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交通网络演化规律分析
2021-11-10张春晖李红普
张春晖 李红普
摘要:路网是连接城市、地区等地理空间的纽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选取2007、2012和2019年作为研究年度,提取甘肃省公路网、铁路网数据,将其空间格局可视化,分析了公路交通网络结构变迁规律。研究结果对提高甘肃交通建设水平,明确各市州的发展方向,制定交通网络布局的规划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交通网络;演化规律;甘肃交通
0引言
路网是连接城市、地区等地理空间的纽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沿线经济发展具有引导、支撑、保障以及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是衡量区域综合发展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开展甘肃省公路交通可达性的动态研究,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减小区域差异、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1]。
交通网络的完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甘肃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属于欠发达省份,现有研究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域单元,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较为不便的西北地区城市间可达性演化规律鲜有涉及,通过探讨甘肃省公路网可达性演化规律,能够认清甘肃各市州空间布局及存在问题,对完善甘肃省路网布局、促进各州市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本文选取高铁开通前后的2012年与2019年作为比较年度,研究高速铁路对甘肃省交通可达性以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程度;再选取2007年为研究的时间节点,比较高速公路发展对甘肃省公路交通可达性以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选取2007年、2012年、2019年作为研究年度,纵向比较铁路网、公路网和综合交通网络的演变特征。
1公路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2007年末,甘肃省公路总里程为10.06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6536公里,客运量19800万人次,货运量27300万吨[2];2007-2012年是甘肃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建設时期,青兰高速、天定高速、连霍高速(古浪-瓜州段)的开通,使全省高速公路网络初见雏形;2013-2019年,连霍高速、兰郎高速、兰海高速的全线贯通,使得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完善;截止2019年末,甘肃省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5.14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4453公里,14个市州全部贯通高速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增长到1.58万公里,客运量36084万人次,货运量68365万吨,公路发展时空变化如图1所示。基本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兰海、连霍、京藏、青兰、兰郎、十天、定武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干线,连接省内各市州的放射状公路网,随着公路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公路交通的通达深度。
2铁路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2007年末,甘肃省铁路运营总里程3375公里,铁路货运量630万吨,铁路客流量1566万人次[3];2007年-2012年,甘肃省铁路处在建设的黄金时期,但未有新的铁路投入运营;2013-2019年,兰新高铁、天平铁路、宝兰客专、中川铁路、干武二线、兰渝铁路等8个新建铁路项目全部运营,特别是兰新高铁、宝兰客专、兰渝铁路使甘肃省进入了高铁时代,甘肃省铁路里程由3375公里增加到5377公里,高速铁路达1200公里。截止2019年末,甘肃省铁路客运量5968万人次,货运量5365万吨,旅客周转量419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516亿吨公里,铁路发展时空变化如图2所示。甘肃形成以兰州为中心,陇海、兰新、兰渝、宝兰等铁路为主体的铁路网络,但甘肃省铁路网分布不均衡整体覆盖面不足,临夏、甘南依然没有铁路通达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严重制约了铁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综合交通发展演化规律
目前甘肃形成以兰州为中心,兰海、连霍、京藏、青兰、兰郎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兰渝、宝兰等铁路为主体,国道212、213、309、312、109等相互补充的交通空间格局,综合交通网络的时空变化如图3所示。
根据甘肃省公路和铁路的客货总量占比、客货周转量占比确定各市州间的公路和铁路的比重,数据如表1所示。表示第i年第k种交通运输方式所占的比重,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式中: -交通方式货运量;A-货运总量;
-交通方式客运量;B-客运总量;
-交通方式客运周转量;C-客运周转总量;
-交通方式货运周转量;D-货运周转总量。
计算得出:2007年公路所占比重为56%,铁路所占比重为44%;2012年公路所占比重为65%,铁路所占比重为35%;2019年公路所占比重为63%,铁路所占比重为37%;由数据可看出公路占整体运输市场的比重较大且有增长的态势,甘肃省历年各种交通方式客货运量如表1所示[2,4-5]。
4建议与对策
(1)未来甘肃省交通运输降低能耗的主要突破口仍然是以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积极发展公路运输的短途运输优势,同时加强铁路长途运输的优势,优化运输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应以发展综合运输为导向,优化运输网络结构,构件高效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综合运输网络。
(3)加强运输需求管理措施,积极推进运输需求的管理,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适用效果。
(4)推进不同运输方式能耗水平标准研究,加快节能标准规范的更新,推广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豪.成渝高铁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2]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甘肃政报,2008(8).
[3]胡大洋.京津冀都市圈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4]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2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甘肃日报,2013-03-12(011).
[5]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9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甘肃日报, 2020-03-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