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区公示语翻译策略浅析
2021-11-10杨舒麟唐利平
杨舒麟 唐利平
摘要:位于四川西南的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每年峨眉山旅游景区都会吸引大量国外游客前来游玩,由于语言差异,旅游景区公示语是国外游客了解景点、获取人文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受翻译策略的影响,景区公示语的译文常导致国外游客产生误解。本文拟以峨眉山景区公示语译文为文本基础,从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对峨眉山景区公示语翻译进行探讨,期望能帮助该景点的公示语更易为读者所接受,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归化策略;异化策略;峨眉山景区;公示语翻译
当今世界,国际交流和合作成为主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景区公示语是国外游客了解景点、获取人文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根据CNKI数据库的资料统计, 2004年自今国内发表的以“旅游公示语翻译”为主题词的相关学术论文共494篇,主要集中在运用某种理论研究某景点的公示语在语言、文化及交际等各方面的讨论了公示语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以及景点公示语的误译,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前来观光。故而为了拓展景点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本文以峨眉山景区的公示语译文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文化输出为基础,在译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此景区在翻译公示语时如何体现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并探讨景区公示语如何在传播中国文化要素的同时,保证西方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
一、归化与异化策略概述
1995年,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归化和异化这两个翻译术语。
归化( domestication) 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续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向的“文化对等”
异化( foreignization)是指编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張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译者机械地使用其中一种翻译方法,而不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会导致译文词不达意。
二、公示语概述
"公示语"是在公众场合出现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主要用于在公众场合传达某种交际目的。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商店招牌、海报、宣传语、路标、广告牌等等都是公示语。在陌生的环境中,公示语能帮助公众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公示语也被大量应用于旅游景区中,它能帮助游客快速获取景点信息。准确的旅游公示语译文能为外国游客答疑解惑,打破语言的障碍,获得较好的观光体验;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旅游景区整体形象的升级的又一途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到底应该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还是归化翻译策略,始终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峨眉山景区公示语英译实例为基础,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对峨眉山景区公示语翻译进行探讨,期望能帮助该景点的公示语更易为读者所接受,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异化翻译策略在峨眉山景区公示语中的使用
异化翻译策略在景区名称、地名、朝代、人名以及路标这类的指引性的公示语的译文较为常见,这类解释性的翻译中多采用异化策略下的音译、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
3.1音译
音译是异化翻译策略下的一种翻译方法,意思是按音翻译,指把一种语言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在景区指示性的公示语翻译中,如路标、地名,以及景点人名和朝代等翻译中,我们常常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在峨眉山景区的公示语的翻译中音译也很常见,实例如下:
例 1:地名、建筑名
报国寺 Baoguo Temple
万年寺 Wanian Temple
例 2:人名
康熙 Emperor Kangxi in the Qing Dynasty
万历年间 Wanli period in the Ming Dynasty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采用的音译翻译,完全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点,并且为了减少游客的困惑,在使用音译的同时,以源语文化为最终目标,采用异化的策略将原文中的关键词译为读者可接受的语言。译者在翻译中将“寺、阁”这些名词直接译成“temple,Pavilion”,准确有效地传递出了原文的含义。
3.2 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冯庆华,2002:37)[1]。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它并不是字句一一对应的翻译。目前,国内大部分景区公示语所使用的主要翻译方法是直译。景区公示语在游客观光过程中起着指引作用,并且具有传播文化的交际目的,因此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不能采取字对字、句对句的机械翻译,而应尽量使用目标受众能理解的语言进行翻译。
下文是景区中的一则公示语翻译实例:
原文: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争当文明游客。
译文:Everyone shall have responsibility in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relic and should live up to a civilized tourist.
这句公示语就是典型的一对一翻译,但是句中 shall 和 should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且作为情态动词should比shall更加委婉,更符合景区公示语的文本语气。因此,应将shall 改为 should。此外,have responsibility in doing sth.是错误的短语搭配。当“responsibility”表示“义务,职责”的含义时,它是可数名词,需要与冠词“a”连用,因此,这里的短语应改为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do sth。整句应该改译为Everyone should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 and should live up to a civilized tourist。因而可知,即使在翻译过程中只采用直译,也应当选择恰当的词汇清楚完整地传达原作的含义,从而使目的语读者在旅游过程中真正理解公示语所传达的信息。
3.3 音译+解释
在景点介绍这类解释性的公示语翻译中,通常会使用异化策略,用音译的翻译方法译出原语文本,再对其背后蕴藏的人文典故进行解释,这样游客在观光途中不仅能快速了解所传达的信息,还能对景区背后所蕴含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有所了解,达到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
例如:“白水”是万年寺的别称,在翻译中译首先采用了音译的方式将其译为”Baishui”, 而后对其加以解释“Wannian Temple is also called Baishui”。“白水秋风”的译为“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aishui Qiufeng”在加以解释性翻译”Wannian Temple in Fall”,如果仅仅是采用音译的方法,目的语读者很难理解到“白水秋风”实际上是指秋天的万年寺。
四、 归化翻译策略在峨眉山景区公示语中的使用
归化翻译策略常常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并且还会运用到省译、增译等翻译技巧,且多在景点简介、历史背景介绍、游客行为准则说明等解释性的公示语文本的翻译中使用。以下将进一步以峨眉山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为例,从归化翻译策略出发,探讨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4.1 意译
意译是归化翻译策略下的一种翻译方法。意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是对原文进行大意翻译,是再现原文内涵的方法。意译,就是“自由翻译”,但并不是随心翻译,而是相比直译,意译使用更为自由的结构或是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信息。英汉句子的结构差异很大,有时直译并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且还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不顺畅,不明白所传递的信息。所以,这时就得借助意译,翻译出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的句子。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的大多常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但为了能使目的语读者能全面准确的理解公示语背后的人文典故,意译也是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因此,在进行景区公示语翻译时,译者应将意译和直译相结合,让游客能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公示语传递的信息。请看下面的例子:
雷雨天气,请勿登山。Lighting prone area, please do not climbing.
