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文档纺成的爱心网
2021-11-10郑永娟
郑永娟
一份《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被刷屏,在文档创建24小时之内,已经“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共有250多万次访问量。据了解,创建文档的网友昵称为manto(因喜欢吃自家做的馒头),她的朋友圈里明晃晃地写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她就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实验班的河南女孩李睿。
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受極端强降雨突袭,许多人的生命面临威胁,救援形势极为严峻。暴雨灾情时刻牵动着李睿的心,李睿马上联系同学,当即建立了许多群,收集求救信息和救援信息,同时核实信息等。起初,李睿想使用Excel表格,但其他人觉得Excel表格更新实时性差,而且使用不方便,于是李睿决定选用线上文档。
经过6分钟的简短整理,在7月20日晚上20点57分建立文档,李睿敲下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随后,她立即把一页进行时的共享文档以昵称manto发布在朋友圈。有30多名同学随即参与进来,大家整理、发布了这份救援文档。很快,更多的志愿者想帮助李睿团队,维护进行时文档。
不一会儿,许多专业人士与媒体人士已经把李睿刚创建时只有求救信息与救援信息的空白文档,改版成了有首页、配套链接、医疗资源等信息的救命文档。这不仅让求救人员可以自己去联系救援人员,还可以让求救人员去寻找避难场所与所需的物资。
第3个小时,22点30分,李睿发布了一条信息:“您好,这里是洪灾志愿者,您是否得到救援,请速回。”
第4个小时,23点12分,求助者越来越多。文档加入了“可提供支援场所”,还有不少官方的救援平台,包括央视新闻的在线互助平台等。
第6个小时,凌晨1点08分,李睿收到一条信息:“已经得到救援,谢谢,辛苦你们了!”当李睿看到求助者脱险的信息,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个郑州网友在表格下面留言:“郑州东带给自己工作乐趣的不是最后到达的终点,而应当是工作历程中的热情,这东西其实也是脆弱,耗完了耐心,攒够了失望,剩余的只有疲惫和冷漠了。”一个网友看到后,当即在格子的四周写下“加油,你可以的”“加油,会有希望的”。
第7个小时,凌晨2点56分,第一个受困人员已成功救出。之后,又有爱心人士维护了表格的格式,求救信息突破300条,第一个脱离险境的一家人,经核实已坐车回到家里。他们成为表格里出现的第一个“已成功救援”。
第9个小时,凌晨4点57分,表格上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红色醒目的大字写着“我们的救援队到了”“制氧机来了”“发电机有消息了”“我们的朋友加入救援队,快联系他”“库房有2万袋沙袋”……信息越来越多,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
李睿彻夜未眠,一直关注着表格里的救助信息,一旦发现有重复的信息,她就会修改或者删除。到21日凌晨2点,文档已超出李睿团队可控制的范围,许多专业人士在帮忙维护表格。
在一天多的时间里,被困一天没喝水的小孩子获得了救援;一个84岁的老人被成功救出;一个被困数小时待产的孕妇被护送进了医院;一个发高烧的女孩得到了救援……24小时内,一份空白文档很快被填满了色彩斑斓的救援信息。此时的文档无声胜有声,表格里每个汉字正汇集着各地华夏儿女的爱心,这是一张短时间里自发生成的爱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