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摊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研究
2021-11-10茝丽甘
茝丽甘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后一部分以摊贩的角色努力在城市中立足扎根,地摊经济的发展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这不仅关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个体的人生幸福,还关系到多民族互嵌的社区环境的构建,事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本文以国家、政府接连出台政策开放地摊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论述地摊经济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影响,从而探讨发展地摊经济对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地摊经济;社会融入
一、地摊经济的发展
地摊经济是个体劳动者通过城市公共空间贩卖合法商品获取收入额一种非正规经济活动。占非正规就业人员的60%。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飞快,非正规就业弥补了大量就业缺口,避免了中国因城市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出现假城市化,对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摊贩多为外来人口、农村户口或本地人。
地摊经济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如《清明上河图》形象的展示出北宋繁华的市井经济。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受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成本低廉、相对自由和回报快等因素的影响,摊贩以自雇佣方式这一非正规就业途径在城市谋生。然而,城市设摊的负面影响与1990年发起的“创卫”政策的提出,摊贩被定义为“脏、乱、差”的城市空间象征,城管承担起与市容环境卫生相关的职责,对摊贩进行治理。这时的地摊经济处于被驱逐与取缔。而在2020年,“鼓励地摊经济、给予其发展空间”政策出台。且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商贩、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不作为考核内容,地摊经济被正面解读、得到关注与重视。摊贩经济的开放,丰了富市场经济形式、满足就业需求、增加文化交流,让城市充满烟火气。
二、地摊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影响
(一)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地摊经济有门槛低、易入手、小规模、成本少、资金回流快、经营时间灵活等特点,注定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着紧密联系。地摊经济就业灵活,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尤其对于一些本身无固定工作且缺乏专业技能的城市低收入者来说,摊贩不受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普通话等因素约束,缓解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就业压力与难处。
地摊经济启动资金低,允许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况的机会。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农牧区进城后,经常面临取舍问题,而从事摊贩不用放弃原有的农田或牧场,他们可以进城“兼职”,经营时间非常灵活,且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设摊卖农牧产品。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在旅游景区、公共交通枢纽、街道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摊,卖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例如饮食类中有烤羊肉串、牛肉干,自家牧场生产的奶制品、黄油,自家种植的新鲜果蔬,烤馕饼,糌粑等。物品类有各式各样的民族工艺品、镀银首饰、民族特色服饰帽子背包等。地摊经济的发展让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可以利用自身民族文化优势和特长吸引顾客,顾客通常认为少数民族摊贩多来自农牧区,人厚道老实,他们卖的东西是纯的、货真价实的。且随着网购和物流的日益便捷,大家逐渐意识到网购日用品更便宜方便,摆摊卖衣服帽子、耳环发箍、鞋子袜子、床单被罩等并不能吸引习惯网购的青年顾客,而民族工艺品在网购平台发展较慢,特色产品更加吸引着年轻人与远道而来的游客。
(二)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核心要求是乡村全面振兴。要尽可能地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到城市,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近年来,已有 9000 多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通过这种流动,城乡人口格局不断调整,到 2018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59.58%。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政策、民族成员个体意识、自然环境、资源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进城牧(农)民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少数民族牧(农)民在刚进入城市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讲不好普通话、民俗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价值观与相处模式的差距与城市企业雇主对他们能力的质疑等因素让这部分群体找工作更加的困难与被动。相对自由自主自如的农牧区生活与城市刻板严肃的工作制度;乡村“熟人社会”与城市“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形成强烈对比,部分打工人虽有收入来源却未能在心理上真正地融入与城市生活。
2.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
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但经济性整合并不意味着社会性的自然交融。“落户”是停留在一座城市,“融入”才是生活在一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并非单边适应,也是流入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接纳。
费孝通先生说过,乡土中国是“熟人社会”, 而“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他们既要面临城乡文化的差异,同时也要面对民族文化的差异,这种双重文化差异使得该群体的社会融入较困难,真正地融入,是互嵌,是一个人在心理上对所在社会的认同与社会对这个人的接纳。如果各民族进了城,还是分区聚集,这个民族一块,那个民族一伙,抱团扎堆,这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利的。因此发展地摊经济,可以让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摊贩在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接纳与认可,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国家鼓励开放地摊经济,也是摊贩被认同与接纳的象征。以往的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得到缓解,地摊经济从业者不用时刻担心和城管来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不用担心被突然驱逐而失去生活来源。从前的摊贩,生活在违反规定与生存无奈的双重压力下,难以在经济和心理双方面适应城市。而当今地摊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从事摊贩的少数民族成员在生活习惯和经营方式上与城市社会的冲突,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上融入、文化上适应、心理上认同,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
结语:
在城市地摊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地摊经济对经营者和普通市民一直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它为流入城市的农民牧民提供生计模式,为失业人员提供“避难所”,但也一直对城市秩序、治安与卫生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因而曾被驱逐驱赶。后疫情时代国家放宽了地摊经济政策,摊经济不再是与城市对立的存在,在政府合理有效的管理下,地摊变得更加规范、规整、干净和卫生。
2020年5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地摊经济为“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的生机”。流动人口从事摊贩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融入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摊贩的加入,让城市更加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了民族团结。地摊仍会产生治理问题,但相信在未来,在政府有效管理和支持、市民与摊贩素质不断提高的情景下,地摊经济将是向世界展现多民族风俗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周琳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2]肖岚.地摊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178-179.
[3]范恒山.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五大着力点[J].经济纵横,2020,411(2):1-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