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对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探讨
2021-11-10邵静
邵静
摘要:目的:探究改变食物形态结合吞咽护理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流食,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改变食物形态进食护理。结果:两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级别对比、满意度对比(p值<0.05)。 结论:改变食物形态结合吞咽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食物形态改变;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效果
前言: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有25%-5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有吞咽障碍,多表现为吞咽不畅、误吸,甚至可能窒息,对患者的安全健康造成极大影响[1]。为了保障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对水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往多采用鼻饲方法,但是此类方法缺乏吞咽康复训练,而且长期留置胃管,易引起误吸、食物反流等并发症。为了更好的改善目前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改变食物形态结合吞咽开展护理工作进行探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从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每组30例。
对照组:男:女=13:17;年龄:55-80(61.21±4.56)岁。
觀察组:男:女=15:15;年龄:58-81(63.78±3.39)岁。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留置鼻饲流食,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改变食物形态(糊状)进食护理,具体如下:①吞咽功能训练:采用手指或棉签等刺激舌根后咽壁、口腔软腭及腭弓的部位,用于提升器官敏感度,之后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一次3-5分钟,1天三次;口唇肌肉训练,如口唇紧闭、嘴角上翘、张口鼓腮等动作;味觉刺激训练,指导患者家属用棉签蘸取味道不同食物进行味觉刺激,提高患者食欲及味觉的敏感性。②人工调配食物:食物严格按照营养师制定的饮食方案,可用搅拌机将煮熟的食物(谷类、肉、菜、豆类等)混合搅碎,制成易于口腔移送和吞咽的食物,食物浓稠度要注意防止产生呛咳、梗咽,浓稠度及量、次数应循序渐进。③进食时体位护理,喂食时,患者采用直立或60~90度半坐卧位,喂食者站于患者健侧。进食后,观察15分钟,确保坐立40-50分钟后再侧卧或平卧。④日常护理,进食后,查看口腔是否有食物残留,保持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拔除鼻饲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2],其中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神经内科,能够对患者吞咽液体的功能进行有效评估,分为Ⅰ-Ⅴ级,级别越高表示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越差。对比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SPSS20.0软件处理,P<0.05,说明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拔出鼻饲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对比、满意度对比(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日益增长,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因治疗效果差而引发的并发症。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目的是预防误吸,避免因饮食摄入不足导致的体液不足和营养不良[3],以及重建吞咽功能,有国外学者研究报道,食物形态改变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症状[4]。
本文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给予鼻饲与糊状食物结合吞咽训练的两组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级别对比,观察组级别更低,且护理满意度较高,表明改变食物形态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进食乐趣。
综上所述,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使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倩,苏尹,向雅璇,等. 食物改进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鼻胃管留置时间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0):742-745.
[2] 潘敏. 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2):21-23.
[3] 方杰,张亚琴,姚依吟,等. 改变食物形态配合吞咽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28-3931.
[4] 秦延京,王亮,李巍,张途.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4):5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