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鳞次山房的文采风流

2021-11-11吴可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2期

吴可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海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202)

鳞次山房(又称第一山房)在乌石山南麓天王岭旁,原名鳞次台。从此俯瞰,福州城屋舍鳞次栉比,“万家鳞瓦影分明”,因而得名。米芾曾手书“第一山”刻于岩壁,至今尚存,故又称“第一山房”。自唐末黄氏居于此,历代均有知名文人入住。南宋的黄朴、元末明初的吴海、明万历间的魏文焲、清初的陈轼、乾隆年间的叶观国、嘉庆道光间的杨庆琛、咸丰间的魏本唐等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此处还是民国自闲诗社的社集地和二十世纪著名文人邓拓的故居。

一、清代以前

杨庆琛《榕城古迹杂咏六十首》咏鳞次台曰:

天皇岭畔道山南,岩壑幽奇石气涵。万户瓦鳞排岫出,一台松顶与云参。暮天寒雨看春树,短堞晴晖扫晓岚。莫向残苔寻旧刻,滇灰历劫话瞿昙。

诗后自注云:

旧有黄氏刻石诗: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七百年。但使儿孙能守分,不教沧海变桑田。

可知自唐代起鳞次台为黄氏世居之处,其定居乌石山的始祖是黄碣(835~895),较为知名的文人是黄朴。黄朴(1192~1245),字成父,一字诚甫,号思谷,黄碣十世孙。侯官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第一名,官至朝请郎、广东路转运使,有惠政。《全宋文》卷七八七八存文三篇。在嘉熙四年(1240)的《广州仙湖题刻》中自称“长乐黄朴成父”。

《乌石山志》卷五载:

元吴处士海尝居于此。后以地名“鳞次台”,因称为“鳞次山房”,俗又呼“第一山房”。国朝乾隆间叶宫詹观国读书其中,自号“双榕书屋”。

吴海(?~1386)字朝宗,号鲁客,其闻过斋在福州南台岛藤山,学者称闻过先生。“元亡,隐乌石山麓,今鳞次山房即其地也”。张伯行称其为“孔孟之真传,而程朱之嫡派也”。吴海博学负气节,为人敦厚重义。与王翰友善,翰死,将其子偁抚养成人,偁跻身著名的“闽中十子”。其《闻过斋集》以文为主。徐起的序和王偁的跋均记载其卒后十五年为辛巳年,则吴海卒于洪武十九年(1386)。吴海为文思虑深沉,不发空论,故能常读常新。如《送王潮州序》发端:“予少负意气,自谓天下无难事。及壮,见世之仕者多不称。且云某地难治,某事难集。窃疑焉。既又有难者,乃知人之才不相逮,而居官以营私者众也。”六百余年前之文字,恍若叙今日之事。《送傅德谦还临川序并诗》文中不仅叙述与德谦志同道合、临别不舍,自身耿介磊落、绝不随波逐流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诗末“闽水东赴海,楚山西入秦。春波正浩荡,谁能知其津”亦深得风人之旨。

吴海是个纯粹的儒士,认为“杨墨佛老为六经之贼,管商申韩为治道之贼,遗事外传为史事之贼,支辞蔓说为文章之贼”,“上之人亟宜取其书而禁绝之,使天下晓然知正道之当趋,歧径之当塞”。维护正统不遗余力,但观点未免过于偏激。

明初怀安人赵迪有《鳞次台集宴送马自牧归馆》:“盍簪陟崇台,凭高豁千里。清樽属离人,年光若流水。浩浩江海心,悠悠云山意。天空鸟影寒,日落秋声起。对此渺予怀,悬情自兹始。”见当时鳞次台是文人宴集之所。

到了万历初年,魏文焲辞官读书于此。魏文焲字德章,号南台,侯官人、福清籍,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二十三年(1544)成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万历三年(1575)乞归。“初为兵部郎,任蜀龙州,所至有政声,以母老乞终养,归。杜门屏迹,专意著述,读书于福州郡治乌石山之鳞次台。后移先贤石室,因述朱文公石室清隐志,著《石室私抄》。卒年八十余。”其孙魏贤訒刊布《石室私抄》。据魏文焲所撰《先妣胡太淑人行状》,其母生于弘治壬子年(1492),再结合其中举年份,推测其生于正德十年(1515)前后,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后。魏文焲在给座主董份的信中是这样自述晚年生活和心态的:

