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分析
2021-11-10万东升
万东升
摘要:水稻插秧是水稻种植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不错效果。从投入成本、插秧效率、插秧质量、插秧时间、劳动力投入等方面出发,对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进行对比发现,机械插秧优势十分明显,插秧效果显著,对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有很重要帮助。结合我国湖北省水稻插秧应用效果,文章在水稻机械化插秧优势基础上,对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水稻种植;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
引言:使用机械插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单位时间插秧效率,提升单位面积插秧效益,从而使生产品质得到保障。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支持下,预先培育好的水稻秧苗会更加高效地被移植到农田中。随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水稻种植有效性、劳动效率,以及插秧质量均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水稻机械化插秧優势分析
1.1 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与人工插秧相比,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插秧可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收益,原因在于,秧苗株距与行距规格更标准,播种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插秧数量得到增加;行间距和植株密度更加合理,可充分吸收阳光。测试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机械插秧产量比人工插秧产量高出40.5kg/0.067hm²以上。
1.2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1)节约育秧成本
以0.067hm²大田作标准,机械插秧只需付出24.5元成本,人工插秧则需要40.5元成本。除此之外,机械插秧后,一定量田地空间将被节省出来,相应地,秧水和秧肥也会节省下来。
(2)节省劳力
应用插秧进行水稻插秧,不仅能够减轻劳动力,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来自2018年湖北省某地区一组数据显示,该地区种植水稻时,使用手扶插秧机进行插秧,每小时达到0.13-0.20hm²,以每天8-10 h工作时间进行计算,累计插秧1.00-1.33hm²/d,相当于人工插秧方式20个以上劳动力;经换算,每0.067hm²可节约25元劳动力成本。若选择乘坐式插秧机进行插秧,节省效果会更好。
1.3 推广潜力大
机械插秧方式更适用于农田基本条件较好地区,湖北省部分县域稻田面积大,交通条件好,随着水稻种植技术和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建设情况得到很大改观,机械插秧已成为这些县域主要插秧方式。
2、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
2.1 苗前准备
(1)精选品种
目前,湖北省多个县域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均十分可观。结合水稻种植地区自然条件和土地类型等因素,对水稻品种进行精心挑选,品种确定后,根据田地面积预估种子数量,并做好充分准备。将经过恶线清加吡虫啉兑水药液浸泡后(浸泡时间需超过48小时)的水稻种子淋干;然后置于温度为25-35℃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处理;之后摊晒4-6h。包衣种子不需要浸泡。
(2)科学育秧
利用机械对旱田土、稻田土等进行碎土、过筛处理,营养土需保证具有适宜的酸碱度和含水量,粒径在5mm以内。科学确定床土用量,通常每公顷大田的盖籽土由380kg过筛细土与2300kg营养土组成。按照1:80比例控制秧田与大田大小,播前8-10d进行开沟作板操作。按标准控制畦面宽度和沟宽度、深度,分别保持大约25cm与15cm。注意保持苗床平整度与整洁度,避免产生杂草。将软盘紧密排放在苗床上,然后铺设于载体上,依照标准控制土层厚度。在播种时间方面,水稻栽培工作人员需灵活安排时间,有效避免苗等田问题的出现,同时,对播种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坚持定量匀播原则。
2.2 苗期管理
(1)齐苗和炼苗
播种工作完成后,营造高温和高湿环境,并保持3d左右,其目的是提升出苗整齐度。当有第一片秧苗展出时,便可开始炼苗工作。尽量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或者阴天上午进行内揭膜操作,同时夜晚时段注意及时覆盖。
