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C服务模式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

2021-11-10侯洪雁张红梅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工流产抑郁焦虑

侯洪雁 张红梅

【摘要】目的:分析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模式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心理和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60名,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n=80)和PAC组(n=80),并分别实施常规术后服务模式和PAC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及避孕措施落实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PAC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得分、避孕措施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服务模式能改善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有效落实避孕措施。

【关键词】PAC;人工流产;焦虑;抑郁;生殖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41

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流产率高达62%,且1/3为重复流产,女性也常常因为对流产方式安全性的担忧,或对流产后康复问题、再生育问题的担忧,导致其产生情绪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1-3]。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提高女性对流产的认知水平,我国于2012年5月启动了流产后关爱(post abortion care, PAC)公益服务,旨在通过对人工流产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并结合具体宣教的方法,促进流产后患者及时落实高效避孕措施,进而减少重复流产,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4-5]。PAC服务模式目前在临床上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术后随访,探讨PAC服务模式对流产术后患者心理和生殖健康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的分为对照组(n=80例)和PAC组(n=80例)。

纳入标准:(1)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均显示评分异常;(2)18-35岁;经妇科、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3)主动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手术;(4)妊娠6-10周;(5)能配合临床评估和随访调查者。

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精神病史者;(2)生殖道畸形者;(3)合并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人工流产服务模式,即术前检查、术中护理,告知手术的风险及适应症,并要求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

PAC组实施PAC服务模式:(1)成立PAC服务小组,为患者提供术前、术后一对一的咨询服务;(2)术前进行视频集体宣教,包括相关的人流知识、避孕知识,播放人工流产相关知识的视频,告知患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认知,减少其紧张、压抑等心理;(3)手术当天,再次跟患者强调人工流产的注意事项,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术后即刻或术后1月采取相关的避孕措施;(4)术后,每隔1周进行电话随访,主要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解答患者疑问,介绍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和优缺点,并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叮嘱其1个月后复诊。

1.2.2 研究工具

符合条件的两组患者在初诊和术后1个月复诊时分别填写问卷,由专人负责收回。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措施落实情况等。

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4级评分法,共20个条目,将20个条目的总得分乘以1.25得到最终评分。评分在50分以下为无焦虑症状,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症状[6]。

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4级评分法,共20个条目,将20个条目的总得分乘以1.25得到最終评分。评分在54分以下为无抑郁症状,54分以上为存在抑郁症状[7]。

生殖健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包括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避孕措施落实情况两部分。生殖健康知识:包括流产手术的危害、避孕方式的选择及其优缺点等,共计10题,答对1题为1分共计10分,得分>5分为优良,≤5分为一般。

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包括口服避孕药(COC)、留置宫内节育器(IUD)、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IUS)等,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即可。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PAC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1个月,各失访3例和6例,现分别有77例、74例。两组受试者在年龄、婚否、居住地、流产史及孕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流产前后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焦虑方面,术前,PAC组患有焦虑的患者有23人,对照组26人,两组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PAC组患有焦虑的患者有6人,对照组23人,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抑郁方面,术前,PAC组患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有7人,对照组6人,两组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PAC组患有抑郁的患者有3人,对照组5人,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组术后焦虑、抑郁的评分均低于术前。见表2。

2.3 两组患者流产前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对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对生殖健康知识认识水平均有提高,且PAC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 两组患者流产前后避孕措施落实情况比较

术后1个月,PAC组避孕措施落实率为81.8%,对照组落实率为56.8%,PA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率不断上升,呈现出年轻化、未婚未育、重复流产率高等趋势[8-12]。人工流产手术对女性的心理状态、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强化流产术后患者的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后若不避孕,再孕风险会使女性产生焦虑。PAC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落实女性产后避孕,改善再孕的风险后,患者焦虑缓解,促进了产妇的康复和信心的提升。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开展流产后关爱能提高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加女性避孕意识,进而有效落实避孕措施[13-14]。本研究中,PAC组患者术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及时避孕落实率也高于对照组,表明PAC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女性对避孕、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其了解正确的、合理的避孕方法的重要性,强化女性避孕意识,对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产生积极的效果,与赵琳琳、袁金燕等[7.15]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体现了PAC服务模式的优越性,说明在PAC服务期间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一对一咨询服务,开展生殖健康保健、避孕措施等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流产后恢复的效果,为患者的生殖健康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研究发现,压抑、紧张都可损伤细胞的自然修复,严重的心理应激可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20-23],说明焦虑、抑郁是判定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中,术后1个月,PAC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AC服务小组根据流产前后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究其原因,与PAC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避孕节育技术和服务方法,对人工流产术后的妇女进行生殖保健宣传教育[16-19],缓解人工流产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有关。同时,PAC服务期间,患者认知水平提高,对负性情绪改善也有一定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术后1个月,PAC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性显著[24-26],说明PAC服务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

综上所述,PAC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有效落实避孕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红,陈虾,王月云,等.深圳市人流关爱保健服务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12):1622-1624.

[2]黄颖,夏松云,王蔼明,等.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 (16):2557-2558.

[3]任正洪,安琳.1990-2012年中国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5,26(2):108-111.

[4]刘敏,周燕飞,祖月娥,等.长沙市县级医疗机构流产后关爱服务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 24(3):204-206+216.

[5]马刚,陈肖东,刘素芳,等.免疫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对心理评估差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5,23(2):114-116.

[6]牟秀云,黄礼云.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0):98-100.

[7]赵琳琳,刘鑫丽,成莎莎.人工流产术后关爱服务对未婚女性心理及术后及時避孕效果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29(10):58-60.

[8]朱端荣,徐静芳.2495例人工流产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91-4793.

[9]冯秀丽,郑丽千.人工流产后关爱提高未婚未育女性落实长效避孕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20, 10(11):75-77,81.

[10]张兰华.PAC流产后关爱优质服务的护理方法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64):121,146.

[11]张秋香,金晶,范忠婷, 等.流产后关爱PAC模式在青年人工流产女性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 20(22):195,201.

[12]查海燕,姚映梅,王金凤.流产后关爱(PAC)应用于人工流产青少年人群的现状分析和重要意义[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2):29-30.

[13]罗玉英.珠海市基层医院开展流产后关爱对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2):1596-1599.

[14]Ogu R, Okonofua F, Hammed A, et al. Outcome of an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vate sector provision of postabortion care in northern Niger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12, 118(Supplement S2):S121-S126.

[15]袁金燕.流产后关爱服务对女性有效避孕的影响探究[J].医学信息, 2014,18(16):420-421.

[16]施静芳.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和术后即时避孕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5,34(1):38-40.

[17]游宇园,利育兰,刘命风.PAC模式在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5):679-680.

[18]刘树园,张怡梅,王玉敏.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女性避孕方式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33):94.

[19]杨枫.流产后关爱(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3):200-201.

[20]郭凌岑,钱芳波. 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9):879-883.

[21]赖坚,陈翠莲,陈意莲.人流后关爱在人工流产术后计划生育关爱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3):64-66.

[22]尚瑞雪,程梦梦.人流后关爱(PAC)在人工流产术后计划生育关爱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9):279.

[23]张丽,卢春洁,王福乡.PAC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4):1973-1974.

[24]周燕飞,聂雪晴,樊小兰,等.心理干预结合PAC服务对未育人工流产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2):154-156.

[25]陈松妍.流产后关爱对初次流产高龄患者并发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24):187-188.

[26]张舫,张艳,安娜.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初次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0):714-717.

猜你喜欢

人工流产抑郁焦虑
人工流产中运用心理护理对患者情绪影响分析
补肾活血法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研究
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效果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