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壮族与东北朝鲜族的糯食文化对比研究

2021-11-10刘靖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云南壮族和东北朝鲜族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糯米制成的食物情有独钟。但是这两个民族的糯食文化却有着不同。无论是在糯食的种类还是在节日的筵宴中的地位以及在民族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同。通过研究二者的糯食文化差异方面可以很好的了解两个民族的个体文化以及展现出我国的文化多样性。

关键词:云南壮族;东北朝鲜族;糯食文化;文化多样性

一、二者糯食文化的起源

(一)云南壮族糯食文化起源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食用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在考古发现中就表明壮族祖先就已经在生活中将水稻作为主要的饮食主食。由于云贵高原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上属于湿热的气候。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水稻是最常见的主食农作物,也是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的熟制。如此频繁的收获自然让稻米在壮族饮食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壮族地区流行着“无米不饮食”的说法。

(二)东北朝鲜族糯食文化起源

朝鲜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19世纪中叶开始迁入我国地区。在安居的选择上朝鲜族更注重逐水田而居,这便于他们种植水稻。“这就使得当时的朝鲜族进入我国东北地区后,首选沿着河流两岸安家落户,由近及远,慢慢从吉林延边地区拓展到了黑龙江地区。朝鲜族是善于水田开发与水稻生产的民族,移民后,东北地区就成了他们的机遇。”①所以这就证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糯食文化是起源于他们的祖先,是从朝鲜国带来的文化。由于热爱水稻种植所以糯食文化才逐渐兴盛。

二、二者糯食文化的同异

(一)二者糯食文化的相同之处

(1)在重大节日上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在壮族还是朝鲜族的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将糯米吃出了各种花样。尤其因为在饮食方面的重要地位使得在很多重大的节日里,糯食都成为了宴席上的打头菜。

在云南壮族的春节中会食用当地的特色糯米制品——粽粑;在元宵节的时候也会食用汤圆;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会食用年糕;在霜降节气的时候要食用糯米粑;在十月二的时候会食用鸭子糯米饭,可见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糯米都是过节的必需品。同样,在朝鲜族的节日里,糯米制品也是过节的硬菜。在朝鲜族的传统中用糯米制成的打糕和年糕只有在过年和中秋节的时候才会食用。可见二者对于糯食的重视。

(2)多将糯米做成黏性的打制食物

在云南壮族和东北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中,糯米已经被研究出多种多样的食用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打制食物。可能是由于要发挥糯米最大的黏性又或者是在早先生产工具匮乏的条件下,打制的食物是最方便也是最广泛的。朝鲜族的打糕就是典型的黏性打制食物,主要的制作过程就是将糯米饭蒸熟之后用木槌进行反复的敲打,直到成泥为止。制成的打糕可以用来蘸着豆粉吃还可以做成年糕。壮族也是对打制食物极度热爱,在壮族的典型糯米饮食中的糍粑的制作方法与朝鲜族的打糕十分相似,只不过壮族的糍粑的蘸物更多的白米粉、糖浆或者芝麻粉等。

(3)都成为一种情感载体

糯米在两族的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加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壮族的结婚大喜之日男方需要带着粑粑来女方家迎亲,这属于一种礼节。在要求女方为其开门时会对歌,对歌的内容大致上是:“你带开门的钥匙没?”“带了”②递上了带来的粑粑后才能进门迎娶新娘。和壮族相同,朝鲜族在婚姻嫁娶的过程中也会将糯食作为一种对婚姻的美好祝福。但是更为丰富的是在春耕结束的时候朝鲜族人民也会食用糯食来犒劳自己。“春耕结束,我们会特意做打糕来吃...对种地人来说,第一步开好头,才能有个好收成,也是一种愿望吧。”③所以对于两族来说糯米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食物,更是在生活中的情感载体。

(二)二者糯食文化的差异之处

(1)二者的水稻熟制及耕作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南北方划分一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中国北方,以南为南方。南北方在气候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通过农作物的熟制得以体现。东北朝鲜族是北方典型的一年一熟的熟制代表,在这种熟制下水稻的生长往往都是积蓄一年的养分得以生长。所以在水稻的品质上是更为饱满和发亮的。因此在这种水稻生产出的稻米做成的食物口感上与云南壮族地区这种南方一年两熟的水稻有所不同。