(2)水浆管理
3叶期到来前,要继续保持床土湿润状态。进入3叶期后,注意盘土是否有发白迹象。若在晴天午时出现秧苗卷叶现象,需及时浇水,满足秧苗生长的水分需求。实施移栽之前,需做好控水管理工作。
(3)肥料运筹
秧苗长势情况要及时关注,以防追肥不及时,耽误秧苗生长。若底肥施用较少,进入1心1叶期时需向秧田内施用尿素与二铵肥,1周后,再次追施尿素肥。移栽之前,结合苗情进行追肥。
(4)辅助措施
为保证全部秧苗能够在适宜期移栽,需积极关注田间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若出现温湿度持续升高现象,需在秧苗3叶1心期内喷洒浓度为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药液,从而及时控制秧苗的横向生长。若长势不理想,可使用秧苗青、壮秧宝等药剂进行喷洒,喷洒部位集中在秧苗叶片处。
2.3 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
(1)精细整地
机械插秧主要负责移栽中苗和小苗,插秧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机械操作和土地质量两方面。所以,对田地进行精细化耕耙就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耕耙深度需控制在12cm上下,目前湖北省多余数县域在进行机械插秧时,田地耕耙深度均以此为标准。耕耙时,需注意清理田间杂草,尽可能保持秧田平整,高低差需控制在3cm。若部分田块具有较大的高低落差,可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田块,以便促使田块的相对平整得到实现。
(2)沉实土壤
完成整地工作后,需保持2-3天的水层,同时将丁草胺拌细土均匀撒入田地内,防除田间的杂草。机插过程中,按照5-7cm与1-3cm标准控制泥浆深度和水的深度。
(3)起秧运秧
为避免给秧苗带来不必要损伤,起秧时要格外小心,秧块卷起速度不能过快,但也不能过慢。运秧时,需进行2-3层堆叠。秧块被顺利运送至田头后,需放置于树荫下,不可遭到阳光暴晒。尽量贯彻随运随插的原则,保证秧苗的栽插成活率。
(4)插秧作业
插秧操作正式开始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须对插秧机进行要全面、仔细检查,并进行调试,检测各运行部件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若出现碰撞、卡滞等问题,需及时解决。为避免漏查问题发生,需先向导轨一端移动空秧箱,秧块与秧箱保持紧贴状态,没有拱起问题存在,对齐两片秧块接头处,尽量不要有间隙存在。要综合考虑秧苗品质与地塊肥力水平,对栽插密度科学确定。通常情况下,机插行距与穴距分别保持在30cm和12cm左右,每穴栽入3株秧苗为宜。栽插过程中,要对栽插深度严格控制,尽量保持在1.5cm以内,禁止有秧苗漂、倒等不良问题出现。栽插工序完成之后,需及时开展人工补苗工作,促使大田基本苗数保持在合理水平。
2.4 大田管理
(1)肥料管理
为改善地块肥力水平,需要在栽前5d左右时间施有机肥或复合肥,也可施加尿素、磷酸二铵以及钾肥。施肥完成后,及时耕翻土壤,以实现全层施肥目的。若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田块进行处理,需要在灌水前增施尿素,防止土壤缺氮。机插秧具有较小的秧苗,初期不具备良好的吸肥能力,需适当增加追肥次数,降低单次追肥量。
(2)水浆调控
遵循薄水栽插原则,按照标准对水层深度进行控制。栽后2d,逐渐增加水量,使水深达到3cm。进行搁田处理时,尽可能使土壤中氧气得到增加。栽后1周左右时间,按照标准继续增加水量,使水深达到4cm左右,最多不超过5cm。之后进行间隙灌溉与搁田操作,促进秧苗早发。当总茎蘖达到80%预期穗数后,可开始烤田工作。烤田完后后,需立即浇灌,防止幼穗分化受到影响。进入灌浆结实期后,田间土壤需保持干湿交替状态。收获前1周内,禁止开展浇灌工作。
结束语:
通过对比水稻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并从插秧效率、时间、所需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机械插秧优势十分明显,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湖北省多数县域均已使用机械插秧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并收到不错效果。农作物种植和田间管理一般都会涉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内容,机械化插秧对此方面的帮助不大,在目前物理防治研究中,正考虑使用机械化方式进行虫害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丽辉.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J].农村科学实验,2018(6):91.
[2]蒋正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分析[J].时代农机,2015(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