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在欧美国家传播和影响

2021-11-10熊晓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传播启示影响

熊晓蕾

摘要:本文阐述了元杂剧《赵氏孤儿》18—20世纪初被西方外译,转译,改编等传播和影响,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为当前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赵氏孤儿;外译;传播;影响;启示

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赵氏孤儿》,最早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1735年译为法文本,发表在《中华帝国全志》上,1755年出版单行本。1738年—1741年爱德华凯夫主持的英文全译本面世,后又有德译本。1755年,法国伏尔泰和英国赫察特都曾将它改编为《中国孤儿》,后者评说:“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也还是赶不上的。”随后俄国涅恰耶夫译成俄文。《中国孤儿》先在巴黎上演16場, 18世纪《中国孤儿》传遍欧洲,引发了中国文化热潮。他们以移植改编模仿创作带有“中国”字样的剧目为时髦,出现了喜剧《中国人》,抒情剧《回来的中国人》,《法国斯文华人》,戏剧《鞑靼人》,《中国老妪》等。一些名演员,名剧作家争相编演中国戏剧,剧场也以此为荣,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

1916年美国自编自演的《黄马褂》,是据《赵氏孤儿》移植改编的,上演火爆轰动。其他城市也争相呼应,出版,研究并改编成音乐剧。同时《黄马褂》也在英国上演,之后三年遍布了柏林,莫斯科,匈牙利,波兰,捷克,上海,挪威,西班牙,瑞典,丹麦,荷兰等17个国家40个城市的舞台。世界级戏剧大师赖因哈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泰罗夫,贝纳文特,都曾排练过《黄马褂》,在东西方架起了第一座戏剧桥梁。

《赵氏孤儿》写春秋晋灵公时,奸臣屠岸贾欲害忠臣赵盾,始遣鉏麑暗杀,麑不忍,自触槐而死。继驯神獒噬盾,幸被太尉提弥明搏杀神獒,盾得逃出。屠又派人预毁赵盾车轮,仓皇间得桑间饿大夫灵辄(昔赵盾曾救济过他)救扶脱险。屠复奏准诛绝赵氏满门三百口。盾子朔为驸马,亦被赐死。朔妻宫主匿宫中,产遗腹子,屠搜之甚急。朔门客程婴乔装医生入宫,藏孤儿于药箱出,为屠之部将韩厥搜出,厥不忍加害,纵之而后自尽。屠又矫诏尽搜国中半岁以下婴儿欲尽杀之。程婴与归农大夫公孙杵臼谋,将婴之子易赵孤,藏杵臼家,而由婴佯出首告杵臼匿孤。屠执杵臼,疑杵臼与婴合谋,因令婴执仗拷杵臼,杵臼受杖不供。寻搜出假孤,屠手刃之。而杵臼则撞阶死。屠收婴子(真孤)为义子,教孤武功;收婴为门客,教孤文字。越二十年,孤长大,婴乃以赵氏家难绘作长卷连环画,先侧面启发,待孤愤激,方详告之灭门身世。孤乃奏新任晋君六卿,擒缚屠贼,凌迟报仇。晋君使孤归宗袭父爵位,是为赵武;又表彰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

伏尔泰将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将春秋晋国内部的忠奸矛盾改为蒙古灭亡南宋的民族矛盾:写南宋末帝在蒙古攻陷临安后,托孤于大臣尚德,要他誓死保住皇室孤儿。尚德以自己孤儿冒充皇子上交成吉思汗,尚妻伊氏不舍,告诉成吉思汗抓的是自己儿子而非皇子。而真皇子在送逃高丽途中被抓。成吉思汗爱慕伊氏,以赦免全家和皇子为条件向伊求婚,遭伊拒绝。成吉思汗大怒,下令全都处死。尚德劝妻委曲求全以保皇子,而伊最终选择与夫,子同死。请求成吉思汗刑前与夫见最后一面,见夫后,她求夫先杀死她母子,然后再自杀。被成吉思汗暗中听见她们对话,顿时被忠贞爱情和不屈气节所感动,便释放她全家和皇子,并拜尚德为官,用汉文化教化蒙古人,让伊氏照顾皇子。把悲剧改为皆大欢喜的喜剧,将血腥复仇烈火化为“宽容博爱与谅解”,在当时处于皇室和教会双重压迫下的欧洲社会,赢得了广泛的共鸣,引发了中国文化热。

美国著名演员兼导演哈里本利摩,邀请编剧乔治 海泽尔顿编写的《黄马褂》戏剧,于1916年在美国百老汇弗尔敦剧院上演,立即风靡全球持续火爆数年。其实也是将《赵氏孤儿》移植改编的:写清代藩王家妻妾为争夺王位的残杀。藩王嫡长子武豪杰襁褓中遭阴谋遗弃,被农夫收养。王妃儿子被立为继承人。武长大后得知身世,闯荡江湖,在民间女爱情感召下,历经波折终于夺回王位。该剧全部采用中国戏曲舞台表演方法,脸谱,服饰和虚拟动作。《赵氏孤儿》突出的是忠孝节义传宗接代;而《黄马褂》是复仇中突出浪漫爱情,宣扬爱情高于一切的人本主义和人性解放。

以上两个典型事例,都很值得我们换位思考借鉴。它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对外传播中,要充分考虑外国受众当代的文化背景。《中国孤儿》和《黄马褂》,前者是改编,后者是移植大改编,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把原著的历史时代背景从春秋时期往后移到元蒙时代和晚清,使之成为当代剧,从而引发外国当代人的联想与共鸣。

2,中国古典韵文,当代中国大众尚且感到难懂,外国大众自然完全听不懂。因此伏尔泰和赫察特将半文半白的元杂剧翻译成法文和英文的白话文《中国孤儿》,才使当时的法国,英国受众看得懂,随后又有德文,俄文的《中国孤儿》翻译本,这才出现了整个欧洲的“中国戏剧热”。元杂剧中的曲词属浅近文言,宾白为元代北方口语,其中有方言俚语;这些都是当时欧洲各国的语言障碍。《黄马褂》通过美国人移植大改编,剧情和语言都与《赵氏孤儿》面目全非,只取“孤儿”被遗弃到复位这一点与原作类似。戏剧比较通俗,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唐诗宋词。与《黄马褂》同时的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崇尚中国唐诗意象,曾翻译部分唐诗为英语,取名《华夏集》。他不懂中文,据说是通过他的日本老师帮助,先翻译成汉语白话,再翻译为英语韵文的。可见中华古典韵文,要传播到国外,必须先翻译为汉语白话诗,再翻译为外语韵文,才能有效在外国传播。则翻译者不仅要精通外语,还需精通中外诗歌的韵律才成。

3,在对外文艺传播中,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应力求中外的最大公约数,才易使外国受众产生共鸣。《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最大公约数是理性,仁慈,宽容;与《黄马褂》的最大公约数则是正义战胜邪恶。以上两剧的改编翻译,也给了我们这一启示。

猜你喜欢

传播启示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