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蔽”人才

2021-11-10何诚斌

杂文选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李治圈外骆宾王

何诚斌

中午,吃完饭后回到办公室休息。感觉空气不新鲜,便将一扇窗子打开了。立身望向或远或近的写字楼,想到那些大楼上有多少人上班,有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均不清楚。我连自己工作的这栋大楼的人员状况也不甚了解,因为我不是搞人事工作的。但是,有人会了解这栋大楼的人力资源情况吗?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常常传达一个信息:公司发展需要人才,团队建设需要年轻化。

需要人才,估计很少有老板觉得自己的公司人才济济,因为在市场竞争中,不是暴露这方面的不足,就是显现那方面的不如意,即使是实力强大的公司也不可能处处占优势、时时很顺利,总有弱项制约,瓶颈难突破,压力相随,故而于动态中考量、评价已有的人才,就感到不满意、不理想,甚至悲观,于是眼光向外,去自己所不了解的大楼中寻找、挖掘、招揽人才。

公元667年早春的一天,大唐皇帝李治责备身邊的官员为什么不推荐人才,大家都不敢回答,只有吏部侍郎李安期说:“天下未尝无贤才,亦非群臣敢蔽贤。只因近来公卿一有推荐,即被馋言者指为朋党,被荐者未获伸用而推荐者已获罪,所以各务杜口!陛下若果推至诚以待贤,其谁不愿举所知?此关键在陛下而非在群臣也。”且不说李安期把责任推到皇帝身上勇气可嘉,他的这段话所透露的信息也很有价值,值得分析、思考。

朋党这种圈子化的东西,官场、商界、文坛一直存在,谁进了圈子谁就是人才,圈子的铜墙铁壁、阴影遮蔽了圈外无数人才。人才更替,无非是一个圈子替代另一个圈子,例如李绩、许敬宗的圈子,替代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圈子。既然说“馋言者指为朋党”,即说明皇帝李治讨厌朋党,或许还知道圈子的有害之处也包括遮蔽圈外的人才,但他却被自己的观念圈了起来,没能突破朋党造成的心理阴影,向贤才播洒至诚的阳光。

李治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个朋党的领袖,他希望把李唐大业持续做好,当务之急便是起用治国理政的人才,用谁不用谁,所形成的宰相团队,在运作中极容易圈子化。宰相推荐的人才,不可能都是出于公心,衡量人才的标准、考核人才的方法,宰相之间也不可能总是一致。于是,在用人上,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分歧。在权力欲、控制欲的作用下,当“培养自己的力量”这种经验推动建立一个个大小圈子,形成逼仄的夹缝,必然困死圈外的人才。皇上虽是最大的圈主,可大而无形,他反而不觉得自己圈子的存在。圈子也需要人才,但在“用自己的人放心”这种精神指导下,加之圈内人大多不愿更多人分一杯羹,很难补充新鲜血液,这导致所有的圈子都是封闭的,内敛的,且随着人员老化凋零、犯错出事,最后难免被新的圈子取代,这是宿命,甚至难逃一场覆巢无完卵的厄运。

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武,才子骆宾王撰写《讨武曌檄》,不仅理直气壮,并且文辞甚美,极有号召力与鼓动性。武则天读了之后,叹息道:“宰相之过,安失此人!”她怪宰相没有发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却不反思自己提拔的宰相是些什么人。她的用人原则是:反对她的,即使是人才也要杀头、流放;支持她的,即使是能力一般的人,也会重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武氏圈子,其价值取向、核心使命,会让一些人才远离;其利益分配、权力分享,会让一些人才受到排斥。骆宾王是一个管文书的小吏,怎么可能被宰相发现,进入圈子呢?他当然需要圈子,等待他的机会是助力徐敬业反武,如果成功的话,他的前途就不一样了,不可能再屈才于当“艺文令”。

武则天试图绕过她下面的一个个圈子,把那些被用人机制壁垒所遮蔽的人才拉到阳光中来——不管是九品以下的官吏,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通过自荐请求做官或者升官。还可以通过他人推荐,或者地方推荐,先给一个职位,以试其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证明能否胜任。虽然武则天突破男权藩篱当女皇,所采取的手段十分残酷,甚至没有人性底线,但当时及往后的读书人、民间有本事的人,还是应该感谢她创立了“试官制度”,感谢她开创了殿试、武举,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武则天并没能彻底改变用人机制,因为她本人的专权统治,决定了国家制度的走向。封建社会的政坛生态,朋党一直存在,不以朝代的更替而消亡。那些求才若渴、爱才如命的人,遇到圈子浓浓的阴影,也枉然。为什么“时势造英雄”?为什么“乱世出英雄”?因为在圈子未成之时,人人有施展的机会及发展的空间,优秀者脱颖而出,卑劣者淘汰出局。

【原载《联谊报》,本刊有删改】

插图 / 有些官员 / 佚 名

猜你喜欢

李治圈外骆宾王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面具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李少爷的糖堆儿
毛泽东的纸条让他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