上句是峨眉山报国寺景区的一处公示语,由四字短语组成,非常具有中文特色。原文是想表达如果旅游时遇到雷雨天气这样的极端恶劣天气,游客应停止登山的行为。但译文显然没有传递出这样的含义,反而使游客更加困惑。译文把雷雨天气翻译为“lighting prone area”并没有传递出雷雨天气的信息,而是在告知游客这个区域容易有闪电,且“lighting prone area”是一个短语,放在此处并不符合英文的语法结构。原文中的“请勿登山”是此句的核心含义,“雷雨天气”译为“do not climbing”缺少主语,应译为狀语来修饰后文。故而,此句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的方式,将“请勿登山”直译,将“雷雨天气”意译为“Do not go up when in bad weather”,这样更能贴合原文。
再比如“验票亭”实际上是景区的入口,但如果译为“The Ticket Office”就会让游客误以为这里是“购票处”,直接意译为“Entrance”更为贴切,更能传递原文本的含义,减少游客的误会。
4.2 省译
在旅游景区的公示语中有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本,这些文本语言用词讲究,对仗工整,且爱用四字结构的对偶平行结构,十分的优美华丽,但是如果直接译为英文,会增加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造成困惑。因此,在面对这类文本时,译者应该根据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进行删减,按照英语语言特点和文体特征,把原文中为了句式而重复的词语、词组等省略,然后在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技巧就是省译。比如峨眉山景区双桥清音的景点介绍:
汹涌的黑白二水穿峡而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水潭。山高谷深,两水飞泻,其声激越。楼阁亭台和小桥依山傍水,使自然山景和人工景物巧妙地配合在一起,组成了绝妙的景观。Rushing out from behind the rocks, the black and white streams meet at the foot of Niuxin pavilion. Falling from the high hills, both streams are roaring to create a magnificent melody.
双桥清音的中文简介辞藻华丽,用词讲究,但在翻译中译者采用了省译法,删掉了重复的部分,使译文更加清楚易懂。译文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并没有对原文中“山高谷深,两水飞泻,其声激越。楼阁亭台和小桥依山傍水,使自然山景和人工景物巧妙地配合在一起”进行一一翻译,因为这句话所传递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水从山间飞流而出,形成了奇妙的景观,所以译文适当地对原文进行了精简,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加地道,更易被游客所理解。
4.3 增译
在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中,增译是与游客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帮助游客充分了解景区背景知识。增译也就是增词,是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文化背景的适当解释。增译的目的在于补充出目标语读者不了解或是感到困惑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在旅游翻译中,则相当于提示游客的作用,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旅游地的人文文化和历史文化。在峨眉山景区,有一段关于唐太宗游山摩崖石刻的记载:
李渊建立唐朝,奉道教教主老子(李耳)为祖先,峨眉山天皇真人(即后世的老子)的修道之处。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时,有一年来成都视察军事,特地来峨眉山祭拜老子。
译文:After Li Yuan established Tang monarchy, he proclaimed the founder of Daoist, Laozi(Li’er) as his ancestor, and claimed Emei Mount was the Daoist practicing place of Laozi. During this period, Li Yuan’s second son Li Shimin, the king of Qin who had become the second emperor of Tang, had especially paid a visit to Laozi on Emei Mount in autumn of some year while he had a military inspection in Chengdu.
譯文在对太宗李世民进行翻译时,考虑到单纯直译为秦王李世民,游客不能理解其与前文李渊之间的关系,因此译者用增译的方式补充说明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文化背景,使目的语读者能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原文信息。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峨眉山景区的公示语英译为例,梳理了峨眉山景区公示语英译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下所使用的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得出以下结论,景区名称以及路标这类的指引性的公示语常用到异化翻译策略,并常采用音译、直译等翻译方法。而对于景点简介、历史背景介绍、游客行为准则说明等解释性的公示语翻译中常使用归化策略,并会运用到意译翻译方法和省译、增译等翻译技巧使得译文更加地道,更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但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从来都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因此,译者应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充分运用相关翻译策略,让峨眉山景区公示语的译文更加清楚易懂,更具文化特色,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Jiang, Ting (江婷), Fan, Xianming (范先明). (2016).峨眉山风景区英语公示语常见误译指正.《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 Shi, Yali (史雅丽),Duan,Cihang (段佳慈),Fan, Xianming (范先明). (2000). 归化异化策略下的“三孔”景点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3] Xie, Chuanhongfan (谢川红帆).(2013).乐山峨眉山风景旅游区公示语翻译指瑕——基于英语国家案例分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作者简介:(1)杨舒麟,1992年2月出生,女,汉族,籍贯四川南部县,现就读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2)唐利平,女,汉族,通讯作者。现就职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