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桂系《广西省政府公报》初探

2021-11-11

图书馆界 2021年2期

陈 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省政府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广西省政府1934年1月合署办公之际,为公布政令而编辑发行的政府机关刊物。《公报》以通行政令、公布法规为主旨,刊载的内容有法规、法令、任命状、训令、电文、通告、指令、公函、统计表、会议录、特载、报告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为我们认识新桂系主政期间广西地方政治、经济、教育、法制及社会生活等建设、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是广西民国史、新桂系政权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2019年,《广西省政府公报》整理出版项目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批准立项。鉴于当前关于《广西省政府公报》的专题研究成果较少,笔者借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广西省政府公报》整理的契机,对《广西省政府公报》出版的相关情况、不同历史阶段的重点内容、史料价值等进行梳理和探讨。

1 《广西省政府公报》创办背景

1929年以来,新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接连受创,损兵失地,处境危急。随后,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的“约法之争”、粤桂联合反蒋使新桂系渡过难关,开始了再度统治广西的局面。1931年5月,新桂系重新统一广西,同年7月1日,广西省政府在南宁成立,黄旭初就任广西省主席。为稳定广西,自存自强,新桂系首先对内政进行整顿,“本府既鉴于现行地方行政机构运用不灵,效率不高,为图刷新政治,先作本身上之改革,故于二十三年元旦,首先将本府各厅合署办公”。同时,将之前的《广西公报》及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四厅各自印行的机关刊物合并为《广西省政府公报》,作为广西省政府的机关刊物定期发行。“本府自成立以来即有公报之发行,迄未间断。惟在未合署以前,系由秘书处编印广西公报,另由民财教建各厅编印月刊、季刊或特刊发行。迄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合署办公,始合并各厅处出版刊物为广西省政府公报”。

2 《广西省政府公报》出版概况

2.1 出版发行情况

1934年1月1日,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自二十三年元旦起,各厅均不对外,所有发布政令、对外行文一律以省政府名义由主席署名行之”。作为广西省政府发布政令的工具,《广西省政府公报》于省政府合署办公当天出版,周刊发行。后因“各项政务逐渐扩充,法规政令因以增多,原定每周发刊一次已不足应事实上之需要。益以发行周刊,编辑、印刷费时较多,法令传播缘斯延误,影响政务,所关至巨。经再四筹划,决定将过去周刊改为日刊发行”。1937年11月12日,《公报》改为日刊,重新编号发行。

1944年,日军全面入侵广西,《公报》于同年6月24日停刊,9月,广西省政府由桂林西迁百色。1945年8月,广西全省光复,9月,省政府由百色迁回桂林,11月1日,《公报》复刊,延续之前的期号,改为半周刊,逢周一、周四出版。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溃败,广西人民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保护城市、迎接解放的斗争,新桂系政权走向末路。由于时局动荡等因素影响,从1949年3月28日(第2341期)后,《公报》的出版难以维持一定的出版周期,有间隔半周或一周、也有间隔两周甚至三周出版一期,最终,于1949年9月20日(第2361期)停刊。1949年10月,白崇禧将广西省政府迁往南宁,12月11日,广西全省解放。

2.2 栏目设置

《公报》发行初期,主要栏目设置如下:中央法规、西南政务委员会法规、本省法规、任命、委任、特载、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工商、统计、书表、司法、外交、图表、本府核准备案文件一览表、会议录、专载、附录。

1934年3月27日,广西党政军联席会议通过并公布了新桂系的第一个《广西建设纲领》,4月,广西省政府裁撤建设厅,并入广西省经济委员会管理。为了更好地贯彻《广西建设纲领》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建设,《公报》于1934年7月2日开始对栏目进行相应调整并逐步简化栏目设置:中央法规、本省法规、任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会议录、专载、附录。

1937年11月12日,《公报》改为日刊发行,公报内容“按事务性质及职掌部门,详为分类,使下级机关易于检阅本身应奉行之法令”,栏目设置主要有:法规(中央法规、本省法规)、政令(财政、教育、建设、总务、人事、会计、农业等)、法令解释、会议录、转载、公告、附录。1939年12月,《公报》将“人事”独立为一个栏目,此后《公报》的栏目基本保持这一设置。

3 《广西省政府公报》各时期的重点内容

3.1 《公报》发行前期(1934—1936年)的重点内容

这一时期,新桂系为巩固在广西的统治,推出了《广西建设纲领》。这是新桂系治桂理政最重要的施政纲领,20世纪30年代,广西各项建设几乎都是围绕这一纲领展开的。同期的《公报》大量刊载了《广西建设纲领》的具体施政措施。

3.1.1 经济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发布《广西农业生产草案》,制订《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垦殖放款暂行规程》《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垦民借款还款办法》《广西省有荒地处理规则》《广西省有荒地发放规则》《广西省有荒地请领规则》等系列法规,鼓励垦荒、兴办水利,派员到各地讲授农林科目、指导设立苗圃。

