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

2021-11-10张志昂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航应急管理安全管理

张志昂

摘要:民航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我国民航安全有序、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民航安全水平。民航安全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虽然保障民航安全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安全风险管理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如何防止事故的蔓延或再次发生,以及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航 应急管理 安全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民用航空发展,中国在世界民用航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将长期保持。在民航领域,民航的快速发展必然对民航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民航的发展,势必带来安全隐患,无法有效保障民航安全。另外,除了民航本身的安全管理外,民航本身的安全规定和民航的专业水平也有直接关系,包括民航的研究能力等。经过数十年的飞行安全努力,记录了运行安全,但是发生了飞行安全事故還发生着。有时会发生重大危险事故,造成重大灾难。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可利用的空域达到饱和状态造成航班延误,也对运行安全构成威胁,并可能造成严重的航班延误,甚至造成航空灾难,给民航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一、民航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

(一)应急管理含义

应急管理是指为消除事故原因,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摘自《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件)。应急工作的目的:预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准备,控制事态发展,减少和消除事态后果,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尽快使局势正常化。传统的应急管理注重危机的迅速反应和管理,范围有限。现代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的模式中,紧急情况包括风险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有潜伏期、形成期、爆发期和失效期,这与应急管理过程一致,包括预防、准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

(二)安全管理含义

安全是指通过持续的风险识别过程,在可允许的水平下,或降低或维持因人身或财产造成的损害的风险。安全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组织和控制活动来实现战略决策、安全计划和目标。分析了各种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基于现代安全原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解决了组织管理问题,防止了事故和其他危险事件的发生。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安全的目的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人员、设施和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安全管理处于动态水平。

二、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应急管理一方面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应急管理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急管理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内容之一,而且,只有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才能有效防止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应加强安全生产。

(一)安全管理研究早于应急管理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大规模的机器制造开始,生产事故不断发生,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安全生产管理,20世纪30年代,许多国家建立了政府安全生产机构,通过制定安全规程,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和技术体系。20世纪50年代,一些工业化国家提出了风险管理理论。例如,安全生产原则、紧急情况及预防理论。随着涉及人类生产活动的事故越来越多,安全管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人们过去对安全性了解不足,但是,随着人们了解安全性的深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最高的安全水平并不令人意外,但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知识水平,事故不可能成为零。怎样记述和评价事故(不安全的状况)和安全的关系,怎样评价组织的安全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目前的术语是"风险",用于描述动态的安全形势,发展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它将指导安全领域的实际工作。早期的应急管理被称为危机管理,它比国外的安全研究要晚,从战后的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将重点放在了企业危机的管理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冷战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由于思想体系的不同而产生摩擦,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局部的武装冲突和国际危机表现出很多倾向。现代应急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本文的工作重点是应急管理—政府和应急对象—安全应急管理。

(二)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有所不同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组织或政府,客体是人的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大部分不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由政府实施,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政府直接参与。民航方面,根据2009年第二版《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安全信息系统旨在确保航空企业的安全,其主体是企业(包括航空公司、机场等)对事件的反应、严重程度,可分为非安全事故或轻微事故,属于企业危机控制领域;同时,政府,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私人志愿机构,也将在未来几年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应急管理注重事发时的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安全定义,安全管理主要目的是预防,风险管理的本质是事前管理;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等不安全事故,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这就需要应急管理。企事业单位收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后,应当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民用航空活动发生、引发突发事件时,获悉信息后应当及时开展信息报告,并依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尽快组织、协调损失评估、受损设备与设施修复、受影响民用航空活动恢复、补助、补偿、抚恤和费用结算等工作。

(四)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方法

就像应急管理一样,所有这些都是封闭的。至于航空事故和事故,都符合安全要素,这是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的必要条件。鉴于即将发生的事故,预防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安全取决于确保没有事故迹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航空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文化,确保我国航空安全对所有航空公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威胁到飞机安全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除了公共航空公司,我们的航空公司也有私人航空公司。企业对安全管理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我国航空企业管理应注重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建立,使安全体系更具可接受性,确保各支撑点的飞行安全。随着应急管理研究的深入,在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已经转向预警,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可以避免的突发事件将得以避免。

参考文献:

[1] 张序, 罗凤娥, 李家南,等. 民航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以突发地震为例[C]// 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2019.

[2] 孙韶华. 民航强国建设思路下的应急管理工作[J]. 中国民用航空, 2019(7):54-55.

[3] 任小松. 加强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建议[J]. 民航管理, 2019, 339(01):31-32.

[4] 王鹏. 如何全面提升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J]. 中国航班, 2019, 000(010):P.1-2.

猜你喜欢

民航应急管理安全管理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行李箱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民航数字化通播系统优缺点分析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浅谈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关于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防范策略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