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宿将的现在进行时
2021-11-11文|王晶
文|王 晶
在中国有一批曾经叱咤冰雪赛场的风云人物,为中国冰雪运动在冬奥赛场立下里程碑,为中国冰雪运动创下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如今,他们以新的身份继续在冰雪界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贡献力量。
2010年2月15日,第21届温哥华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颁奖仪式上,申雪/赵宏博举起五星红旗庆祝夺冠
赵宏博:力争在家门口交出满意答卷
从1978年至2010年,运动员赵宏博和搭档申雪在花样滑冰赛场上驰骋了30多年,参加过长野、盐湖城、都灵、温哥华4届冬奥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37岁的赵宏博和申雪一起为中国花样滑冰夺得第一枚冬奥会金牌,也与庞清/佟健、张丹/张昊一起创造了中国花样滑冰史上最辉煌的一刻。
温哥华冬奥会后,赵宏博急流勇退,又于3年后的中国花滑低谷期,接过国家队教鞭,担任总教练。他继承了前辈教练姚滨的执教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总结出自己一套将动作拆分、主抓细节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又不断开拓视野,引进国外先进经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并注重动作完成度和节目的艺术表现力,狠抓队伍基础体能和专项训练、提高队员的滑冰速度。
在赵宏博的率领下,隋文静/韩聪两次夺得世锦赛冠军,多次获得四大洲赛金牌,已成为当今国际花样滑冰赛场上的顶级双人滑组合;彭程/金杨近年来也逐渐成熟稳定,2019年夺得大奖赛分站赛冠军,并与隋文静/韩聪携手登上大奖赛总决赛和2019、2020年中国杯最高领奖台;男单选手金博洋两次夺得世锦赛铜牌,平昌冬奥会第四名,创造了中国男子花样滑冰最佳战绩。如今,赵宏博正率领新一代中国花样滑冰队双人滑组为北京冬奥会进行最后的冲刺备战。
作为花样滑冰人,赵宏博无疑是成功的。运动员时期的优秀成绩自不必说,担任教练后,他率队参加索契和平昌两届冬奥会,队员隋文静/韩聪在平昌冬奥会上夺得一枚银牌,距金牌一步之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是我参与的第七届冬奥会,但在家门口主场作战还是第一次!”在北京冬奥会进入最后倒计时之际,赵宏博深有感触:“不久后,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将在首都体育馆拉开战幕,这块冰面上凝聚着中国花样滑冰几代人的青春和梦想。在最后阶段的备战中,我们需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花样滑冰队会不负众望,带来精彩表演。”
2020年10月6日,“2020 we are one冰舞全运 炫彩陆港”冰上艺术公益演出活动在陕西西安举行,世界花滑冠军庞清/佟健演绎冰上芭蕾视觉盛宴
张虹:完善自我 为运动员发声
2014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国选手张虹以1分14秒02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冬奥会历史上首枚速滑金牌,完成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创造了历史。2018年,张虹在平昌冬奥会后因伤告别赛场,以带伤拼搏的精神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退役后,张虹没有离开她最爱的体育,身份一直不断更新。2018年2月,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名,张虹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21年1月,她作为委员会代表进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理事会任职。现距北京冬奥会已不足百天,张虹说:“我在非常期待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达中国为筹备冬奥会所做的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北京作为一个马上要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如何为全世界的运动员提供一个安全、成功的比赛环境。2022年冬奥会将是一场精彩、卓越、非凡的盛会,希望能借这个机会,让全世界在中国春节感受我们的团圆,感受‘大家可以相互拥抱’的氛围。”
从台上到台下,张虹不断适应着新的身份、新的角色,英语是她面临的第一道坎。“我退役之后才正式开始学英语,刚进入国际奥委会时,语法有问题,发音不标准,十分没有自信,但我必须开口。不是因为我是张虹才站在今天的位置上,我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亚洲,如果一个重要会议上我不张口,那就没有中国声音,没有亚洲声音。我必须站出来为更多的运动员发声,所以我几乎每天都用至少5个小时练习英语。”
“做运动员,拿到冠军是努力的结果,但在现在的工作中,我必须承担这个角色赋予的使命,和大家一起组织工作、制定规则、贡献自己的运动经验。在这些国际组织里我还是很年轻的代表,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张虹说,“我喜欢让自己身处有压力的环境中,走出舒适圈,不断进步。”