在耕作方式上,早先的朝鲜族祖先在迁入我国东北地区时选择了水系较为发达的松花江及其支流和黑龙江流域,这些河流为朝鲜族的农田开发提供了土壤的滋养。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起初没有水稻的种植经验,朝鲜族祖先在水稻的种植上花费大力研究,前期只能依靠人力去进行耕种,灌溉方面采取的是引水灌溉的方式,出现了用柳条引水和高低差引水甚至石头引水的种种方式。在播种上一改最早的“漫散种”的方式,采取了“定点播种”的方式,极大提高水稻幼苗的成活率。

对比来看,云南壮族人民在气候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雨水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壮族的我国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对于耕作方式自然有可参考。但是云贵高原的崇高地势也给壮族人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是南方地区在农田上善于利用牲畜来节省人力,在壮族的水稻种植中水牛一直都是重要的牲畜之一,利用牛力来耕田播种一直是壮族人民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2)在饮食中的食品形式差异

在二者的饮食形态中,朝鲜族的液态食品是区别于壮族糯食的重要差别。朝鲜族善于制作米酒,在逢年过节前喜欢将糯米制成醇香的米酒,用来节日畅饮或者是用来在日常招待宾客,可以说米酒是朝鲜族糯食文化中的特色一環。

壮族的糯食饮食形态中颗粒状的食品占有重要地位,抛去米饭不谈,壮族的颗粒糯食还有:羊角粽、竹筒粽子等颗粒状糯食,这种对于粽子的喜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分不开。

三、二者糯食文化异同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原因

东北地区虽然是高纬度地区,但是处于北回归线内的东北地区在四季上可以做到四季分明。水稻在夏季高温、水源充足、黑土肥沃的作用下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一熟。南方的高温却是全年制的,在南方的稻米几乎是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的生长周期。所以相比较之下,东北的米更加饱满,油性比较大;云南的大米由于熟制比较多所以一年四季不间断的可以供应。

(三)社会经济原因

朝鲜族由于祖先对于水稻的热爱,所以在水稻种植和栽培技术上不断拓展,创造出自己民族特色的耕種方式,外来民族经过长期生活在糯食文化上越来越有中华文化的色彩。云南壮族由于在当地土生土长,糯食文化的历史也更为悠远和具有当地特色。

四、结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国家,糯米在中华传统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的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人民在饮食中都对糯米情有独钟。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以及朝鲜族等北方少数民族虽然在民族文化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但是二者在糯食文化上都有着自己的发展,二者的糯食文化对比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相同食物文化同异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桂秋:《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16(1):80-87.

[2]莫俊卿:《壮乡饮食文化概说》[J].广西民族研究,1991(3):85-90.

[3]杨斌、秦莹:《广南八宝壮族的糯食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3.

[4]粱福兴:《壮族食异风俗及其文化生态功能转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36-42.

[5]韦吉峰:《云南文山州壮族文化考察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4):30-33.

[6]黄禾雨:《壮族糯食文化略论——以云南省河口县马多依下寨为例》[D].云南:云南大学,2011.

[7]胡月馨:《壮族传统节日传说研究》[M].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5.

[8]游修龄:《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J].饮食文化研究,2006,03.

[9]刘伟娜:《水稻种植与朝鲜族族群认同》[D].黑龙江大学,2019.

[10]刘畅:《黑龙江朝鲜族文化传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0.

[11]延边大学民族研究所:《朝鲜族研究论丛》[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82.

[12]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13]管彦波:《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J].龙江民族丛刊,2005(2).

注释

①刘伟娜:水稻种植与朝鲜族族群认同[D].页12.

②杨斌、秦莹:广南八宝壮族的糯食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3.

③刘伟娜:水稻种植与朝鲜族族群认同[D].黑龙江大学,2019,页22.

作者简介

刘靖宇(1998.02.3),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威海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单位:烟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