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11-10宋艳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动化人才培养

宋艳芳

摘要:新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程背景下新需求分析,探讨了现有优质资源的自动化改革不分享,不完全符合国际标准,教学手段和方式压扁低效率等问题,教学模式,提出建立开放自动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模式,建设无线互动课堂等。自动化专业的改革必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新型工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

引言

在新的工程背景,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技术学校“趋势”三位一体的想法,自动化应用本科学生的质量要求,知识和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的技能和专业培训,建立一个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科学学科竞争与合作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耐磨心。

1.深化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背景下的新工程自动化首先深化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和大学,原来的教学模式太旧的和新的工程自动化专业要求更高,高等学校应制定与时俱进的教学与训练的方向,专业的特点利用其资源优势,明确培训的想法,制定和完善培训计划,为每个学员建立成长记录袋,跟踪培训,进行检查时间,提高学员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师资水平和学习高端设备,在各学科中渗透自动化相关知识,学会整合。还可以使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远程教学,学校和学校之间为了达到资源共享设备,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设备运行方式,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也可以通过微信集团沟通,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设置不同的团体,如自动控制,分析和测试组,传感智能组等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弥补不足,共同进步。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自动化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更要结合新经济背景与发展需求,进行体系结构的优化与重构。

2.1以“分层次、模块化、多融合”为特征,优化并重构自动化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三个层次,构建了分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自主教学实验、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竞赛或项目等。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的实践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制造能力、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和工程制图能力;改进层注重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改进过程中注重工程道德、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创新层由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或大型创新项目组成,以知识创造为重点,致力于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将课程实践环节模块化,优化实践课时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新课程体系中,一方面增加了一些需要知识综合的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另一方面,实践课程应模块化,以一些相关性较高的课程模块为单元开展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整合能力。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业创新融合”为渠道,构建多元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科教结合,通过“学士、硕士、博士”论坛,优秀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推动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赢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创业竞赛和制造商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创新创业团队形式,并改善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工程伦理意识。

2.2以“多元化、高适应度、开放性”为主导,丰富并打造校内共享、校企协同、国际联合的工程实践平台。

基于当前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促进校园实验的数据共享平台,深化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构建新的实践基础,并促进国际联合建设的实践平台,共享,大学从学校之间的协同作用,国际联合三维实现现有实践基地的优化升级,搭建多元化的工程实践平台。进一步充实实践教学平台的内涵,针对实验项目很难在复杂环境中,虚拟现实,物联网、数据库、网络通信和其他技术用于构建实验环境和实验结合虚拟和真实的对象,建立一个工程实践平台和高适应性”结合虚拟和真实的、相互补充”。同时,完善和优化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体系。根据实际项目的需要,在定期、定期、定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全开放、高度灵活的工程实践平台。

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科结构来看,高校应进一步拓宽自动化学科的覆盖范围,构建“自动化+”的培养模式,形成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格局。有必要逐步向其他专业技术渗透和引入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实现自动化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深度融合,如农业工程、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和医学卫生等学科的融合。这将打破自动化专业与这些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跨学科融合的人才。从课程内容上看,应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基础扎实;二是口径广;最后,能力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为指导。鼓励学生突破现有专业的限制,跨部门、跨学科选修其他相关课程。从课程的角度,需要更多的主动突破当前继续长主题类别的训练模式,突出的专业骨干核心课程“少而精”功能,您可以构建两类课程体系,第一大类是电子计算机系统,第二个类别是自动化技术系统,显著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更加坚实的基础知识,更广泛的知识。

4. 4 构建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许多高校在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高校需要摒弃只增加实验课数量的实践模式,使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立体化。通过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等形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创造多维现实实践教学模式。例如,一方面,在专业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实验的范围非常多样,包括课程、实验训练、专业综合实验等。工程实践训练,主要是生产工程项目。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创新水平,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加入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的机会,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缺口问题日益突出。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技术变革下,自动化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所有高等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和工业转型升级,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国家发展战略和工业转型升级作为起点。通过构建新的学科结构,实现工程与自动化新学科的全面融合。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探索创新和突破的新模式,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模式,推动新型工程建设和研究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保证人。

参考文献:

[1]李先祥,邝小磊,屈莉莉.自动化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 1) : 60-62.

[2]吴得钢,何岭松.简易运动控制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 7) : 79-84.

[3]黄金侠,宋国义,侯艳,等.本科高校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 2) : 81-83.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猜你喜欢

自动化人才培养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