近卜一小墅在委巷中,可避纷嚣,颇有山林之趣,真为隐者之宜。朱文公书“石室清隐”四字于岩石,岁久在粪壤中,搜剔得之,信如有待也。杜门养拙,读书自娱。时与二三旧侣一觞一豆,叙畴昔之欢。良辰美景,散步郊埛,与农父话桑麻,忘情物外,视世之荣辱得丧,一切置之度外。息虑泉石之盟,绝意钟鼎之事。

董份也认为魏文焲“素少宦情,尤乖俗好。功名之念本薄,出处之际自轻。故能洒然不留,飘然难挽,有如此也。”

文焲诗清婉可诵,如《送人归闽》:“凄凄广阳树,瑟瑟玉京秋。每送游人去,时添作客愁。月明金锁渡,云满越王楼。惜别重搔首,怜余尚滞留。”他卜居鱗次山房不久,好友林垠便作《夏日游魏南台新卜鳞次台》:“卜地依乌麓,吟朋载酒过。台遗鳞次古,树得鸟音多。最是炎嚣日,偏宜击竹歌。新皇思旧弼,未许卧烟萝。”魏文焲的《秋日陈双山刘少麓叶芝山陈木岩枉顾道山草亭奉和双山来韵》有“台连古刹诸天近,地接邻霄太宇清”之句,则当时鳞次山房又称道山草亭。古田文人郭文涓造访,魏文焲作《郭东皋枉顾草堂赋得忆昔投赠》。

魏文焲声名颇盛,清初南京人张遗为其曾孙魏宪《枕江堂集》作序时还赞颂:“惟度(魏宪字惟度)尊大父总宪先生,一代珪璋,八闽斗岳。问师资则传衣钵于浔阳,问同心则结风徽于历下。当昔盛时,投簪彯节,结庐道山(即乌石山)之侧,著书石室之中。黄绢名高,乌丝价重。”周亮工曾经将自己收藏的《石室私抄》赠给魏宪,魏宪作《周栎园夫子招饮赠以先总宪南台公〈石室私抄〉感赋》记其事。魏宪自己也有《述先德诗》,以魏文焲居首,兼及祖与父。

明末,此处仍为文人聚集之所。崇祯六年(1633)文人在此举行中秋社集,陈一元《中秋社集鳞次山房看双塔》:“宝塔双双驾海鼇,灯花万朵照天高。风回萝径翻红袖,月满松亭泛翠涛。自是清时饶豫乐,敢云吾党擅诗骚!年年此夕堪娱赏,霜鬓何须叹二毛。”第六句代表闽中诗人喊出了自信的强音!

二、清 代

清初陈轼曾居此。陈轼(1617~1694)字静机,侯官人,明遗民。《寿安逊庵语录序》:“余家自东瓯玉苍入闽二百余年,登朝结绶,连镳接轸。”则其家族来自浙江苍南,当为明初入闽。陈轼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由南海县擢御史,桂王时官苍梧道。鼎革后解组归,修葺乌石山故居,课子孙读书其中,间赴里社文酒之会。与黄晋良、林之蕃、孙学稼等友善。淹贯博洽,有《道山堂集》。福建戏剧创作不太发达,陈轼的《续牡丹亭》传奇有一定影响。

陈轼有《移居第一山房》七律三首,其一云:

茅栋松轩翳碧苔,古今几度白驹催。一山气接乌峰石,二塔光生长乐台。宿鸟方欣晴日动,青峦还喜主人来。更夸何逊扬州兴,香喷枝头见早梅。

陈轼的《有怀道山园林》四首七律即指第一山房,其一云:

茅堂林麓白云端,乌石峰来谷口攒。月晕虚檐侵画幌,藤阴曲径系朱干。古榕森竦参天立,宝塔峥嵘蘸水团。春色南园芳草绿,几回坎坷负青峦。

陈轼的《小春二日诸公宴集山园和黄处安》中的“山园”也是指第一山房。

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十三日,时值福建总督姚启圣五十八岁生日,福州白塔、乌塔破例为其燃灯祝寿。黄晋良、路鸿休等到乌石山观灯,顺道造访陈轼第一山房。黄晋良有《九月十三夜同子仪伯良步上第一山观南城双塔燃灯为总制姚公祝寿因叩陈静机太仆山亭留饮至丙夜乘月归》记其事:

