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

2021-11-11赵佳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腰背黏度腰部

赵佳

(郑州市骨科医院 脊柱1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指椎间管、神经管在各种原因下造成的狭窄,以导致神经组织与血管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影响患者肢体活动[1],需及时行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改善疼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行床上轴线翻身、直腿抬高及踝部转动等训练,但由于此锻炼方式仅指导患者早期做床上简单运动,并未充分锻炼到腰背部肌肉,因此对改善腰背肌功能效果不佳[2]。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将头、双足、双肘作为支点以支撑腰背、臀部抬高,并在训练两周后逐渐行“飞燕式训练”,以促使腰背得到充分训练,但将其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对改善腰背肌功能的效果并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153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7)。对照组男39例,女37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4.55±7.82)岁;体质量:19.5~24.5 kg/m2,平均体质量(22.08±1.33) kg/m2;病程0.5~5年,平均病程(3.22±0.87)年。观察组男42例,女35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5.20±7.61)岁;体质量:19.5~24.5 kg/m2,平均体质量(22.13±1.09) kg/m2;病程0.5~5年,平均病程(3.29±0.80)年。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骨科学》中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2)能自主沟通,正常交流者;(3)腰椎管行单侧扩大减压术者。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2)影像学下提示腰椎滑脱或不稳者;(3)存在四肢严重损伤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主要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行床上肢体功能等长收缩及等张训练,床上自行翻身(正确指导患者行轴线翻身、直腿抬高及踝部转动),循序渐进行腿部抬高—保持—放下等抗阻练习。共干预3个月。

观察组术后在常规锻炼基础上给予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3 d,指导患者行5点式训练,主要方式如下:瞩患者取仰卧位,并将颈部软枕去除,协助其将双腿错开、屈膝,主要将双足部、双肘部及头部作为五个支点,保持身体平衡,保持腰部用力上弓,从而促使双臀抬起,以最大力量将其抬高,保证脊柱拉伸状态,促使身体呈现弓状,当达到最大范围后保持10 s,后放松5 s,以此循环,瞩患者在行腰部运动时动作不宜过快,匀速缓慢练习,每组应做10次,3组/d,两组之间休息20 s,训练6 d休息1 d,训练两周后在原来训练基础上指导患者增加“飞燕式训练”,俯卧于床,用力挺胸抬头,将双手与膝关节向前伸直,两腿向后用力蹬直,头、胸、四肢尽量抬离床面,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共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疼痛与功能情况、血流变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疼痛与功能:干预前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4]评价患者疼痛状况,量表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疼痛。采用腰椎功能量表(JOA)[5]评价患者腰背肌功能状况,量表满分为29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2)血流变学: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血流变仪器(厂家: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ZL9000)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及低切黏度水平。(3)并发症: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与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VAS量表评分分值低于对照组,JOA量表评分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与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与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JO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77 7.86±1.53 1.58±0.55① 13.35±2.83 25.66±1.80①对照组 76 7.84±1.50 3.59±0.98① 13.37±2.74 21.93±4.22①t 0.082 15.617 0.044 7.095 P 0.935 <0.001 0.965 <0.001

2.2 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水平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水平比较(±s )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红细胞聚集数 血浆粘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77 2.79±0.56 2.11±0.43① 1.68±0.31 1.30±0.22① 4.89±0.83 3.90±0.60① 11.29±2.07 8.92±1.66①对照组 76 2.85±0.54 2.48±0.43① 1.66±0.30 1.48±0.25① 4.87±0.94 4.37±0.75① 11.41±2.03 9.79±1.75①t 0.675 5.322 0.406 4.726 0.139 4.277 0.362 3.154 P 0.501 <0.001 0.686 <0.001 0.889 <0.001 0.718 0.00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9%)低于对照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椎管各径线缩短,从而压迫神经根、脊髓或硬膜囊,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性的疾病,常会导致腰腿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临床常于手术治疗后指导患者做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正确的轴线翻身,直腿抬高训练及踝部转动等,以此锻炼肢体功能,但腰部肌肉群是机体产生动力的主要结构之一,常规训练因未对腰部做出针对性练习,从而对改善腰部疼痛及机体血流变水平效果不显著。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是指导患者于早期床上训练后行腰背肌的针对性练习,以双足部、双肘部及头部作为支点支撑腰部向上训练的力量,从而使腰部得到充分练习[7],若将此干预方案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或许对改善疼痛及全身血流变水平效果更佳。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VAS量表评分分值低于对照组,JOA量表评分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9%)低于对照组(18.42%)(P<0.05),说明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腰背肌功能,改善血流变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主要在术后指导患者将双膝分开,双腿屈膝,同时以双足部、双肘部及头部作为支撑点促使腰部上弓,以此拉伸脊柱,使得机体呈现弓状,并在最高点保持10 s,充分达到腰部训练的目的,从而改善腰部肌肉功能[8];锻炼两周后在根据患者训练情况渐进性指导其做“飞燕式训练”,俯卧将双手、双腿伸直,使用臀部及腰部力量尽量将身体头、胸、四肢抬离地面,此种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可显著刺激全身肌肉,以加快血液流速,从而提高各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加快代谢,以利于腰腿部等肌肉组织的氧量摄入,提高肌细胞供氧量,促进局部组织的水肿消散,减轻疼痛度。当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后,可显著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由于渐进性腰背肌训练在弓背过程中可有效牵拉腹部肌肉,以改善血流状况,促进腹部运动,从而能减少便秘及腹胀的发生[9]。

综上所述,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腰背肌功能,改善血流变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腰背黏度腰部
基于发动机油运动黏度计算高温高剪切黏度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腰背酸痛抖小腹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