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新模式下如何发挥变电运维专业影响分析
2021-11-10刘国宇
刘国宇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运维系统需要通过集控管理,以保证变变电运维的整体质量,在现有集控模式下,通信通道应由载波通信向光纤通信转变,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
关键词:集控新模式;变电运维;专业影响
智能型变电系统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传统的变电运维模式需要转变为辅助性、确认性的巡视作业,在新时期要充分提高变电运维专业的整体质量,就必须适应集控新模式,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专业管理效果更好的为变电运维工作提供保障。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变电站管理也是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多数设备,由传统开放式向 GIS型、充气柜等多种形式转变,而二次设备也逐步实现智能化、微机化,能提高变电运维管理的质量。
一、专业面向固化管理模式
随着集控专业运维专业技术支持的不断应用,变电运维专业技术也在逐步走向边缘。为了保证变电站整体运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种专业化的、面向固化的管理模式[1]。在电力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复杂性、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单靠理论知识现场的经验很难做好变电的运维管理,因此在新时期,变电运维专业需要向固化专业流程方向发展,通过对运行规程专用化,针对不同变电站的一二次运行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逐年修订操作和运行规程,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在变电运维集控站工作中的可执行性和针对性。在日常巡视中,为了避免设备漏检,需要对巡视日期、巡视内容等进行专业化管理,确保巡视过程的整体精确度。同时也要遵循相应的标识规范来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指导,运维人员快速实现流程操作与处理。在变电运维工作开展中,操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操作的结果,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电运维专业的要求,做好三交底,包括站管人員与工作人员交底。在所有的运维工作安排完成后,需要在当晚或者下班前将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向工作人员或值班长交接清楚准确,并在排班工作中准确记录交接的内容,需要对已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将要操作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等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记录,确保负责人与操作人员交底,值班长在次日与值班操作人员的安全交底;对人员分工、操作票准备次日操作内容准确的交底,明确设备验收的注意事项。为保证各项检察工作全面落实,需要提前与站管人员进行联系沟通,明确交底事项。对变电站现场运行方式和设备状态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监督与检测,确保做到准确无误。在接到当值调度命令后,集控站人员联系现场变电运维人员即将开始远方遥控操作,现场人员远离被操作设备。当无法进行远方遥控操作时,集控站人员需立刻让变电运维人员检查现场设备状态,若设备确实存在故障,需要及时向相关调度汇报设备存在的问题,并且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专业面向过程管理
在集控站所使用的调控一体化体统功能开发方面,系统应能实现对设备数据状态、设备信息的快速上传。集控人员只需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就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故障。另外,电气设备可通过一键顺向控制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故障,操作人员只需检查保护动作信息和相关数据,并完成倒闸操作即可。就运维管理而言,随着电网设备改造,以及电网结构不断升级和完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能够对故障设备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但设备的健康水平也会明显降低。在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需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故障,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增强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作出重要保障,要针对设备短时内不可能出现的故障,对巡视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缺陷统计报告表,制定相应的巡视措施,有效地防止缺陷的恶化[2]。缺陷指标主要包括充油设备漏油、充电设备气压下降等问题,如果漏油或渗漏问题没有达到规定指标,二次检测信号也无法监测到,一旦出现报警信号,就会引起变压器跳闸等一系列问题。在断电大修施工前通过短时间停电补气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缺陷的发展和扩大,还应高度重视对监测设备传送通道设备电源的巡检力度,确保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并将变电站交直流系统正常运行巡检工作,通过对性设备后台机开关设备的直流蓄电池维护作为管理手段,确保采集终端上送设备能稳定运行,有效地减少设备数据传输的差错,保证更稳定、准确地进行故障检测,提高排查分析治理水平。例如在运维巡视过程中提前发现一次、二次设备接头存在的异常现象,对不可逆安全隐患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为严重缺陷,通过对流程审核保证设备大修技术项目的改革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也可通过项目彻底消除隐患,对于一般隐患要在出现隐患或隐患进一步发展前及时更换配件,制定小修理等方法,消除故障隐患。针对无法上传信息的设备要及时进行巡视和维护,提高设备运行处理效果,要加强对消防设施火灾报警系统进入服务失效的风险[3]。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基础设施长时间运行锁带来的设备老化、运维人员巡视不到位容易成为隐患,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网设备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力运营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电运维专业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集控模式下不断创新发现专业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不断提升变电运维专业化水平,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网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坤,孙红庆,刘故帅,禹建锋,许雪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运维绩效管理研究[J].农电管理,2021(04):47-49.
[2]郑厚昌,韦明小,任达香,刘章磊,杨强.缩短变电站变电运维接地导通测试工作时间[J].电工技术,2021(06):136-137.
[3]张旭阳,金海权,龚政,张鹏俏.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危险点和安全管控[J].电力安全技术,2021,23(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