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研究

2021-11-10孙珊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劳动既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其劳动价值观密不可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人们自强不息,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随着多元价值观的不断冲击,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生力军,其所接受的劳动观面临着众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培养高校学生劳动意识,加强劳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他强调:“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因此,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1]。

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不同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由人们对不同的工作的目的、价值、意义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构成,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奋发图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并行的二十一世纪,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行业与新型工作,对劳动者也提出新的要求,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物质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精神。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动的本质从未改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因此,当前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论对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振兴、民族复兴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

为了深入研究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目前现状,面向本校本科层次15个来自不同专业的行政班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590份,通过问卷数据分析结果,下面选取具有参考研究价值的若干问题展开分析。

对于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还是相当重视劳动观教育的,尤其是随着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相继探索把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理论、实践的各个环节,例如本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针对本科一年级开设了《劳动精神传承与弘扬》必修课程,接下来准备相继开设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劳动课程。

当问及:“你的劳动观受谁的影响最大?”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父母对于自身劳动观念的树立影响最大,反映出家庭教育在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问及“你是否经常从事家务劳动”?有61%的被调查者選择了经常做家务,仍有很大部分选择了偶尔或基本不做。针对此问题,在劳动课程中布置了“在疫情期间,为家人做一顿饭”的实践任务,接近40%的学生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教学任务,第一次为家人做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不易,也同时从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从此问题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劳动意识的缺失,也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对于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作为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劳动价值观念被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极易被外界因素影响,缺乏独立思考的意志,同样也反映了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对于“大学阶段,引导你树立劳动观的途径有哪些?”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大学期间,课堂教育与参与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这为我们今后劳动教育的探索也提供了借鉴。

在问及“你在毕业后愿意选择什么类型的劳动方式?”多数学生选择了对国家、社会有益的劳动,专业对口、具有挑战性的脑力劳动。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辩证统一意义上是具有一定认识的。“在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类型?”一题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值得被关注的是,当进一步具体问到“你会选择安稳的重复性工作还是选择创新创业,原因是什么?”更多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安稳的重复性工作,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没有信心去从事创新创业。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虽然有创新创业意识,但是依然相对薄弱,没有明确的指引,缺乏实践经验。

二、劳动观调查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一)社会环境功利化。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化的,个人、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每个大学生都可以为实现价值目标自主地做出努力。这使得大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更加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增强了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大学生价值观的也日渐体现出功利性倾向。

(二)家庭环境影响。从问卷调查分析中,我们得出: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最深刻的影响。“00后”大学生家庭环境中,长辈对晚辈的宠爱及过高期望,也是导致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扭曲的根源之一,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致使他们有一种强烈莫名的优越感,在社会集体中表现为自负、自私、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忽略了劳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学校教育影响。近年来各类各级高校逐渐淡化了对当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教育,主要任务依然定位在科研、专业教育上。忽视了劳动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中虽然偶有涉及,但尚未制定形成系统的劳动观教育和评价机制。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但教育的内容依然单一、缺乏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对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国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由高中笔试应试教育直接进人大学,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了解不够,因而自我评价及整体上心理状态不够成熟,对如何就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充满困惑。笔者在劳动教学中曾要求学生围绕“能者是否应该多劳”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部分学生认为能者不应该多劳,或者能者也是在有相应报酬的前提下多劳,这样的结论无疑是割裂了劳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价值观上,追求自我为中心,过多的要求社会及集体对个人的利益给予满足,但自己为社会或集体做出贡献,履行义务的观念却比较淡薄。缺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缺乏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

再者,当前部分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其中有岗位缺少、竞争激烈、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与劳动价值观有关,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较之以前比较优越,导致他们课余兼职、毕业求职时,除了对待遇的要求,更加倾向于轻松自由、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对于一些发展前景不好,社会地位不高,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的工作,惧怕吃苦受累,不愿意从事。部分大学生更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缺乏积极的劳动态度、实践的勇气和创新的自信。

三、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途径

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的中流砥柱,不仅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未来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笔者结合调研结果,以及如上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劳动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相互协作,形成共育合力。

(一)奠定家庭劳动观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场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南。纠正家长传统观念中的劳动等级观念,正确看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劳动只有分工不同,任何一种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值得被尊重,并且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及劳动成果。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培养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3]。

(二)拓宽社会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渠道

劳动观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关系到各级各类学校,同时还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同。首先,全社会要共同关心劳动观教育。必须在全社会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努力营造一种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如今年的新冠疫情,恰是政府社会用以宣传劳动价值观的契机,劳动创造一切,任何一个平凡岗位都可以创造出伟大,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的。让大学生感受到如何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拓宽社会劳动教育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 发挥高校劳动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劳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各项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劳动观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同时,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中。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如就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这一主题,精心设计问题,创设体验式环境,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意义”、“劳动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等开展研究性学习。再者,通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访劳动现场,实地考察劳动场所,感受劳动环境。同时科学地安排体力劳动、志愿者服务,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鼓励学生从事科技发明、科学实验、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2]刘向兵.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7(4).

[3]吴红红.高中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6).

作者简介

孙珊珊(1984-),女,汉,山东济南,讲师,硕士研究生,山东管理学院,250357,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管理学院教改课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研究”(YJG2020-17)與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热爱劳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