燃灯非故事,聊欲号深恩。余方挈杖出,二老已在门。忘疲登高丘,精彩摇心魂。上至鳞次台,太仆居中轩。启户见我辈,欢笑接壶飧。夜深无杂客,班荆欲有言。

乾隆间叶观国居此,并更名为双榕书屋。叶观国(1720~1792)字嘉光,号毅菴。乾隆辛未(1751)进士,历云南、广西、安徽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乞归后在文儒坊置居,名为绿筠书屋。叶氏家族累世风流,肇始于观国。著有《绿筠书屋诗钞》。蒋士铨在《绿筠书屋诗钞序》中说观国“凡密咏恬吟,隐然皆适于道。历唐宋之精华,写天真之性情。足以抗迹前贤,津梁后学”。从《秋斋暇日抄辑汉魏以来诗作绝句二十首》可以体会其会通圆融的诗学观。其诗以七言为佳,略似黄任而情韵稍逊。七绝组诗《榕城杂咏一百首》是其代表作,志在步武高启《姑苏杂咏一百首》和朱彝尊《鸳鸯湖櫂歌一百首》。从福建文学史来看,这是继许遇《家山杂忆绝句一百三十五首》之后又一描写福州风物的大型组诗,而且题材内容比许遇更加广泛,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献价值。观国七子均有科名,其中进士三人,举人与优贡各两人。四子申蔼、六子申万、七子申芗皆有名于时。观国有《夏仲逃暑乌石山双榕书屋漫成长句二首》:“磨崖句在藓痕侵,鳞次遗基劣可寻。传舍阅人良已久,云林历岁更应深。塔铃自语松风送,鸟梦初回竹月沉。惭愧翻浆人海里,清凉容我独披襟。”可见此处是避暑胜地。叶观国的《绿筠书屋诗钞》乃编年排列,卷十一的《新居示儿子》编在乾隆丙申(1776),诗中有:“今春又西徙,近傍闽山曲。非为慕高华,庶以避炎燠。”从这个新居的地点闽山和特点避暑来看,可以推断叶观国本年春季所迁新居就是双榕书屋。

嘉庆年间,杨庆琛曾居于此,并与魏龄、刘士棻、林琼树等文人在此宴集赋诗。杨庆琛(1783~1867)榜名际春,字廷元,号雪椒,侯官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二十五年(1820)成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安徽道台、湖南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理山东巡抚,官至光禄寺卿。同治三年(1864)重宴鹿鸣。有《绛雪山房诗钞》《绛雪山房诗续钞》《绛雪山房试帖》。闽浙总督刘韵珂认为杨庆琛“和平敦厚,一出于性情之正,有得于风人之遗旨”;闽浙总督季芝昌评价其“才富而敏,思淳而清,情真而厚,非深有得于风人之旨者不能也”;福建学政黄赞汤认为他“敦厚缠绵,根于忠孝”;台湾兵备道徐宗幹则说其“禀海天苍茫之气,发风人婉转之思”;户部主事林廷禧评价其“豪不伤激,丽不入纤,敦厚和平,力扶风雅”。由诸君评论不难看出,杨庆琛诗歌的主要风格特点就是温柔敦厚。

杨庆琛与乌石山颇有渊源,其诗集以“绛雪山房”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少年时在山中读书的难忘岁月:“绛雪者,余读书道山精舍,槛外老梅一株,红苞緑萼,掩映青箱,取以名其处也。弹指光阴,倏忽五十余年。耗费心血,不忍尽捐,亦使世人之知尘海中尚有好吟如余者。则以是存余之真,工拙有所弗计矣。”杨庆琛《绛雪山房诗钞》卷十八有一组《榕城古迹杂咏六十首》,咏及乌石山、九仙山、越王山、冶山、玉尺山、欧冶池、净光塔、定光塔、开元寺、神光寺、法海寺、庆城寺、华林寺、常丰仓、全闽第一楼、镇海楼、塔影楼、平远台、鳞次台、九仙观、忠懿庙、闽山庙、绿玉斋、天心阁、还珠门、通津门、鳌峰坊、吉庇巷、黄巷、仙宫里、芙蓉园、中使园、钟邱园、涛园、荔水庄、双抛桥、宿猿洞、钓龙台、万寿桥、松风堂、罗星塔、胭脂山、寿山、榴花洞、桑溪曲水、射鳝潭、桑苎园、鼓山、涌泉寺、水晶宫、澄澜阁、宛在堂、长庆寺、祭酒岭、洪山桥、石仓园、螺女江、旗山、雪峰、温泉等福州知名古迹,其中有不少是文人建筑。这组诗在古代歌咏福州古迹的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光十二年(1832),杨庆琛过鳞次山房,作《过鳞次山房晤林伯庚广文话旧》组诗四首,还与林琼树回忆起早年在此宴集和居住之事。第一首和第三首是这样写的:

