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教育问题与对策
2021-11-10庞艳
庞艳
摘要:责任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小学时期是进行责任教育的关键阶段,班级作为小学生接受责任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责任教育必不可少,但是在进行责任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班级管理中责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责任教育
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责任品质的实际情况仍有待提升,而科学有效的责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班级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单位,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责任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形成优秀班集体,还有助于小学生养成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我国目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严重阻碍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开展。所以,只有充分解决班级管理中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唤醒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责任教育的涵义
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就是在学生分内应该做的事,是一种根据自身的角色属性所要承担起的责任、使命。责任教育则是指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方式,对主体进行责任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真正承担起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并加以确认和执行的教育。学校中责任教育就是让小学生确认某种职责,并对小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实施影响的过程,小学开展责任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其次对小学生的责任信念和意志加以培养,让学生在履行责任时能够坚定信心,而不是一旦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责任习惯,也就是出现错误时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同时这也是开展责任教育的关键。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责任意识过于薄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基本物质都得到了满足,正因为如此,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以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之处,潜意识里认为一切仿佛都是应该的,即便是在班级这个大环境中,仍旧以自我为中心,渐渐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阶段,但由于父母对子女过分的溺爱,使得小学生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尚未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久而久之,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不顺,就会将责任推脱给他人,并不考虑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身发展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缺乏责任意识和观念,对于自我责任的认知也相对较少,就导致小学生产生班级好坏与自身责任无关的心理。
(二)班级责任教育过于随意
现阶段,我国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内容虽然较为统一,但办学条件仍有极大的差别,所以是否在班级管理中开展责任教育,或者取得的效果如何都会因为学校自身条件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区别,即便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过程也过于随意、简单。一般而言,小学教育通常侧重于小学生的行为教育,责任教育仅仅是为了方便教师管理而开展,就比如告诉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在课下随意追跑打闹等,这同样是责任教育的一种。但这些内容本质上是为了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迫使小学生服从,让学生被动接受责任教育,不利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责任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强调自我教育,培养責任意识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成功的评判标准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要想让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的责任习惯是需要反复训练所形成的,同时也离不开小学生自身的反思。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责任的涵义,并通过行为加以强化,进而形成一种习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够自主决策的任务,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认清自己的职责,进而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不仅如此,自律也是责任教育的一种表现,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体现在能否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主动承担责任以及明确自身责任上。小学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将责任岗位予以明确,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还可以通过团队实践活动促进自身责任意识的提升。
(二)完善班级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小学阶段是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班级正是对小学生开展责任教育的主要场所,要想让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责任感,班级的作用不可小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责任制度予以落实,选取班干部时要科学、民主,需要打破以往定岗定人的选拔模式,实行定期轮换岗位,避免班干部产生消极心理。与此同时,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并借助一定形式的载体对小学生开展责任教育,譬如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小学生责任教育的主题活动,首先将教育主题进行明确,让小学生制定活动方案,之后依照方案开展合作活动,最后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班级的学风也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责任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关键。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文化中彰显责任教育的价值,做好学生、学校、家庭与班级管理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的探索,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才能真正的发挥教育功能,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锦添.农村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上),2018(12):307.
[2]贝婧一.在班级管理中推进责任教育[J].长三角(教育),2012(0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