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晚清诗人
——许宗衡诗集版本叙录及其集外诗作
2021-11-11□王静
□ 王 静
许宗衡(1811—1869),初名鲲,字海秋,号我园,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四年(1834年)移家侨寓扬州,同年中举,咸丰二年(185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官内阁中书,咸丰八年(1858年)迁起居注主事。
众所周知,谭献曾将许宗衡与张惠言、周济、龚自珍、项鸿祚、蒋春霖、蒋敦复并称为“清词后七家”,如此盛名,导致长久以来,学界对许宗衡创作的研究均集中于其词作领域。而实际上,许宗衡在当时以“诗人”名世,一生创作诗歌数量巨大,诗集版本亦较为繁复。然为词名所掩,这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林丽”之诗,至今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据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可知,许宗衡的诗集共有六个版本:1.《拳峰馆诗》二卷(辛卯至己酉),稿本;2.《拳峰馆诗》二卷(庚戌三月讫壬子八月),稿本;3.《拳峰馆癸丑以后诗》(癸丑至己未八月),稿本;4.《玉井山馆诗》四卷,稿本;5.《玉井山馆诗》八卷, 同治七年(1868年)刊本;6.《玉井山馆诗》十五卷,同治九年(1870年)刊本。但现在广泛流传于世的只有最后一种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十五卷本。
此《玉井山馆诗》十五卷,前有同治七年(1868年)闰四月吴昆田所作序,严玉森题辞,后有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李汝钧跋,据吴昆田序可知此乃许宗衡晚年对诸多早年创作的诗集稿本不断删选,“自订”而成。因此,对许宗衡其他几种诗集的版本信息进行梳理,并与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十五卷本作对比,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许宗衡毕生诗歌创作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
为此,笔者曾赴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查阅其余五种诗集版本,现将考察结果叙录如下:
一、《拳峰馆诗》二卷(辛卯至己酉),稿本,国家图书馆藏
《拳峰馆诗》二卷(辛卯至己酉),二册,创作时间为道光十一年(1831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上卷起辛卯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下卷起壬寅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前有道光己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十月许宗衡自叙《辛卯至己酉诗自序》,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翼凤、黄秩林、程宇光题款,道光三十年(1850年)四月鲁一同跋,咸丰元年(1851年)程宇光题诗,咸丰五年(1855年)吴养原题款;后有咸丰二年(1852年)秋许宗衡自识。
二、 《拳峰馆诗》二卷(庚戌三月讫壬子八月),稿本,国家图书馆藏
《拳峰馆诗》二卷(庚戌三月讫壬子八月),一册,前有咸丰三年(1853年)何兆瀛跋,咸丰四年(1854年)叶毓祥题款,咸丰五年(1855年)蒋超伯跋,咸丰五年(1855年)吴养原、耿治润、汪南金题款,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符葆森跋,咸丰七年(1857年)仲冬谭廷献跋。
同样,笔者以诗歌题名为数统计,《拳峰馆诗》二卷(庚戌三月讫壬子八月)共有诗歌158题,后删除48题,保留了110题录入《玉井山馆诗》十五卷,较之《拳峰馆诗》二卷(辛卯至己酉),录用比例已大幅提高。
三、 《拳峰馆癸丑以后诗》(癸丑至己未八月),稿本,国家图书馆藏
《拳峰馆癸丑以后诗》(癸丑至己未八月),一册,创作时间为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后到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前有咸丰七年(1857年)孙楫题诗,可见当时并未定稿。
《拳峰馆癸丑以后诗》(癸丑至己未八月)共有诗歌135题,后删除25题,保留了110题录入《玉井山馆诗》十五卷,录用比例较之《拳峰馆诗》二卷(庚戌三月讫壬子八月)又进一步提高。
四、《玉井山馆诗》四卷,稿本,国家图书馆藏
对比《玉井山馆诗》十五卷本篇目,可以看出,前十卷即是在《玉井山馆诗》四卷(《拳峰馆诗》系列稿本)的基础上删改而成,增加的后五卷为咸丰九年(1859年)以后的作品所辑成。
五、《玉井山馆诗》八卷,同治七年(1868年)刊本,南京图书馆藏
《玉井山馆诗》八卷为同治七年(1868年)刊残本,残存的前八卷内容与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十五卷本无差异。故根据《玉井山馆诗》十五卷本前后序跋的时间大致可推断:许宗衡自订诗集不晚于同治五年(1866年),定稿成书刊于同治七年(1868年),而同治九年(1870年)本刊成时许宗衡已辞世四月之久,故同治九年(1870年)本最后一卷中收录同治八年(1869年)的四题诗(《暮春寄稼轩》《寄青士杭州》《寄方子颖鼎锐温州》《暮春感赋》)应为整理刊刻者姚正镛补录。