廿年不到此山房,庭榻依然径未荒。新竹出墙青影嫩,古榕欹瓦翠阴凉。江山谁搨南宫字,岩摹米襄阳书“第一山”三大字。风月曾飞北海觞。少小劈笺敲钵地,相过重与问沧桑。岩上有黄氏石刻“沧海桑田”语。

当年牛耳盛诗场,魏野刘叉句最香。谓香士同年、心香明府。丝格墨痕分体媚,糟床酒味逐春尝。宵深起看榕厅月,秋老催题菊圃霜。旧日黄垆今在否?可堪邻笛怆山阳。

降至咸丰四年(1854),魏本唐入住此宅。本唐(1791~1857)字又瓶,一字富春,又字燮馨,福建侯官人。《花月痕》作者魏秀仁系其长子。本唐早孤,嘉庆二十四年(1819)成乡试解元,道光六年(1826)大挑一等,先后任永安、台湾、晋江等县教职,官至汀州府学教授。著有《夏小正校注》《东越沿革表》《魏氏世谱》《愛卓斋集》等。魏秀仁《陔南山馆诗话》卷二:“自是(咸丰四年十一月起)家居二载。维时居乌石山下叶毅菴先生旧宅,与高琳圃炳望、林裕纯士霖、可舟士傅诸公对衡望宇,晨夕过从,岁晚春初,杯盘款洽,无虚日也。”本唐姻亲林士傅撰一联赠之:“墙头山色飞朝爽,巷尾书声续夜分。”并自跋云:“又瓶丈卜居于乌石山下,同巷皆读书家也,门无杂宾。其斋前面秀色可挹,每至其中坐而忘倦。”

值得一提的是,魏本唐曾参与道光《重纂福建通志》的编订校勘工作。据魏秀仁记载:“先君奉檄校勘,于山川、古迹、沿革等卷,悉多补订。海防一志,原纂在十二年(1832)前,与十九年(1839)后时势颇殊,用意自别。洋市自二十二年(1842)后始有西洋夹板入闽,先君更为类次编定,以广向来所未有。”

三、民国时期

民国初,第一山房为福州自闲诗社第五次社集之所。郭白阳《竹间续话》卷一:

何枚生丈振岱,字心与,晚号梅叟,谢枚如先生之高弟。与先公(即郭则寿)为神交。民国初年,国事奠定,乡之诗人多半里居。丈因与先公及王又点允皙、陈叔伊衍、叶伯聪心炯、林则铭大年、林宗泽平冶、周雨渔愈、郑无辩容、龚惕庵乾义、刘筱云崧英诸前辈结自闲诗社。初集于城南沈叔眉公祠,次集于于麓化城寺,三集于豹屏山看梅,四集于西湖镜湖亭,五集于乌石第一山房。时余少,间亦侍游。

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二详细记载了诗社的缘起:

今年里居,里中人多结诗社,皆作嵌字两句诗,世所谓“诗钟”,亦名“折枝”者也。王又点允皙孝廉最工此道,传诵佳句极多。七月相见,欲结一诗社,不作折枝,与余商量社约。余言庚戌春在都下,与赵尧生、胡瘦唐、江叔海、江逸云、曾刚甫、罗掞东、胡铁华诸人创为诗社。遇人日、花朝、寒食、上巳之类世所号为良辰者,择一目前名胜之地,挈茶果饼饵集焉,晚则饮于寓斋若酒楼,分纸为即事诗,五七言古近体听之。次集则必易一地,汇缴前集之诗,互相评品为笑乐。其主人轮流为之。辛亥则益以陈弢庵、郑苏堪、冒鹤亭、林畏庐、梁仲毅、林山腴,而无江氏父子。此法似可仿行,惟闽中胜地不如都下之夥,须择数家略有亭馆花木者为聚集地。又点乃于立秋后一日招集城南沈叔眉先生祠,其地林木因翳,尤多枣树,小有陂塘。

之后列举了陈衍、王允皙、何振岱、林宗泽、刘崧英、林则铭、郑容、郭则寿、叶心炯等人社集的诗。综合上二则文献,自闲诗社之招集人、社集时间、地点、成员、组织形式等皆历历可见。诸人中陈衍与何振岱声名最著,无需赘述。此外,王允皙作为诗社发起人之一,是近代闽中相当重要的文人。

