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研究

2021-11-10陆良

建材与装饰 2021年30期
关键词:体积裂缝混凝土

陆良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裂性能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和议题。一方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受建筑使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同作业环境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别是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抗裂性能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是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和保障,需从建筑施工作业层面进行科学管理,明确对应的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1 工程案例

本文案例工程参照为某地亚运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其中项目占地面积2.6万m2,涉及高层综合楼、物业管理楼、设备用房等。其中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外防水体系,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为P6,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室整体为混凝土框剪结构组合,地下室外墙设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一道加3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地下室填充墙采用200mm、250mm厚页岩多孔砖(20孔以上)。

2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受施工技术、混凝土材料、施工方案以及施工作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工程质量问题。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其裂缝的产生因素相对复杂,特别是在高温环境施工作业过程中,裂缝产生的概率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处理混凝土开裂问题。例如,在工程作业过程中,管理不善、管理缺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会诱发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特别是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是大部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诱因。不仅如此,当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对应的硬化速度过快以及水泥热化效果较大,也会增加裂缝的产生。以混凝土水灰比为例,其比例超过的规定限制,会增加裂缝出现的概率。从管理层面来说,管理体系的缺乏,是造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间接原因,而施工层面进行分析,施工作业流程混乱,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混凝土建筑构件的裂缝问题,可以发现裂缝产生的因素,主要是水泥中C3A(铝酸三钙)和C4AF(铁铝酸四钙)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其反应速率超过混凝土的标准范围,从而引发对应的裂缝,因此,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既需要控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同时也要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和分析。混凝土浇筑后,反应剧烈时,需要进行人工的干预和调控,进一步缩小反应过大产生的空间裂缝问题,同时需要注意裂缝产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以施工作业后的第五天、第六天为例,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易产生裂缝最为严重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其养护作业流程以及养护作业内容进行调控。科学开展混凝土配合比的分析,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规范落实施工管理流程,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是当前建筑的主要质量通病,需从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施工作业内容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需要了解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了解上部建筑结构的出水点,同时对出水的位置进行结构剖析。目前,采用内部防水涂料的处理措施,其作用效果相对有限,需要从上部建筑结构探查对应的出水层,重新开展对应的防水作业,实现渗水问题的有效解决。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渗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连续性,需要对其根源进行防水问题的科学处理,实现对建筑问题的有效解决。

3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抗裂的主要举措

3.1 制定标准化的管控体系

基于案例工程施工作业任务量的主要特点,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创建标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落实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首先,制定一系列的施工管理举措,保障工程施工作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推动工程施工作业能够按部就班开展和实施。从管理层面,设定对应的管控逻辑,能够让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尽快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解决,防止施工问题的进一步蔓延和影响。特别是在案例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需要提高对混凝土结构抗裂、抗渗问题的重视,以管理层面落实对应的管理体系,分别布置对应的管理任务,以“谁施工、谁负责”为核心,实现对工程施工作业的科学管理。裂缝问题的产生因素相对较多,需要从管理层面加大对施工作业各个细节的重视力度,同时以管理制度、管理逻辑、管理责任等方面进行落实,提升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的管控效率。通过在管理层面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发挥施工企业管理动能,能够提高混凝土施工的管控标准,能够进一步约束施工质量问题的行为和影响,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的水平和标准。

3.2 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需要施工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监管和调控。首先,在施工作业前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对各个材料的出厂证明、质量检测证明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核验,包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外加剂,确保各类材料均能达到检测标准。其次,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当出现批次材料质量不佳或者材料性能无法满足要求时,需要停止对应的施工作业,进一步调查材料的质量问题,减少或规避材料质量问题带来的影响。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坍落度偏大,会诱发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其混凝土浇筑材料的配合比,务必要满足对应的要求和标准,任何一点细节未能达到施工作业的标准,都可能会诱发混凝土建筑裂缝或者渗漏问题。通常,在工程结构施工作业过程中会留置混凝土标养及同条件试块,以此分析对应施工区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过对混凝土的观感质量和抗压、抗渗试块数据,来进一步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情况。目前,我国在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测工作中,设定大量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办法,能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作业可能出现的裂缝问题,合理规避建筑结构渗漏现象的出现。材料的质量问题是诱发混凝土结构裂缝和渗漏的重要因素,需要强化工程施工作业理念,增强对材料质量等级的重视意识[1]。

3.3 调整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需要在施工作业前、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作业后,分阶段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作业。首先,在施工作业前,施工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作业方案进行了解,熟悉对应的步骤和流程,同时需对施工作业的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施工作业的关联性,降低施工作业可能出现中断问题的产生,其次,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对应的工作设备以及施工作业预案,从策划环节约束施工作业问题的产生,最大限度提高施工作业的基本成效。例如,坍落度测试、水泥强度测试、反应速率测试等一系列内容。其次,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特别是振捣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应的振捣成效是影响材料均衡性的重要因素,也是降低材料裂缝的主要举措。众所周知,施工作业过程的任何一处细节,都可能是造成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和渗漏的主要因素,需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把控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提高施工作业的水平和标准。最后,在施工完毕后需要对混凝土的建筑质量进行监测,采用保温膜、温度计等设备时刻监察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防止内外温度差超过25℃,必要时可以进行人工降温等举措,进一步降低构件裂缝的风险。混凝土表面施工情况的有效处理,能够规避裂缝和渗漏问题的产生,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图1为某工程施工作业混凝土浇筑图[2]。

图1 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场

3.4 提高混凝土的养护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后,需立即落实混凝土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为了降低混凝土裂缝以及渗漏带来的影响,需在浇筑8h后对混凝土浇筑构件进行覆膜,以此降低混凝土水分的蒸发,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硬化、内外温度差以及构件表面情况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析,合理减少和规避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产生。通常在第7~14d,依次开始拆模,并且需要持续保持混凝土构件的湿润特性,利用浇水法或者遮盖法,提高混凝土的养护湿度。

后浇带的施工需要严格参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执行[3]。

4 结论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抗裂性施工技术,需从施工管理体系、施工材料、施工作业方案以及施工养护举措四个方面着手,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科学把控,降低施工质量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干扰。

猜你喜欢

体积裂缝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地球的裂缝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