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村小当老师

2021-11-11余春明

大江南北 2021年3期

□ 余春明

1973年7月,我高中毕业,9月到大队乡村小学当教师。刚进校时,学校只有三名教师:负责人胡老师只教政治课,语文、数学由我和另一位年长的王老师承担。我教一二三年级语文、四五年级数学。后来,学校迁到大队部所在的村里,建了新校舍,教师也增添了两三人,班级变成了三个。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还是复式班,只有五年级单独教学。条件虽有改善,仍不尽如人意。

王老师经验丰富,虽然“文革”时游过街、挨过批斗,却总是乐呵呵的,让我很佩服。后来,负责人换成了上海下乡知青蔡秋萍,一名女老师。她很尊重王老师,和我的关系也很融洽。学校条件差,我们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把一所村小办得像模像样。1979年全县第一次教育工作表彰大会,我校教务组还被评为先进集体。

那时很重视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没有篮球场,我们就买了两个篮球,让学生分组比赛拍球赛跑或拍球数量,训练了基本功。

田径场也靠自建。我们老师先挖好一个大坑,再组织高年级学生上山挑沙。个子小的学生一次只能挑十几斤。当时我年轻,每次都带头挑满满的一大担沙回来。沙坑做好后,我们还请木匠做了一副跳高架,除了上体育课对学生教学外,我们老师每天也来训练。

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体美老师,我们只能赶鸭子上架凑合。我教过音乐、美术和体育,都是干中学、学中干。我学会了识简谱、唱歌、篮球、跳高跳远、教课间操等等。

那时候没有硬性规定,我们每周一还是自发升国旗。没有旗杆、音响,王老师就带领学生砍回竹子,削去枝丫,套上国旗,再把竹子捆在树上。星期一课间操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升国旗唱国歌,完成升旗仪式。那时,老师和学生的思想都很淳朴。

虽然竹子旗杆不能安装滑轮,也没有播放国歌的音响,但能让我们心目中国家的象征——国旗在校园上空飘扬,大家都很激动。

我家虽然就在村里,但我不是星期六不回家。炎炎夏日,下课之后,我会坐在学校绿油油的竹园里,听着收音机里优美的音乐,有一种"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忘却了一切烦恼。

竹园与校舍之间是一片菜园,王老师带我们种了白菜。这些白菜长得分外茁壮,连附近的老乡都赞叹不已,让我们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岁月享受了自给自足的乐趣。

我在村小待了五年,1978年调到临近村一个初中,几年后又进了县城中学,但总忘不了村小时期的那份温馨。它是我积累经验、磨砺意志的地方,也是我人生路上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