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教育专项救助。逐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推进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和低收入群体政策性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探索建立困难人员大病医疗家庭支付封顶制。探索低收入农户、困难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灵活用工新机制,探索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带动机制。

此外,缩小收入差距还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统筹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充分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优势,持续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财政政策和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市级财政比重,增强财政对推进共同富裕的中长期保障能力。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加强和规范个人所得税征管,探索实施更大覆盖范围的高层次人才科学技术贡献奖励机制。在金融支持方面,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使其更好为中低收入者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多作贡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规范发展财富管理行业,创新私人银行金融产品和家族信托,推动注册在宁波的优质私募基金稳健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财产性低收入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娶低收入老婆
农村不动产促增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效能分析
赤壁市低收入农户及其家庭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