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1-11-10李艳婷
李艳婷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99万亩左右,为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危害,确保小麦稳产增产、粮食生产安全,根据本地实际,总结了如下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实施化学除草和拔节期病虫早控
1、提倡冬前进行化学除草。冬前化学除草最佳时期在幼苗期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冬前沒有除草的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进行防除。可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且未来5天内没有大幅度降温,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施药。
以荠菜、播娘蒿、牛繁缕、猪殃殃泽漆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加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双氟磺草胺·氟氯酯、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以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防除;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防除;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根据草龄草相,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或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和精噁唑禾草灵等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注意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应在3月10日以前,一定要在小麦拔节前进行。为避免除草剂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春季化学除草严禁使用甲磺隆、氯磺隆等残留期较长的药剂。
2、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化学除草及早防控纹枯病、茎基腐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5%时选择使用烯唑醇、丙环唑、甲霜·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防治;对茎基腐病可选用戊唑醇、己唑醇、氰烯菌酯等防治。防治小麦蚜虫,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在孢囊线虫病发生田,可采取早春镇压、增施氮磷肥、浇水等农业措施,或选用阿维·噻唑膦、阿维菌素·噻虫胺根部喷淋,也能减轻一定危害损失。
二、准确监测及时防控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要在发现零星病叶或田间平均病叶率达0.5%时及时进行区域性统一应急防控,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向周边麦区扩散蔓延,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药剂,要按照说明书药剂用量稀释喷雾,同时可以兼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白粉病等多种小麦病害。
三、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只有及早做好预防,主动出击,做到防在发生流行之前,才能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1、加强栽培管理。科学运筹水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环境。
2、严把时机,提前预防。如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如遇连阴雨、大面积结露和雾霾等天气,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和蔓延,并且在感病后防治效果差,要重点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小麦赤霉病流行。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阴雨天气前后及时施药。但须注意在小麦扬花期尽量避免施药,以免造成药害。
3、选好药剂和植保机械。推荐选用氰烯菌酯、戌唑醇、苯甲·吡唑醚菌酯、丙唑·唑醇、氰烯·己唑醇等。
四、穗期做好病虫综合防治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麦穗蚜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科学混合施用,从而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杀虫剂可选择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虫啉、噻虫·高氯氟、阿维菌素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菊酯类农药合理混配喷施;杀菌剂可选用戌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氟环唑、烯唑醇、丙唑·唑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胺鲜酯等。
五、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预报
要重点做好一、二类重大病虫害(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蚜、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等)的田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要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3天次定点调查,7天一次全面普查,并重视农民群众反映的病虫发生信息,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会商分析、科学研判病害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区域最佳防控时间、关键防治田块,及早准确发布预报警信息,争取防控工作主动权。对条锈病,应适当增加大田普查频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
六、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充分利用有关涉农资金,加大政府购买病虫害防治服务力度,组织动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全力投入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作业服务,努力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病虫绿色防治示范区等,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要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防群治工作全面开展,确保小麦病虫草害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