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峡走出的诗人何其芳
2021-11-10陈小南
陈小南
重庆街头所见
(1945年9月14日下午,重庆)
何其芳
话说有一天,天下着雨。
许多人在公共汽车里挤。
一个穿蓝布短褂的“下等人”
居然挤拢了一位绅士的身边。
这位绅士怕挨脏了他的西服
又要花一笔钱送进洗染店,
赶快用雨伞来隔在他们中间。
伞上的雨水往下滴,往下滴,
滴在那个“下等人”的脚上像眼泪。
呵,难道是我自己想哭泣!
我刚来自另外一个地方,
那里农民可以叫我“老何”,
把他的手放在我肩上,
那里我可以和工人一起坐在小饭馆里,
一边吃东西,一边谈笑如兄弟。
……
资料来源:节选自《重庆街头所见》,
《何其芳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何其芳1912年出生在重庆万州,幼年时就特别喜爱中国古典诗词和小说。后就读于万州一中,开始漫长求学之路。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才华初放,崭露头角,成为新月派诗人,诗歌词藻华丽、表达自我。
1937年,受进步思潮影响,何其芳奔赴延安,任教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深入生活,到晋西北前线采访英雄,文风也随之大变,语言变得朴实无华、情感充沛,比如《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首诗也唤起了无数人的抗日热情和斗志。在万州,当时就有五万青年朗诵着这首诗,从大后方奔赴到抗日前线。
1944年和1945年,何其芳曾两次被党中央由延安派往重庆工作,前后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28个月左右,为重庆革命事业留下了闪光的记忆。
《重庆街头所见》这首诗就作于他第二次受派来到重庆不久,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政治抒情诗之一。
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在重庆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即所谓的“下等人”与绅士相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强烈不满。作品中,何其芳把从雨伞上滴落到“下等人”脚上的水,比作“眼泪”,连他自己都想哭泣。这是一位共产党员诗人吐露的心曲,这是他思想、立场转变后的诗性表达。
解放以后,何其芳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为新中国文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家。
在他的故乡万州,人们修建了其芳诗苑公园,把他的诗歌刻在石头上,并为他樹立雕像。
2021年7月1日,《芝兰其芳——何其芳生平展》在万州甘宁镇何其芳故居举办。展览以时间为轴,分为“漫漫求学,艰难困苦玉汝成”“崭露头角,才华闪耀寥晨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焕新姿”“筚路蓝缕,文艺研究勇探索”“笔耕不息,独留巧思传千古”“斯人远逝,其芳如兰馥犹存”6个部分。故居内,还展示了何其芳各个时期的作品,以及他使用过的钢笔、纸稿、眼镜和衣物等。
这位从三峡走出的诗人,曾是如此歌唱他的故乡:“我的河,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在沉默的群山中听着你,像听着大地的脉膊,……”(《河》)。今天的万州山水辉映、长桥卧波,滨江环湖、生态绿色,宜居宜业、百姓和睦,正可告慰诗人:故土依旧,岁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