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典型医疗体系对比

2021-11-10崔婉君兰宏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崔婉君 兰宏富

摘要:医疗保健体系是人类健康权与发展权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对比了国际上典型的三种医疗体系的起源、筹资方式、优缺点,希望对我国的医改进程有所启示。

关键词:医疗保健体系;NHS;俾斯麦体系;商业医疗保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尽管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遗传、环境、医疗水平等,也包括个体差异性的生活习性等,但医疗水平在整个健康链条上成本最高,也是最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辅助的。而以国家为单位,建立公平、公益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是实现全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公众的健康需求进行投入,其实就是对国家的可持续健康生产力进行投资。本文将介绍国际上最具典型性的三种医疗保障体系(Healthcare System),希望给予国内对于医疗改革有兴趣的学者们一些参考。

一、英国NHS——最大的单一支付体系

英国的NHS,即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支付公立医疗体系,始于二战之后,工党政府为了重振民众信心而建立的“福利社会”概念,目的在于不管贫富、性别、年龄,所有公民都可以免费获得医疗服务(除个别项目)。NHS系统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英国国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际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是欧洲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典型代表。

NHS的主要筹资方式是政府税收统一收齐卫生经费,再直接向公共医疗机构拨款,这种由国家财政支撑的具有普惠性的福利体系可以向全体公民提供无差别的免费或者价格极为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由于英国主要的医护人员都直接属于NHS体制内,又或者受雇于NHS所管理的医院,这就导致医疗工作人员与每个病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医生没有直接的动机去诱导患者产生过度的需求,从源头上解决了医患矛盾。

以国家税收覆盖所有公民的免费医疗系统NHS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健康体系之一,但“免费医疗”虽然可以避免医患矛盾,但也会引起民众的无节制消费,从而导致国家的卫生费用节节攀升,而最终这些费用会通过税收转移至民众身上。而NICE机构通过采用大量数据和临床研究,为每一类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给出了详尽的建议,使得NHS在为普通民众的医疗费用报销时有了明确的参照标准,费用的快速上涨得到了遏制。

二、德国——整个社会合理分担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德国的由国家、社会、个人通过雇佣关系串联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起源于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俾斯麦(Bismarck),因此也被称为俾斯麦模型。在俾斯麦的管理下,医疗体系的产生首先是为了保障工人的利益(1883年),此时的医疗费用的筹集是工人自己和雇佣者各自负担50%,并不涉及国家层面,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医疗保障的受益人群逐渐扩大到弱势群体。目前,德国几乎所有的公民都被法定的医疗保险覆盖。同时,德国也灵活地针对社会不同群体(包括单位职工、自由职业者、失业者和儿童等)制定出相应的医疗保障。

德国医疗体系的筹资理念强调“社会共筹,风险共担”,这样的筹资方式一方面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患者想要“搭便车”、过度消耗医疗资源的风险。为了保障医疗资金链的稳定与持续,德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政府通过立法来强制要求雇主和员工共同向保险机构缴纳保费,再由保险机构向各类医疗供应方购买医疗服务和产品,参保人员可以直接从医疗服务供应方获得相应的相对公平且高效的医疗服务。此外,为了保证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公益性与可选择性,政府同样规定,所有月工资收入低于规定水准的雇员都需要强制性参保,超过这一标准的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其他内容更丰富的商业健康保险。

总的来说,德国的医疗健康体系集合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福利体制的优点,向公民提供广覆盖和高质量的福利性保健服务,而政府强制公司对其职员提供福利保障,将部分福利责任转嫁于公司减少了政府负担,而个人所享福利则由于所处公司以及个人贡献而大相径庭。

三、美国——自由市场下的商业医疗保障体系

美国的“医疗保障”概念起源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执政的罗斯福为了刺激美国经济,以医疗保障作为福利,来补足基础建设的劳动力缺口;之后的二战时期,为了应对工资冻结(Wage Freeze)政策,雇主通过提供免费医疗保障来竞争劳动力,在变相为員工提高工资的同时也为雇主提供了合法的避税渠道。

出于美国文化与意识形态里对自由市场的尊重,美国形成了全世界少有的市场化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以充分竞争的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不同收入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多样化地进行选择。而国家则尽可能不介入市场,政府一方面通过社会医保的形式Medicare和Medicaid对少数弱势群体负责,另一方面发挥好市场的监管者职能,规范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高度竞争环境一方面使得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医疗资源,医疗领域有足够的资金、耐心和动力去研发更好的药物与产品,另一方面却也使得医疗保障领域该有的公益性缺失了,资本化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将很多真正需要医疗保险的人拒之门外。表面是自由民主的“自愿购买”,但却忽略了对于很多穷人而言,医疗保险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却不能满足他们短期效益的奢侈品。

总的来说,上文提及的三种典型医疗保障体系在医保普及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筹资方式上各有千秋,医保模式向着政府方向倾斜,则医保的覆盖面将得到保证,民众也将享有更多的福利,但却也加重了政府在福利支出上的负担;而当医保模式向着市场方向倾斜,那么广大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福利将会被限制,而政府则可以减少福利支出的压力,把福利风险转嫁给市场。

参考文献

[1]周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李叶滋.美国医疗保险改革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困境研究:2009- 2018[D].浙江大学,2019.

[2]戚畅.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J].中国卫生经济,2004,{4} (10):21-23.

[3]国际卫生保健体制之综观:比较与借鉴——美国、英国、荷兰、墨西哥[J].当代医学,2007,{4}(Z1):34-47.

[4]柏雪.卫生正义的思考:推进我国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崔婉君(1995—),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学生,研究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

兰宏富(1995—),男,畲族,江西省赣州市人,学生,电子信息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方向:持续集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