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2021-11-10刘建
刘建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步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特别是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智慧城市一体化不断推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项目的建设与整合,完善城市基础建设,使其信息化,并优化城市的发展环境,给城市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但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只是进行到规划和建设阶段,在实际运营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将根据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一体化;管理
世界人口正快速增长并逐渐向城市聚集,同时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但这种趋势将导致重大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兴国家。因此,城市将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竞争,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化、智能化与富裕的城市。智慧城市不再是未来的概念。由于创新的物联网技术,许多解决方案已经迅速扩展。市政府正在利用蜂窝和低功耗广域无线技术来连接和改善居民和游客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使生活效率、便利性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基于物联网云应用程序实时接收、分析和管理数据,智慧城市一体化以帮助市政当局、企业和公民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简而言之,智慧城市一体化进程就是指数据、数字和其他技术以及城市公关设施之间的一组松散连接的汇合点。是一种在技术方面重新构想的穿着新包装的新自由主义。现代城市是市场力量的战场,是消费主义的象征,其特点是日益数字化。
一、智慧城市运行管理问题
在智慧城市中,联网摄像头、智能道路系统和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在需要时为市民提供额外的保护和应急支持,但是如何保护智慧城市本身免受漏洞影响呢?所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政府、企业、软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能源供应商和网络服务供应商——都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整合符合四个核心安全目标的解决方案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大量应用到现实中,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不明确,我们必须对其潜在威胁有所防备。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政府和企业过于强调GDP增长,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被忽略;其次是从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并不一致: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城市区域有不同的理解。还有就是目前对智慧城市一体化进程规划理论比较贫乏[1]。
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㈠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应从四大核心安全目标着手解决
可用性:如果没有可操作的、实时的和可靠的数据访问,智慧城市就无法蓬勃发展。如何收集、提炼和共享信息至关重要,安全解决方案必须避免对可用性产生不利影响。
完整性:智慧城市依赖于可靠和准确的数据。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准确且不受操纵。
机密性:收集、存储和分析一些数据将包括有关消费者本身的敏感内容。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敏感信息泄露。
问责制:系统的用户必须对他们自身的行为负责。他们与系统的交互应该被记录并与特定用户相关联。这些日志应该难以伪造并且具有可靠且完整性的保护。
必须将强大的身份验证技术和ID管理解决方案集成到生态系统中,以确保仅与授权方共享数据,实现安全核心目标[2]。
㈡非技术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近,空气污染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制定环境污染控制政策,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任何由单一部门牵头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弊端。必须建立不同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实现业务内容的感知、资源的共享。而且,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领域,必须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以协调城市不同区域[3]。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时代,法律法规问题比传统互联网时代更为复杂。我国在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应当尽快完善。一是将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纳入法律,依法依规。二是要建立健全的入侵检测和防御体系,保障信息网络安全运行。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降低网络信息对公共和企业网络的威胁。此外,还可以主动获取城市数据,例如地图数据、GPS数据、出租车/公共汽车/自行车数据、智能手机数据、监控摄像头数据、环境天气、水、空气污染状态、社会活动数据(能源消耗、人口)等[4]。通过对城市实时数据的监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可以了解城市环境的各个部分,实现人与城市各方面的和谐。
三、结语
全球54%的人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6%。随着整体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将在未来30年再增加25亿人口。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准。如今,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更好途径,并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技术探索,以推动智慧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峰,柳晓明.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信息系统工程,2015,000(001):15-16.
[2]申超玲.浅谈国际优秀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住宅设施,2018,No.179(04):68-69.
[3]王波,甄峰,卢佩莹.美国《科技与未来城市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J].科技导报,2018,36(18):30-38.
[4]周斌,奚加荣,林珂.城市品质新思维:智慧南京最佳实践及对智慧城市建设启示[J].公关世界,2017,418(2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