发展交通,积极推进广西各地县、乡、村道路建设,兴修思恩至武鸣边境公路、桂林县道、邕宁县道、蒙荔公路、丹池公路、同崇公路、武宣县道、明江至板崇公路等。出台《广西省公路踏勘细则》《广西省公路施工细则》《公路植树须知》《广西各县县乡村道路保养办法》。筹建湘桂铁路,制订《广西省建筑湘桂铁路桂段征用民工办法实施程序》《广西省建筑湘桂铁路桂境路段征用枕木办法》《广西省建筑湘桂铁路桂段征用民工办法》等文件保障铁路建设顺利进行。

发展工矿、金融业。筹设南宁染织厂、广西印刷厂、广西玻璃厂、广西酒精厂等。成立广西矿务局,制订《广西矿务局组织章程》《广西地质矿产调查计划书》,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在《公报》上相继刊载《永淳铅矿调查报告书》《上林县属金矿调查报告书》《探查柳州新垆煤矿意见书》等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制订《广西银行条例》,筹设广西农民银行。

3.1.2 基础教育建设。针对当时广西文化落后的现状,重点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在各地筹设国民基础学校,实行国民基础教育免费政策,制订《广西国民基础学校前学龄教育办法》《广西省立县立国民中学设置标准》《广西国民基础学校办理通则》《省立各学校各县政府等凡中小学校应一律用普通话教授》等规章保障办学事业。鼓励兴办学校,出台《修正广西省捐资兴学褒奖规程条文》,派出基础教育指导专员赴各县视察基础教育情形,撰写《视察基础教育意见书》《视导该县国民基础教育意见》并在《公报》刊布。

3.1.3 公共卫生医疗事业。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建设,在每个卫生区设置一所省立医院,同时,开办县公医院或医务所,设立广西梧州卫生区省立医院、柳州省立医院、桂林公医院、北流县公医院、象县医务所等医疗机构。制订《广西各卫生区省立医院暂行章程》《广西省药师章程》《广西省药剂士章程》《广西省医药卫生人员任用待遇办法》《公共卫生宣传大纲》。开展防疫工作,出台《广西省种痘暂行办法》,派出巡回医疗队到各县种痘,设立种痘传习班。

3.1.4 改良社会风气,治理匪患。颁布《延长禁种罂粟治罪暂行条例有效期限》《禁吸鸦片及禁止赌博》《广西省禁赌办法》《广西省禁吸鸦片实施办法》《广西各县政府及警察局检举烟民办法》《广西各县局戒烟所规则》等系列禁烟、禁赌的政策,改良社会风气。加强匪患治理,制订《广西省县长副县长办理匪案期限暂行办法》《广西省各县区乡镇村街公所报告匪警及闻警赴援办法》等。

3.2 《公报》发行中期(1936—1945年)的重点内容

3.2.1 由“两广事变”引发的抗日救国宣传高潮。1936年4月,李宗仁在广州公开发表“焦土抗战论”,表明了新桂系的抗日主张。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以“抗日救国”为旗号发动反蒋抗日的“两广事变”。为给“两广事变”造势,1936年5月31日出版的《公报》,在封面“广西省政府公报”几个大字两侧,以红色四号宋体字临时加印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24条抗日救国标语。此后,为持续加强抗日宣传,1936年6月14日起《公报》封面首次改版,在显著位置印上24条抗日救国标语。

1936年6月3日,广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南宁成立,省政府下发《本省誓以最大牺牲决心拥护冬电抗日主张》,随后颁布《电各县府等饬嗣后遇有抗日救国会发出各种刊物仰各饬属广为宣传》《电本府所属各机关附发抗日救国宣传标语》《请饬各县抗日救国会组织抗日救国宣传指导委员会》《电各县府抄发各县村街抗日救国演讲会实施办法》等文件,加大抗日宣传力度。“8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举行抗日宣誓典礼,决心反蒋”,随后,“全省各地各界纷纷举行抗日救国歃血宣誓”,广西掀起抗日救国高潮。

3.2.2 动员抗日,全省备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新桂系发布系列政令,动员抗日,全省进入战时状态。

制订《广西省在乡士兵管理暂行条例》《广西各县村(街)征兵委员会暂行章程》《训令各县府转饬举办难民愿任兵役登记一案》《规定救济抗敌将士家属办法二项》《规定各县办理战时抚恤事项列为县政考绩主要项目》《凡出征将士入营壮丁,无论存亡,如确系贫苦无力,其子女年在三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均得请保育会收容教育》《转知有待抗战功勋子女就学免费办法》等抚恤政策,组织征兵。

号召民众节约物资备战,出台《电饬由各县政府布告劝导民众购用糙米及杂粮以减少谷米消耗》《饬各机关通令各级学校农场校园一律改种谷类及杂粮以增加粮食》《仰各该县政府转饬所属各区乡镇公所劝导民众采用植物油代替煤油》等文件。

为做好战时公共卫生工作,出台《广西省非常时期卫生人员统制办法》《广西省非常时期西药商统制办法》《广西省非常时期卫生事业计划大纲》《转发战时毒气医疗浅说及简易纱布防毒口罩制法小册》《转饬注意防范敌机播散鼠疫病菌》《战时公务员因公受伤核给医药费暂行办法》等文件。

