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丰富意蕴和当代价值

2021-11-10伦雅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的生态文明智慧,是我国在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总结出的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也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实践基础。十八大以来,在坚持这一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成就,凝练出了许多中国智慧。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理念有着丰富意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

当今中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这些危机促使我们去思考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原始时代,人类走出动物界后就开始以其自身利益为中心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落后,人在自然界面前仍然十分渺小。近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代之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到了自然无法承受之重,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今天,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丰富意蕴

(一)借鉴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究天人之际’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研究范畴,先哲纷纷将视角放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儒道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两大思想流派,相互批判、相互吸收汇聚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理念,便是对中国传统生态观最为鲜明的表述。” 正是在遵循这些传统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我们今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态理念。

(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为我们今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表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另一方面,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解释世界“层面,而是立足于”改變世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我们今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深刻总结了西方工业化的经验教训

西方工业化道路开始的比较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许多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如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德国的莱茵河污染事件等,这些都是教训十分深刻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人类从原始时代畏惧自然到工业化时代无限制的征服自然,对大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人类进行了诸多反思,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成果

(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环保之路始于70年代。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环境保护从此正式纳入政府工作。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保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我国在解决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多成就。如为了解决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问题,实施了众多造林工程。塞罕坝林场建设,将严重沙化地区改造成了休闲度假的天堂,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等,这些生态成就为世界瞩目。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生态环境保护,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我们可以通过步行、乘公交、线上支付等低碳方式积累能量,进行种树申请或保护地保护申请。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为我国的造林工程作出努力,另一方面,采用步行等方式可以减少碳排放。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生态工程,每个人都对生态改善贡献了力量,可能这份力量很微小,但支付宝用户的合力是巨大的。建设美丽中国与我们每个人有关,作为青年大学生,应该参与到这些环保活动中,承担起青年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当代价值

(一)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从传统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生态理念,是中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种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现代观,是对西方经典现代化的超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在遵循这一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解决依然严峻的生态危机。

(二)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不仅加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而且注重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将生态文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举办多场以“环境治理’为主题的外交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另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与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具有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球生态治理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从而推动构建共建共享、交流互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方世南.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领悟绿色发展的要义[J].观察与思考.2021.

[3]邹健.“和谐共生”理念的逻辑解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伦雅萍,女,山东省潍坊市人,1993年3月生,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山东省淄博市淄博职业学院,2553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
环境清洁工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