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1-11-11杨双双
文|本刊记者 杨双双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神树 图/杨双双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简单口号的背后,是四川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独具魅力的文旅品牌令四川文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三星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国庆假期,在试运营的三星堆文物修复馆门口,游客排起长队。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文物的修复过程,还能一睹新出土文物的风采。
自2021年3月以来,三星堆遗址两次“上新”,青铜顶尊人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完整象牙......六大“祭祀坑”已出土文物超过1500件,古老的千年文明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而倍显神秘。
据研究,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3000-5000年的历史,为古蜀国都城遗址。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现,出土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让三星堆文化“一醒惊天下”。专家们认为,三星堆文化面貌既呈现独特性,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位于遗址东北角的三星堆博物馆,在综合馆可以看到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展现着古蜀人的生活状态;在青铜馆,巨大的“通天神树”、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像方向盘一样的太阳轮、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一件件精致的文物无不令人赞叹。
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成果发布,使游客参观热情高涨。三星堆博物馆门票连续3天售罄,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1.32万人次,门票收入651.22万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2.98%和109.58%,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125.56%和150.29%。
“好不容易来一趟,必须买点纪念品带回去。”在三星堆博物馆游客数量剧增的同时,其文创产品也广受欢迎。青铜面具冰箱贴、“神秘符号”渔夫帽、三星堆·祈福神官主题盲盒……近年来,三星堆将自身独特性和神秘性结合起来,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三星堆文化的广泛传播,助推四川文旅融合发展。
让世界看到“九寨沟依然美丽”
早上8点,熙熙攘攘的游客纷纷往九寨沟沟口涌进,有序地等待观光车。初秋时节,乘坐观光车穿梭在各个景点,宛如穿梭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震后的九寨沟依然美丽,受损最严重的诺日朗瀑布和火花海也恢复如初。”来自河北省的游客杨女士竖起大拇指。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多个景点遭到破坏,景区关闭。经过4年多的恢复重建,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景区“补妆归来”,累计补植补造树木27万株,修复、恢复生境2585亩。
据介绍,自2019年部分景点开放以来,九寨沟游客人数持续增加,已由每天三四千人增加至一万人。2021年9月28日,九寨沟景区恢复全域开放,游客将看到九寨沟县的12个新景区新景点、7条精品旅游线路、17个乡村旅游综合体,以九寨沟景区为核心“一核多极”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在景区看到,在阳光照耀下,差点“消失”的五花海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光彩夺目;一度断流的诺日朗瀑布倾斜而下,浩浩荡荡;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镜海照出九寨沟的所有颜色,五彩斑斓……山偎水,水绕山,这里恍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距离九寨沟景区不远,已经建成了鲁能胜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爱情海景区,有很多体验项目,也是网红打卡点。未来,我们希望把观光游变成度假的体验式游览,让游客多留几天,尽情享受美景与服务。”九寨沟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工作人员刘苗苗介绍说。
作为四川文旅“三九大”品牌的靓丽名片,九寨沟一直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数据显示,九寨沟国庆期间连续3天提前售罄门票,共接待游客16.5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243.84万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75.46%和350.80%,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26.68%和22.33%。
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的大熊猫 图/刘浪涛
大熊猫“降级” 生态建设“升级”
圆滚滚、懒洋洋、慢吞吞……走进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就看到一个个大熊猫憨态可掬,悠闲地啃着竹子,周围青山环抱,树木郁郁葱葱。
据介绍,这里是集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以及公众教育和高端科学观察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基地分为大熊猫饲养、野化培训和野生动物公众教育3大功能区,具备59套大熊猫圈舍、科普教育中心、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区等配套硬件设施。2021年9月21日,大熊猫“绣球”在卧龙神树坪基地诞下一崽的消息走红网络,网友直呼“好可爱!”至此,熊猫中心2021年待产母兽全部完成生产,共繁 殖15胎24崽,其中9对双胞胎,幼崽存活率百分之百。
“圈养大熊猫数量的增多,能为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提供坚实的保障。”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5月份,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经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的104只增加至最新的149只。
此外,位于市区的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也持续升温,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28.80万人次,门票收入1039.87万元人民币,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7.22%和97.83%,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64.10%和55.55%。
可以说,四川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是中国进行濒危动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40年间,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1114只增加到了现在的1864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经从“濒危”降为“易危”。“降级”的背后体现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四川大熊猫保护工作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深入人心。此次会议从生态文明视角重新定义发展,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
此外,四川还提出培育打造“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遗址”“大草原”等十大文旅品牌,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未来,四川将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九寨沟景区恢复全域开放,依旧风景如画 图/杨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