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
2021-11-10黄芸
黄芸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日渐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体制转化和市场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精神层面的矛盾,像享乐主义、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一些负面道德思想正在扭曲着一些人的价值观念,给社会的良好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在教育领域大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而历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依托,能够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的沃土。对此,广大教师历史也要正视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意义,并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延伸教学模式等方法来落实此项工作,从而在丰富历史教学内涵与形式的同时,让传统美德流淌于学生心田,培养出更多道德素养高、思想品质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引言
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爱国主义精神,还与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意识,促进学生家国情怀发展。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师应加强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对历史事件的态度以及自身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纷繁的历史发展轨迹中,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明确历史事件的时序、位置,结合史料,通过探究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从而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形成辩证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升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科素养是历史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时刻影响着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2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2.1抓好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是实现认知与实践、情感与价值观的相统一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美德教育目标下,首先要强调初中历史的人文性,摒弃初中历史教学的功利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非常深邃丰富,包括历史观,家国情怀等多个方面。历史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指导自己进行正确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注意创新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客观认知世界的方法论。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晚清时期历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对于近现代历史的开端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晚清历史较为特殊,正是晚清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使中國进入了近现代社会。想从历史的角度准确把握理解历史人物的感情,从而对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应首先准确理解把握这一时期有关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其所做的贡献,教育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从而引导学生既学到了准确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两者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很多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家国情怀渗透,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而教师想要将家国情怀很好地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历史教学内容中总结概括出家国情怀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中,中国抗日战士所展现出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换得国家和民族自由的信念,这样的勇气与决心怎能不引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如何不是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
2.3以文化赏析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不仅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还蕴藏着文化的产生、发展与传承。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读与赏析,学生能了解国家、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变迁,理解文化发展的历程与方向,从而深刻感知国家民族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历史文化的赏析,引导学生对历史材料中蕴含的文化进行研读,分析文化的意义,增强学生认同祖国、重视亲情的精神品质。以《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为例,教材中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为主体故事,带领学生初步感受了明朝的对外政治和文化。这只是明朝时期民族文化表现的一小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明朝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或课外书籍,探索明朝的内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礼节文化等,在探索中学生能更加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事件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映射出古人的智慧和信仰,学生在赏析文化的过程中也将被这样的智慧和信仰所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庭,促成完善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活动起来,但却没有把握好外在与内在活动之间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师应明确家国情怀素养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及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内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不能让活动取代知识讲解环节,而需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观察与分析逐渐解决问题,以此获得家国情怀知识与情感。除了常规教学活动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辨析不同时代下的家国情怀素养,以此增强学生对当代家国情怀素养的认知与感悟。
参考文献
[1]严旭.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信教育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4}(06):4.
[2]何成龙.初中历史教材融入“四个自信”价值观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叶德元.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