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2021-11-10张晓琳
摘要:以沈阳地区某高职院校为切入点,应用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现在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国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走出负面心理状态,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而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塑造个性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医药类高职院校某班级(班级人数为30人)和某学生组织团体(团体人数为30人,由不同专业学生构成)进行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施测,分别从自我探索、人际关系、团队建设、领导力及其创新能力五个方向开展,每个方向包含2-3个相关活动,整个过程以体验式活动为主,带队老师通过活动介绍、任务布置、分享示范和总结示范等过程指导同学参与,并且在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典型性行为,活动结束后带领同学分享活动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发生变化。
二、研究结果
通过开展五大主题活动,我们不仅可以观测到学生的基本状况,也能了解到学生存在的许多问题。
自我探索:主要通过自画像和“说优点”两个项目,观测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和评估,结果发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问题,但有时会流于表面,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
人际关系:通过绝地求生、翻越毒叶和心有千千结三个项目,观测打破人际坚冰和形成互助伙伴等表现,发现学生很多都能“牺牲”小我,主动去配合团队成员完成任务,但有时会出现“畏难”情绪。
团队建设:通过神奇魔棒、法棍奇兵和构建绳房三个项目,从团队领导与配合,团队目标建立与实施等方面观测学生表现,结果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团队组织领导的搭建、缺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商讨以及遇到困难时出现情绪(如指责、抱怨等)等现象,个别学生还会有脱离组织的现象出现。
领导力:通过七巧板和红黑游戏两个项目,观测学生在活动中的领导力表现及其领导思维,结果发现学生在面对团队和个人问题的抉择时,很难站在领导者的角色思考问题,缺乏大局意识。
创新能力:通过解绳扣、心中的塔和最佳配图三个项目,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时间管理及其接纳个体差异等方面观测学生行为,结果发现学生尚且缺乏创新思维和做事的计划性,但多敢于尝试。
三、教育启示
(一)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干预方向转化
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深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等多个层面,而这些问题也会对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灌输,很难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教育,在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收效甚微。而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技术的加入,因其有情境、有挑战、有思考、有沟通、有合作、有竞争,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很多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心理咨询人员由此也很容易找到需要个体干预调整的对象,并和他们预先就建立相互信任和融洽的关系,拉近了学生与心理咨询的距离,使个体咨询工作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干预方向转化。
(二)帮助学生提升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能力,完善人格发展
将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技术有效地运用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结合不同学生的问题和特点组织不同类型的训练活动,做到因人施测,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工作理念。而学生切身参与其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掌握了培养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发掘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够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学会自我疏导,从而更好地助力个体成长。
在开展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技术的過程中,活动的设置不仅可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深入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如不能融入团队、活动过程中的冲突行为),这些情况的出现,学生不断自省,并且在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下,可以发现其产生的根源,并且在此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完善其个体的发展。
(三)有助于加强院校班、团体建设,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实力
在学生管理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身处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调节学生的团体矛盾和解决双方冲突更是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所以如何能够通过其他形式化解学生的问题,更有效地加强班级和学生团体的组织建设,成为了学生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中,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都是需要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心理相容,即团体成员不仅在人际关系和行为上协调一致,在情感上也会出现相互认同并彼此接纳的一种心理现象。团队成员在活动中通过语言交流和肢体沟通,不仅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距,更能重新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并且很多同学为了共同目标会去主动地调整个人的好恶、习惯和情绪,团队成员之间从先前彼此较劲的紧张关系演变成更合群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通过合作完成团队目标。
(四)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添了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有效形式
近年来,发展性心理咨询以其“预防性”和“发展性”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心理行为训练,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方式,模拟真实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并通过与学生即时的、诚恳的交流,对活动中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点评,将行为训练上升到认知改变层面,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行为作更进一步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以达到发掘自我潜能,提升个人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综上,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极好地补充和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为学生建立沟通搭建了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因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日后研究成果可以面向全校推广,对于各二级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国莉,班级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观察,2020,(8):81-83.
[2]甘利华, 心理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心理素质,2018,(10):77-79.
[3]李良敏.以心理行为训练为抓手提升大学班集体凝聚力[J].辽宁省交通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14,(4):41—43.
[4]罗希.心理行为训练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3):75-78.
作者简介:
张晓琳(1986—),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整合性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证研究”(立项编号:SDSZ-2021-13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