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021-11-10仲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自觉动机自主学习

仲艳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离开老师,学生就不会学习了。新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自觉;动机;自主学习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传道”即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点,“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把“渔”授予学生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认识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要切实充当好主导的角色,引导学生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一、激发动机,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己事情

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不能驰骋原野。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的现象,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看看这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什么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同学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做实验,发现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且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恰好等于正方形内角和的一半。因此学生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接着问,“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学们议论紛纷说是180°。教师在此质疑(这个结论对吗?)追问(你是怎样得来的),激励(看谁先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时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障碍,教师在最关键处做了启发(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制的锐角三角形纸片。当堂撕下两个内角,与第三个角挨紧排起来。学生发现这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成功,内心感到更大的喜悦和更强的兴趣,这时教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因为学生已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故此,个个欲试,人人彷照刚才的方法,同样发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在这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质疑——追问——激励——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课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我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在训练中,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三、养成良好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一题多解则是体操中常用的动作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在教归一应用题时,我教给学生24种解答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但必须指出的是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从中选出最优方法来解答。

四、让学生乐于当“小先生”

实行“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活动。对学习成绩难以与班级同步的同学,除了教师自身对其注意加强指导外,还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其辅导小老师,帮助其学习,随时检查、纠正、指导、监督其学习行为,及时向老师汇报其点滴进步与不足之处。这样做,既锻炼了优秀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调动了他们在班级中带头努力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处处以身作则的积极性。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起到了强有力的督促作用,促使他们迎头赶上。实践证明,实行多向帮扶活动有利于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自觉动机自主学习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