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2021-11-10周文庭彭红军周文静
周文庭 彭红军 周文静
摘要: 语言是我们交际的重要工具。[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敲门砖。因此识字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学生的书写并不乐观,错别字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频繁出现。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寻找其中的原因,为孩子们少些、不写错别字做基垫。
关键词:小学生 错别字 原因
一、错别字的概念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就是指那些写的不正确的字,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是自己臆造的。别字就是指用其他的字行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二、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我来分析一下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错別字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
1、汉字结构复杂。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像表音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通过字母组合来表示词的意义,如:英文,俄文。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是有限的,所以字母的数目也不多。一般的说,只要掌握了这种文字所运用的字 母和拼写规则,听到一个字就可以拼出来,看到一个词就可以读出来,所以学起来比较容易。 而表意文字不是用字母直接表示语音,不用字母组合表示词的意义,而是用许多表意的符号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及其意义,从而整体的代表了词或语素的读音,汉字正是这种字。汉字结构差别大,不同结构成分之间的笔画多。每个汉字的字形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笔画位置放不到位,画长画短,都会成为不同的字或成为错别字。例如:“乌——鸟”,“旧——申”,“已——己”。
2、汉字中同音字多。[2]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000个出头,大大少于其他的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这样就存在一字多音,一字多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故事——古诗”,“常常——长长”等等,都是因为音意相近或相似造成的。
(二)社会生活中一些商业广告,网络词语的误导。小学生认知能力本来就不精确,在生活中再受到这些以商业利益,娱乐搞笑为目的的错误引导,很容易固化在学生的脑海中,改正起来就很困难。比如:某理发店的店名:“一剪钟情”。将“见”写成“剪”。学校门前的小卖部写了个广告:“鸡旦一斤4元”。
(三)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1、感知不精准,辨析能力较差。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低年级的学生知觉比起中高年级就显得比较笼统,未能形成精确的整体感知能力。在认识汉字时常常出现左右,上下颠倒的的情况。例如:“甲”写出“由”。
2、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往往被那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外部因素所吸引,进而导致错别字的出现。有些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经常是一个嘈杂的氛围,在得不到安静的状态下,他们往往容易养成做作业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的坏习惯,手上在写,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在作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词语写两遍,往往第二遍就会和第一遍不太一样,或者部首变了,又或者增添笔画了都有。这种粗心的现象和学生做作业时不仔细,做完不检查的不良习惯是脱不了关系的。
3、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音形的分离,使得有些孩子在记忆时,记住了读音,却忘了字形。于是就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推理,臆造。比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把好像的“像”写作大象的“象”。
4、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作用。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在汉字学习中就会表现为:先学汉字对后学汉字的影响。比较著名的故事就是《痴儿写万》。教学中常见的如:把辉煌的煌写成光字旁;眼镜的镜写出目字旁。
(四)因留守而造成的错别字。
这个主要是在农村出现些问题。[3]目前我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在农村孩子一般过了一岁,父母亲就会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现在这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爷爷奶奶也是。在孩子两岁多时,给孩子一本本子,一支笔,一本书,让孩子依葫芦画瓢。结果就是孩子再汉字的书写上出现难以弥补的错误。比如:书写笔画的错误,把横折变成横和竖两画。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重视程度有关联
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句、段、篇的教学上,而忽视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不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识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六)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改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新课标对识字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观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新课改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
当然,小学错别字教学是一项长远而繁重的工作。本文只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240页
[2]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96页
作者简介:周文庭,男,1984年生于甘肃天水,本科学历,现工作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娘娘坝中心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