王冰玉:积蓄能量办好北京冬奥会
“我现在的经验还是不足,主要以观摩学习为主,希望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好地储备能量。”已成为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竞赛主任的王冰玉出现在2021年5月进行的全国冰壶冠军赛现场。曾经的王冰玉是中国冰壶国家队女队队长,参加过3届冬奥会,率队摘得2009年女子冰壶世界锦标赛金牌,2018年从运动员身份转型,开始探索比赛领域之外的体育世界。
2018年8月,王冰玉受邀来到北京冬奥组委,“平昌冬奥会结束后,我在思考自己的北京周期,作为运动员当然希望能参加一次家门口的冬奥会,但备战2022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当我来到北京冬奥组委时,内心告诉自己这里将是我的下一站。”王冰玉说,自己现在主要负责赛事筹备,比如场地设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组织、裁判员培训等,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好在她的团队非常优秀,“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效率很高,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组织竞赛经验,综合能力相当高,和他们在一起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很开心继续能为冰壶运动发光发热。”
如今,王冰玉的视角和位置都不一样了。她坦言,作为运动员时更多关注比赛的技术、战术,现在更多的是看比赛的整个组织竞赛,“之前从未注意过具体裁判人数、分工,交通餐饮服务应该怎样展开,运动员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如今,我对赛事有了全新的认知,正因为参与了这些工作,我才知道每场比赛的背后都有那么多人为运动员默默地提供着支持和保障。”
王冰玉说,全国冠军赛是她观摩的第三个赛事,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接下来中国还将承办更多的冰壶比赛,届时自己和中国冰壶都将得到极大锻炼。她表示:“用一个词来总结自己眼中的冬奥筹办,就是‘信念’。尽管各种情况不断出现,但我觉得大家一直都有同样的信念去克服和应对,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办得精彩、卓越、非凡。”
庞清/佟健:培养人才 继续追梦
2015年,当时36岁,曾征战过16届世锦赛、4届冬奥会的庞清和佟健,在上海花样滑冰世锦赛上,用一曲《为你守候》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也完成了他们22年花样滑冰生涯的最后一场演出。
然而离开赛场后,两人从未远离他们钟爱的花样滑冰事业。在推广和普及花滑的道路上,这对冰坛伉俪依旧像他们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银牌时表演的曲目一样追梦无悔。“我俩都是花样滑冰的受益者,因为花样滑冰改变了人生,现在也想为中国的花样滑冰留下点东西。很多人觉得花样滑冰难、门槛高,我们希望能做点事,让花样滑冰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冷’。”
2015年退役后,庞清和佟健便创办了“爱滑冰”公益课,让花样滑冰爱好者们免费体验、学习,让他们有机会在专业教练的辅导下“零距离”感受冰上运动。“我们希望把这个公益课持续到2022年,帮助选拔和挖掘一些小选手,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的培训。”
经过10个月精心筹建,2018年6月,以两人名字命名的亚洲最大的单体冰上中心—“庞清佟健冰上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冰上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让这对冰上伉俪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花滑推广中。
据佟健介绍,从2015年8月开始的5年来,他们共举办了60场公益课。除此以外,冰上中心几乎每年都要举办花样滑冰、青少年冰球、队列滑等项目的比赛以及夏令营、冬令营、花样滑冰等级测试等活动,还经常举办教练员培训班,并邀请国外知名教练授课,与中国教练进行技术交流,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2016年8月,庞清和佟健推出微信公众号“爱滑冰”,大众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了解公益课情况,并获得业界最新动态、历史背景、规则礼仪等科普内容。未来,他们还计划推出“爱滑冰”应用软件,为花滑爱好者推荐教材、装备、俱乐部教练信息,搭建起爱好者们交流互动的平台。
几年来,庞清和佟健普及和推广花样滑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平昌冬奥会、中国杯等大型花样滑冰赛事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2019年9月,他们共同建立的北京中杉庞清佟健冰雪学校成立,这是他们在创建冰上中心后的又一次尝试。庞清和佟健憧憬着,北京冬奥会时能参加开幕式,站在家门口的冰面上为全世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