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看科举
2021-11-11姚耀军
中外文摘 2021年24期
□ 姚耀军
2020 年,陈婷、龚启圣、马驰骋等三位经济学家在英国《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文章认为,在科举制下,知识和人才受到极大尊重,而这一文化特征泽被后世,对当代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清时期进士占一个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越高,则2010 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
大约从14 世纪开始,中国主要以松木和竹子为原料,生产油墨和纸张。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原料大多通过水路运输,而印刷中心的设置也应尽可能地靠近松木或竹子的产地。这意味着,一个地区至松木或竹子产地的水路里程越短,则这个地区越可能成为印刷中心。在古代中国,一个地区成为印刷中心,堪称该地区读书人的福音。三位作者对此的解释是,读书人要从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熟读四书五经典籍,往往还需要阅读一大摞参考书,而身处印刷中心的读书人在获取参考书上无疑占得了先机。一个地区至松木或竹子产地的水路里程越短,则这个地区越可能在科举考试方面领先。一个地区至松木或竹子产地的水路里程与2010 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存在直接联系吗?三位作者发现,事实上,一个地区至松木或竹子产地的水路里程越短,则2010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这一事实正是科举制对当代人力资本积累产生积极影响的有力证据。其基本逻辑是,一个地区至松木或竹子产地的水路里程越短,则越可能在科举考试方面领先,而由此形成的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气会一直延续下去,使得这个地区在现代也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