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探究
2021-11-11文|罗茜
文 |罗 茜
匾额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历史上,在民间盛事、日常送礼以及褒奖人物等活动中都会通过赠送匾额的方式表示祝贺或敬意,匾额大小不一、做工精细且装饰精美,经过历朝历代流传后,民众便赋予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一直流传至今。目前,许多匾额由于年代已久,受损严重,于是相关部门将其转移至博物馆室内,对其开展修复和保护工作,为匾额文化的传承创造条件。本文研究匾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内容,可实现匾额文化不断挖掘、持续传承的目标。
一、博物馆匾额的文化内涵
(一)慈善文化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人生天地间,不过瞬间而已,到底能为世界留下什么,价值体现又是什么?”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慈善文化内容。早在春秋时期,《左传》中便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记载,指出人可通过三立实现人生价值,该文化内容与中华慈善博物馆中收藏的匾额题词中的内容有所相似。在该馆藏有的匾额中,部分属于祝寿匾,以祝寿为契机,感怀高寿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义举,传达出民众通过赠匾以表扬立德文化的慈善理念。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极其重视劝善和教化功能,于是统治者利用匾额“悬之中堂,使人共见”,以此发挥道德教化作用。至此,后世匾额成为朝代统治者劝善和教化民众所使用的工具,发挥慈善教化作用。
(二)廉政文化
匾额在古代社会不仅能起到慈善教化作用,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匾额一般分为官匾和私匾两种,官匾是皇帝赐予、官员题字的匾,而官匾以外的匾额通属私匾。官匾中有一种特殊匾额,用来表扬统治者的清明廉洁,百姓将其称为“廉匾”,此类匾额中的匾文内容多为廉政功绩、父母官的人物故事等,被后世百姓不断传颂和赞美,于是此类匾额又增添了一种廉政文化内涵。每块“廉匾”背后都有着两袖清风、公正廉明的生动故事,但“廉匾”性质却各有不同。皇帝亲自题写的牌匾用于鼓励清官廉吏或用于自省,家族牌匾多用于自省或延续家风。如今,故宫博物馆中藏有康雍乾盛世中的“正大光明”牌匾,代表的就是一种廉政文化。
(三)孝道文化
在家国一体社会中,以“孝悌”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不仅是宗族慈善的重要精神载体,也为匾额文化增添了一层文化内涵。中华慈善博物馆馆藏的“孝友家声”匾额至今保存完好,其以深沉且庄严的气质向人们传递着兄友弟恭、家庭和谐的传统孝道文化理念。在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中也藏有孝道文化浓厚的祝寿匾,此类牌匾通常由晚辈赠予长辈,在匾额上多用谦词敬词表达尊卑礼仪,同时表现出晚辈对长辈多福多寿、平安健康的诚挚祝愿,是典型孝道文化的体现。
二、博物馆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价值
(一)社会价值
中国古代匾额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每块牌匾都蕴藏着无限深意,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将其悬于宅门则端庄典雅,置于厅堂则家风生辉。匾额无论置于何处,似乎都已成为人居环境的特有符号,承载着牌匾主人的襟怀志向和品性德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匾额经常在宫殿、寺庙、书院、店铺以及宅第中出现,比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以及南昌的滕王阁,每块匾额从题名中便可知晓建筑的类型与特色,体现出匾额的标识与导引功能。此外,匾额还具备旌表、言志以及教化等多重价值,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了价值载体。
(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匾额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匾额涉及写景状物、叙事言情以及消遣写意等多方面内容,不同匾额背后代表不同的历史文化,具有史学文化价值。其中匾额史学价值具体体现在古代人际关系方面,百姓通常用匾额表达祝寿、感恩、颂德等思想,因而匾额主人多为名人、贵族、功臣人士,史学家在研究匾额的史学价值时,可通过匾文中的遣词造句查找蛛丝马迹。除史学价值外,匾额还具备深厚的文学价值。该价值从古人题词上便能看出,古人题词讲究出资名人名师之手,同时注重书法技术与对联对称,于是在现世博物馆珍藏匾额中便有长短一致且语句凝练的匾文,如此为后世中华文学的传承增添了一抹文艺色彩。
三、博物馆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路径
(一)强化保护重视意识,保护匾额文化
当今,博物馆珍藏的匾额数量已十分有限,为做好匾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需从思想上强化保护意识,提升重视程度。具体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博物馆中现有匾额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规定,单独存放与修复其中毁损较为严重的匾额,定期讨论匾额文化修复与传承的思想理念、工作规划。同时,向乡村、民间群众宣传与推广匾额文化,定期安排专业文化人士前往村内开展文化宣讲会、匾额文化保护的讨论会,提高群众的重视程度,使其自觉保护匾额这一文化元素。
(二)开发系列匾额产品,传承匾额文化
当前,博物馆中现存的匾额类型较少,牌匾相关的旅游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要想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博物馆可开发系列匾额产品,以文旅融合形式进行传承。比如可定期开设匾额文化“云旅游”主题活动,以视频直播以及创意品投载的方式支持博物馆匾额文化的宣传工作,同时还可组织博物馆馆内人员前往出土匾额的民间地方进行文化踩点,通过研究当地古建筑和古文物残貌,还原不同匾额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此吸引更多文化创意者到此设计旅游文创产品,挖掘与传承匾额文化。
(三)组建专业人才团队,修复匾额文化
政府与博物馆部门需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团队,专门负责保护和管理馆藏匾额和民间匾额工作。一方面,应加强对馆内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数字化技术,还应具备修复保护匾额的基本技能,比如匾额表面纹理的分析检测、匾额表面的清洁、杀虫、结构加固技术。另一方面,可从社会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考古专家等人才,为馆内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教导,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共同研究如何保护与传承匾额文化工作。
(四)创建数字化资源库,传承匾额文化
在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过程中,需借助信息技术作用,由政府下拨专项保护资金,购置先进设备,要求博物馆尽快搭建牌匾数据库,对博物馆中现存的匾额进行智能识别和深度还原,保存博物馆中的牌匾文化。同时详细普查与回收流落民间的牌匾,记录民间牌匾的相关内容,对民间牌匾的毁损情况分门类造册登记,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民间无法回收的牌匾进行拍照留存,利用三维影像以及电子拼接的方式恢复电子版形式的牌匾,并进行保存。另外,政府及博物馆部门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地区匾额文化的保护合作,实现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
四、结语
匾额见证了朝代历史的更迭,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内容的发展程度,具有深沉的社会价值以及厚重的历史价值。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匾额文化逐渐被大众淡忘,但其留下的思想精神却从未削减半分,依旧是众多学者探究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