适时调整教育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服务战时需要,制订《广西各级学校对空袭安全设施办法》《广西省设置中学战期扩充部办法》,并要求“本省各级学校员生,为适应战时需要,应一律组织员生战时服务团,以校长为团长,全体教职员为指导员,受政府及当地抗敌后援会指挥,实行战时服务”,“应每周从社会服务原有之钟点,抽出两个小时,依照《广西省中等学校公民训练实施纲要》及《广西省各级学校员生战时服务实施纲要》中之规定,讲授各种抗日救国知识及训练战时服务技能”。

3.3 《公报》发行中后期(1945—1949年)的重点内容

抗日战争结束后,经历战争摧残的广西各项生产被严重破坏,而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粮食失收、民生凋敝。新桂系提出“重建广西”“再造新广西”的口号,着手战后建设,同时,追随蒋介石进行反共内战。这一时期《公报》刊载的内容多与此相关。

制订各项善后救济措施,如《广西省人民参加抗战奖励办法》《广西省各县市社会救济事业协会组织规程》《抄发冬令救济实施办法》《电发广西省中学生救济办法》《转饬优待抗战阵亡将士子女就学免费》。

积极开展城镇建设,出台《地方政府回复破坏城镇应行注意事项及城镇重建规划须知》《南宁、柳州、梧州市政建设督办署组织规程》等文件;加强交通管理,制订《广西省公路管理局渡口渡伕管理及服务规则》《广西省管理通行公路人力兽力车辆实施办法》《广西省汽车营运管理办法》等。

复兴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增产运动。制订下发《广西省施行义务劳力举办乡镇造产办法》《广西省保护耕牛实施办法细则》《广西省防止山林火灾及禁止牲畜踏毁林木办法》《广西省水利灌溉区土地管理办法》《广西省农田水利基金办法》《广西各县农田水利基金办法》《广西省各县私有荒地招垦办法》等文件。

教育方面,为推进学龄前儿童教育,加强学生营养,鼓励学校重视学生健康,下发《广西省各育幼院组织规程》《广西省立桂林托儿所组织规程》《幼稚园课程标准》《修正广西省各级学校健康学生奖励办法》《转饬注意学龄儿童营养》《广西省私立中学管理规则》等文件。

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制订《电饬严密预防疫疠》《广西省大扫除办法》《广西省旅店业卫生管理规则》《广西省管理浴室规则》《广西省管理公共厕所规则》《广西省街道清洁规则》等规章制度。

在开展抗日战争战后建设的同时,为当时“反共内战”需要,新桂系加大税收力度,苛捐杂税较之以往更为繁重,主要有:营业税、土地税、地价税、土地增值税、契税、遗产税、土地改良物税、屠宰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筵席及娱乐捐、筵席税、娱乐捐、特产税,等等。同时,推行征兵政策,“为激励士气,安定军心,各县市自卅八年起,每名新兵一次过发给安家谷壹拾市担”;强化武装力量,制订《广西省民有枪炮管制办法》《广西省各级民有枪炮管制委员会组织规程》《戡乱期间各县(市)设置应征队暨兵役互助小组办法》《戡乱时期广西省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组织规程》《戡乱时期广西省各县政府组织规程》《戡乱时期广西省各县政府组织规程实施要点》等文件。

4 正确认识《广西省政府公报》的史料价值

4.1 《公报》是研究广西民国史的第一手资料

《公报》具有权威性、法规性、政策性、档案性,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是研究广西民国史的第一手资料。《公报》由广西省政府主办,是民国时期广西最具权威性的政府刊物。《公报》以刊载法规、行政公文为主,这就决定它的法规性、政策性以及档案性,“凡由省政府公报公布之法令,除有专条规定施行日期者外,以公报到达之日起发生效力”“省政府公报公布之法令,各机关须立卷存档时,应用代卷单注明案由及公报第几期第几页字样,订入卷内以便查考”。此外,《公报》还刊载了当时广西各种统计资料、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广西各县基础教育视察报告、省内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状况调查表等第一手资料,内容丰富,是研究广西民国时期社会状况的珍贵档案资料。

4.2 正确认识《广西省政府公报》的局限性

首先,要注意《公报》刊载内容的局限性。《公报》所登载的文件,仅是新桂系政府行政公文中便于公开的一部分,“省政府及直辖各机关之文电,有通行性质者,均应送省政府公报刊布。如系单行之件或未便公布者,仍用文书传达”“有通行性质者或非通行文件及会议录等,如足供一般下级机关参考者,亦得发交编译室酌量刊载”。由此可见,《公报》并非新桂系政府发布、传达公文的唯一渠道,对于那些不便公开、不同密级程度的公文或者紧急公文,政府机关都有其相应的传达或发布渠道。对广西新桂系时期行政公文、相关制度或其他相关研究,要注重多途径和多渠道查找、搜集相关史料,做到《公报》内容与其他文献资料互为补证。

其次,要注意《公报》的政治性和时代背景。新桂系政权的基础是军事专制统治,这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背离的。因此,在运用《公报》的相关史料的时候,要注重考辨,将其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新桂系政权的统治意志、其施行的政令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做到注重史料但又不轻信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