综上所述,许宗衡一生创作诗歌数量巨大,但因几次编订诗集时反复删选,导致大量作品被弃掷。不过,现存《拳峰馆诗》系列(《玉井山馆诗》四卷)稿本较之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十五卷刻本,还是保留了其很多珍贵的早期作品。根据上述几种诗集的创作、编订时间和彼此间的版本关系,可以结合许宗衡的生平履历、社会时事、政治仕途诸方面对其诗歌创作进行分期:早期(21岁~39岁)的《拳峰馆诗》二卷(辛卯至己酉),中期(40岁~49岁)的《拳峰馆诗》二卷(庚戌三月讫壬子八月)、《拳峰馆癸丑以后诗》(癸丑至己未八月),后期(49岁~59岁)的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最后五卷(己未八月以后诗)。这对于全面、立体地反映许宗衡毕生诗歌创作的情况,弥补长久以来学界对其诗歌创作研究的空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除了上述六种许宗衡自订诗集外,笔者在国家图书馆还查阅到《海秋诗录》一册两卷(南京图书馆亦藏),该诗集为归安沈秉成编选,同治十年(1871年)咏楼盍识集丛书刻本。《海秋诗录》所选乃癸丑年(1853年)以后的许宗衡诗歌,故将之与《拳峰馆癸丑以后诗》(癸丑至己未八月)和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后五卷的篇目对比,又见四题(《春日杂诗》《晴》《感喻》《沈仲复秉成编修织帘读书图》)未曾收录,或为许宗衡散佚弃掷之作。兹附录于下,以供研究者参考:
春日杂诗
春气何方来,东风倏然大。
庭树虽久枯,不在造化外。
独居谢人事,闭门远尘埃。
床头倚孤剑,锈涩藉谁汰。
用非无利钝,时亦有否泰。
青阳未易留,荏苒误良会。
山川浩茫茫,落日高城楼。
方春草木生,四望多烦忧。
归来听邻笛,清歌难销愁。
人心异哀乐,哀乐非自由。
明烛易见跋,夜气何飕飕。
古来放浪人,亦念名未修。
倚柱自慨息,百年如水流。
寸心忽天际,仰视天云浮。
晴
既雪晴光融,晨曦泪窗纸。
庭树有生意,鹊声过檐喜。
启帷拥书坐,百年付图史。
日力亦云竭,佳境涉未已。
乐非假外物,心欲游太始。
出门求朋俦,岂知道在迩。
往岁志功业,颇思投袂起。
屈穷当奈何,俯仰尚知耻。
感喻
中宵梦南国,波光浩如练。
遥天有断云,横斜出飞雁。
我舟泊暮港,霞色远空见。
风潮挟海气,滉瀁若流绚。
未觉客身幻,惟忆世情变。
醒来倚枕思,俯仰动悲恋。
旧游既难再,过影似驰电。
滔滔战血流,江声不回漩。
与世既无济,便当与世志。
闭门谢万事,何时非羲皇。
客来懒问答,纯纯以为狂。
岂知率性行,相视皆寻常。
止酒已三载,读书艰十行。
偶然循空庭,照影惊斜阳。
鸟飞过邻树,欲下仍回翔。
知止本非易,罗者况在旁。
沈仲复秉成编修织帘读书图
蓬莱天上神仙侣,怀抱翻如隐士深。
钟鼎山林不相代,百年同此读书心。
织帘辛苦寻常事,不改初衷校士时。
今日胸怀见冰雪,文章心迹众人知。
(时自晋典试归)
注释:
①[清]谭献:《复堂词话》, 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998页。
②目前学界对许宗衡的研究均集中于其词作领域,如:祝诚《许宗衡词作赏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王静《许宗衡词集考述》(《词学》第31辑),《许宗衡与晚清常州词派的诗化问题辨正》(《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第6期);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朱德慈《常州词派通论》中也论及许宗衡的创作在常州词派中的地位。
③陈作霖《可园诗话》称许宗衡“诗亦林丽,与文并工”。
④关于许宗衡的诗集版本,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上)著录:《拳峰馆诗》二卷,稿本;《拳峰馆诗》二卷、《拳峰馆词》一卷,稿本;《拳峰馆癸丑以后诗》不分卷,稿本;《玉井山馆诗》八卷,同治七年刻本;《玉井山馆诗》十五卷附诗余,同治九年刻本。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著录:《玉井山馆集》二十五卷,同治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内《玉井山馆文略》五卷,同治四年刻;《文续》三卷、《诗》十五卷、《诗余》一卷、《西行日记》一卷,同治九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其集写本四种:一为《拳峰馆诗》二卷,稿本,清蒋超伯、符葆森、谭廷献等跋,叶毓祥等题款;一为《拳峰馆诗》二卷、《拳峰馆词》一卷,稿本,清末鲁一同跋;一为《玉井馆诗》四卷,清末钞原刊底本;一为《拳峰馆癸丑以后诗》不分卷,稿本,二册。二者著录皆不全面,亦不精准。本文所列六种版本,实为笔者亲赴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查阅后,综合、完善二者而得。且为了方便论述,笔者在《拳峰馆诗》系列稿本后加上了创作的起始时间。
⑤《拳峰馆诗》二卷(辛卯至己酉)后附有《拳峰馆词》一卷,笔者曾在《许宗衡词集考述》一文中详细论述,故本文论诗集版本,为论述方便,对于附录的词集不再赘述。
⑥同治九年(1870年)刊《玉井山馆诗》十五卷后附有《玉井山馆诗余》一卷,笔者曾在《许宗衡词集考述》一文中详细论述,故本文论诗集版本,为论述方便,对于附录的词集不再赘述。
⑦[清]吴昆田:《玉井山馆诗》序, [清]许宗衡:《玉井山馆诗》, 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
⑧[清]许宗衡:《辛卯至己酉诗自序》,《拳峰馆诗》(辛卯至己酉),国家图书馆馆藏稿本。
⑨[清]许宗衡:《拳峰馆诗》(辛卯至己酉),国家图书馆馆藏稿本,卷末自识。
⑩[清]许宗衡:《辛卯至己酉诗自序》,《拳峰馆诗》(辛卯至己酉),国家图书馆馆藏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