王允皙(1867~1929)字又点,号碧栖,长乐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官建瓯教谕、婺源知县。诗词兼擅,有《碧栖诗》、《碧栖词》。早岁致力于词,“初为王碧山,因自署曰‘碧栖’,嗣复出入白石、玉田之间,音响悽惋,直追南宋”。“独以娟洁密致胜,中年以后与王半塘、朱古微辈相过从尤密,目睹戊戌、庚子之变,孤愤溢怀,所著无一非由衷之言”。黄濬认为“《碧栖词》与佛客先生(李宗祎)之《双辛夷楼词》为闽词晚近之双流两华,但取路颇不同。《碧栖词》娟洁密致处,与其云学碧山,不如云学玉田。”为诗以苦吟著称,陈衍说他“晚刻意为诗,善于审曲面势,笔意力戒凡近,惟苦吟锻炼,或旬月而始脱稿”。李宣龚则认为王允皙“初喜贡父排奡、山谷奥密,积而久之,复肆力于东阿、嘉州。故意境高远,不可一世,是真能以少许抵人千百者”。夏敬观云:“又点为词固工,其诗亦真气弥满,扫尽凡近之语。”钱仲联将其诗歌风格总结为清、逸、曲、真四字,并说:“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诗作,却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民国元年(1912)正月,著名文人邓拓降生于此宅。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邓云特等,闽县竹屿人。竹屿邓氏乃闽中望族,明代知名文人邓迁、邓原岳便是这个家族的名人,邓拓的父亲邓仪中是福建最后一科乡试的举人。邓拓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和书画收藏家。著有《燕山夜话》《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1994年,邓拓故居修复,建成“邓拓纪念馆”,传承千载的鳞次山房(第一山房)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四、余 论

福州城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知名的私家文人建筑众多。其中最早见载的自是黄巷的黄楼,可惜此楼在黄璞之后,八百年没有知名文人活动。如果要在福州城找到从宋代延续至今的私家文人建筑,就不得不推朱紫坊芙蓉园和乌石山鳞次山房。芙蓉园在元代缺乏文献记载,而鳞次山房自南宋以降,元代、明代、清代、民国,一直活跃着知名文人的身影。因此,论及历史之悠久、传承之无间、文献之足征,鳞次山房实在是福州私家文人建筑中非常难得的一处。

注释:

[1][32]杨庆琛:《绛雪山房诗钞》卷九,道光戊申年(1848)刊本,页二十一。

[2]杨庆琛:《绛雪山房诗钞》卷十八,道光戊申年(1848)刊本,页十五至十六。

[3]郭柏苍、刘永松著,刘大治、张宜珍点校:《乌石山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209页。

[4]张伯行:《闻过斋集序》,《丛书集成新编》第7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5年,第216页。

[5][6]吴海:《闻过斋集》,《丛书集成新编》第7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5年,第223页,第225页。

[7]沈佳:《明儒言行录》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9页。

[8]赵迪:《鸣秋集》卷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页三。

[9][12][13]郑杰、郭柏苍等:《全闽诗录》第三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06页,第908页,第784页。

[10][14][15]魏文焲:《石室私抄》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1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449页,第430页,第416页。

[11]董份:《董学士泌园集》卷二十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440页。

[16]张遗:《枕江堂集序》,《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十六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487页。此序说魏文焲是魏宪祖父,误;郑杰《国朝全闽诗录初集》并误,应该是曾祖。详见魏宪《述祖德诗》。

[17][18]魏宪:《枕江堂诗》卷二,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十六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505页,第501页。

[19]陈一元:《漱石山房集》卷六,《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7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221页。

[20]陈轼:《道山堂前集·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9页。

[21]陈轼:《道山堂前集·七言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85页。

[22][23]陈轼:《道山堂前集·五言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87页,第279页。

[24]黄晋良:《和敬堂全集·卷五》,《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63页。

[25][26][27][28][29]叶观国:《绿筠书屋诗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85页,第173页,第149页,第194页,第160页。

[30][31]杨庆琛:《绛雪山房诗钞》卷首,道光戊申年(1848)刊本。

[33][34][35]魏秀仁著、陈庆元主编:《魏秀仁杂著钞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6页,第78页,第71页。

[36]郭白阳著、林贻瑞点校:《竹间续话》,《榕城考古略·竹间十日话·竹间续话》合刊本,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 年,第19页。

[37]陈衍著,郑朝宗、石文英校点:《石遗室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202~203页。

[38][42]李宣龚著、黄曙辉点校:《李宣龚诗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35页。

[39]严迪昌:《近代词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37页。

[40]黄濬:《花随人圣庵词话》,朱崇才:《词话丛编续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2441页。

[41]陈衍编、冯永军等点校:《近代诗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299页。

[43]夏敬观:《忍古楼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三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21页。

[44]钱仲联:《近代诗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