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和RNA病原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11林琳应媛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滴度病程阳性率

林琳 应媛媛

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儿童,支原体(Mp)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占比高达10%~32%,且地区性爆发流行时可达到55%~80%,对患者危害极大[1]。由于Mp感染而引起的儿童肺炎,与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疾病在影像学、体征及症状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难以准确区分,因此,实验室病原检测成为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有效诊断方法之一[2]。对于血清学检测Mp感染的诊断方法,临床常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而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可对RNA病原准确检测,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3]。本次选取442例患儿,研究儿童Mpp诊治中肺炎Mp抗体滴度与RNA病原检测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442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诊断结果为依据,分为支原体肺炎组(M组)和非支原体肺炎组(非M组),分别为312例、130例。M组患儿纳入标准:①均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干咳、发热等为主,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Mpp;②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单次血清抗体滴度≥1∶160;③资料完整;④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非M组患儿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非Mpp的其他肺炎类型;②复查结果显示血清Mp抗体滴度≤1∶80;③资料完整;④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者、中途退出者及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以入院前是否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依据,将M组患儿分为使用组(规律用药>3d)和未使用组(未用药及用药≤3d)。入组病例中,M组男173例,女139例,年龄1~16岁,平均(5.16±2.45)岁。非M组男72例,女58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5.01±2.51)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抗体滴度检测 Mp抗体检测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抗体滴度,分别设置为<1∶40、1∶40、1∶80、1∶160、1∶320、1∶640、>1∶640。

1.2.2 Mp-RNA检测 Mp核酸检测试剂盒由上海仁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并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将等量裂解液加入,制作成待测样本。加入内标后,应用磁珠法对靶标RNA进行提取,对扩增检测液进行配置后应用核酸扩增仪测定。采用4支Mp-RNA标准品,对待测样本进行定量分析。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抗体滴度分布情况及Mp-RNA检测结果;②分析M组Mp-RNA与抗体滴度检测结果;③分析M组不同检测方法对阳性率的影响因素;④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的检测结果;⑤分析Mp-RNA检测在Mpp疗效评估及短期复发诊断中的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经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分别经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p-RNA检测结果及抗体滴度分布对比M组抗体滴度阴性(<1∶160)64例,占比20.51%;阳性(≥1∶160)248例,占比79.49%。抗体滴度阳性率随病程增加呈升高趋势,Mp-RNA阳性率随抗体滴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于4~6d后复查,抗体滴度<1∶160患者的滴度均升高≥4倍;以抗体滴度1∶160为截点分组,Mp-RNA阳性率比较,<1∶160组(90.63%)高于>1∶160组(7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5)。于4~6d后复查结果显示,非M组有5例Mp-RNA阳性,占比为3.85%,见表1。

表1 两组Mp-RNA结果及抗体滴度分布

2.2 M组Mp-RNA与抗体滴度检测结果对比M组抗体滴度阳性率(≥1∶160)为79.49%(248/312),Mp-RNA阳性率为77.24%(241/312),未见明显差异(χ2=0.463,P>0.05)。两种检测方法阳性一致率为58.65%(183/312),阴性一致率为1.92%(6/312),见表2。

表2 M组Mp-RNA与抗体滴度检测结果比较(n)

2.3 M组不同方法检测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与<3岁组、>10岁组比较,4~6岁组与7~9岁组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均更高,但整体年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程较短组比较,病程较长组的抗体滴度阳性率更高,Mp-RNA阳性率更低(P<0.05);入院前药物使用对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M组入院时Mp-RNA检测为阴性共73例,其中14例患儿于3~7d后复查,12例复查结果为阴性,2例转阳性。

表3 M组不同方法检测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2.4 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的检测结果应用单一方法检测时,病程较长组抗体滴度阳性率较高,而病程较短组Mp-RNA阳性率较高。联合检测以任意一种阳性结果为感染判断标准,除4~7d组阳性率为95.71%,其余病程组阳性率均为100%。8~14d组两种检测方法均阳性率最高,其次是4~7d组,见表4。

表4 不同病程组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n(%)]

2.5 Mp-RNA检测在Mp疗效评估及短期复发诊断中的意义M组78例患儿入院Mp-RNA结果为阳性,住院时间为(6.63±2.31)d,期间规范用阿奇霉素,于出院当天复查,结果显示,Mp-RNA转阴27例(34.62%),转阴患儿入院前大环内酯类药物服用时间为(4.32±3.01)d。Mp-R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83.33%(65/78)的患儿复查结果下降,拷贝数下降至原来的16.8%;51例未转阴者首次测定RNA拷贝数高于转阴者;43.14%(22/51)的患儿首次拷贝数>106拷贝数/ml,转阴组为25.93%(7/27)。

M组中29例患儿出院后1个月再次入院,首次诊断Mpp与再次入院时间间隔为(18.29±7.98)d, 首次入院抗体阳性率为62.07%(18/29),Mp-RNA阳性率为86.21%(25/29),再入院时抗体阳性率为100%,且抗体滴度均>1∶640,Mp-RNA阳性率为27.59%(8/29)。

3 讨论

Mp是目前已知独立生活最小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可由鼻、喉、咽等吸入气溶胶或飞沫等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等,以5~10岁为高发年龄。儿童一旦感染Mp,依据身体情况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症状,且症状轻重程度具有一定差异,多数以高热为主要表现,体温可达到39℃,也有部分患儿无发热,但多见咳嗽、咳痰等,偶见恶心、斑丘疹及呕吐等症状。Mp侵入呼吸道后,可附着于上皮细胞,对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产生抵抗,进而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呼吸道上皮[4~6]。以往,临床多采用X线、CT等诊断儿童Mpp,但准确度较差,且患儿配合度不高。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Mp抗体滴度、RNA抗原检测等均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早期诊断儿童Mpp,还可用于治疗及复发评估,应用价值较高[7]。

本研究发现,M组Mp-RNA阳性率、抗体滴度阳性率均高于75%,提示两种方法单一检测,可取得相近的诊断效率,对于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相较于病程较短组,病程较长组抗体滴度阳性率明显更高,而抗体滴度为1∶160患儿的平均病程为5.89d,提示对于发病时间为1~7d患儿,单次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为1∶160进行诊断,可能存在一定假阴性情况,需联合病原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首次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为≤1∶80的M组患者,4~6d后可见抗体滴度升高,而非M组患儿未见明显升高,提示Mp感染后,对于免疫力正常的儿童来说,短时间内可出现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情况,由此,应用双份血清对儿童Mpp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度。同时,对于首次抗体滴度检测结果较低患儿,考虑可能处于Mp感染早期,机体内抗体仍然处于上升期或尚未产生抗体,应当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及抗体滴度变化情况等进行综合诊 断[8]。此外,本研究还发现,29例再次入院患儿的首次入院Mp-RNA阳性率为86.21%,明显高于M组平均值,而复查未转阴患儿的早期Mp-DNA定量检测结果也高于转阴组,提示PCR病原学检测中,早期载量高、早期阳性等均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儿童Mpp重症病例的预警判断因素。分析原因,SAT属于新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一种,相较于传统PCR检测方法,其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均更高[9]。RNA仅在活菌体中存在,自身免疫、用药等均可导致病原体死亡,或对其活性产生抑制,RNA降解、载量由此降低,因此对Mp-RNA进行检测,对于儿童Mpp的诊断、治疗、转归等均有较高的价值。早期进行PCR病原学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10]。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Mp抗体滴度及RNA病原,可为临床诊断儿童Mpp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滴度病程阳性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济源示范区猪增生性肠炎血清学调查分析报告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外源ABA处理的玉米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