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2021-11-10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水体环境保护

陈 雯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 山东 泰安 271600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2012年发布的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中,水资源影响着人类各个方面。湖泊环境、河流环境、冰川环境、海洋环境、湿地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等各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紧密,其中哪一部分被破坏、污染都会对整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都进展飞快,使得我国在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确实对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水资源短缺。因此,在水资源方面的供需矛盾便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目前的状况,针对问题制定方案是必须的,我国水资源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安排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与人口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真正的做到有序、高效的展开水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先明确影响水环境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做出保护措施。

1 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

1.1 人为因素

人为产生的因素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人类活动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对着当前城市化进展的加速,人口的聚集和迁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的承载力。首先,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其次,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城市,城市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城市化发展与经济水平对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工业生产中,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其恶劣,但我国目前对水环境的治理更加重视,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污水资源得到处理,可以循环使用,我国的供水能力也在逐年提升。

1.2 自然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对水环境产生的污染全部是认为排放造成的,但其实非人为的自然因素也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微生物失调、动植物腐烂、外来物种入侵等。但水环境具有自愈能力,一般非持续性的自然环境影响,水环境在遭到破坏后逐渐恢复平衡[2]。当然对水环境破坏最强的因素是泥石流、地震等,例如,九寨沟在2017年遭受7.0级特大地震后,其水环境外观及生态至今未完全恢复;干旱地区河流由于夏季的流量补给不足而导致断流,许多湖泊出现了消失或者面积缩小的情况;由于天气变暖严重,高温天气导致水分蒸发严重,正常的水循环无法完成,导致了地表径流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湖泊面积的缩小等。因此在对水环境进行研究时,自然因素也不可忽视。

2 我国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我国对于水资源有着很高的需求量[3]。我国仅用着全球6%的水资源维持着全球20%的人口生产生活活动。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严重不均的问题,并且目前大多数河流都被开发或者严重污染过。《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道,我国七大水系的大部分湖泊、水库、河道、等都已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最严重的为河道的污染率,超过了42%。为了加强对资源的保护,2004年起,我国水利部开始加强对积极对水生态系统开展修复与保护工作,在武汉、无锡、丽水、莱州、凤凰、新宾、西安、邢台、松原等十多个地方对其进行了水生态修复及试点工作。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以及《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两份文件。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各省都参与到水生态的保护中,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全国的整体质量来说,目前的水生态还无法达到标准,需要做出更多努力[4]。

3 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尤为严重。人类生存条件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人类终于意识到,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极有可能摧毁我们生存的家园。由此,产生了保护环境这一理念,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当前,对于水环境的保护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解决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水环境破坏,二是解决由于自然问题所导致的水环境破坏。两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更好地保护水环境[5]。

3.1 解决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水环境破坏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应先将由于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这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水生态破坏控制住。首先,政府产业的环保部门、监管部门必须确定所有的居民、工厂不能将未处理达标的有害废水排入地下水系统,而是需要设置能满足处理需求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排污管道设施。在工业生产领域,政府应注重将低效能、高污染的设备淘汰;在社会活动及居民用水方面,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节水宣传、广泛使用节水器具,从而将淡水的使用率提升到最高。社会活动用水以及居民用水必须全部被处理,禁止任何人、单位、及机构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污到管道。地下水的开采也应该适度。对于一些明显被污染以及水量告急的水资源,政府机构应及时制定保护措施以及对其进行限制开采。

3.2 解决由于自然问题所导致的水环境破坏

若要有效的防止水生动植物的数量及种类继续减少和水体生态平衡进一步被破坏,首要措施就是防治污染,并对废水进行处理,实现再利用,从而减少排放,以达到节约用水成本及保护淡水资源的目的。以灌溉农田为例,可以将处理合格的生活废水用来灌溉,以替代自来水、河水,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综合上文所述,水土流失是水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从根本上保护水体周围的植被不被破坏,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最后要结合现代的水文预测技术,例如:GIS等对于水文水体实时变化的实时监控,从中发现水体生态破坏、水体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采用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调整植物植被种类合理利用荒废土地,从而长期保证水体周围水域水资源的涵养能力,防止污染和破坏水体生态环境[6]。

3.3 解决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将治理水体污染作为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工作。对于各类有害污水的治理技术的研究以及对于成本的控制需要不断持续的提高,在污水正确处理及排放的其情况下保证污水处理的经济效益,从而鼓励全社会主动正确处理污水,减少合规排放污水的阻力[7]。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合理排放污水的理念的深入倡导,使农村生活、生产的废水也能得到有效处理、合规排放,与此同时,能够进一步控制农业灌溉方面的水资源浪费使农村地区不再是水环境质量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漏网之鱼”[8]。

3.4 重视湿地保护

根据研究表明,湿地的质量可以直接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湿地环境本身对水资源就有净化的作用,同时可以对水量进行调节,起到吸收泥沙、污染物以及沉淀淤积的作用。首先,湿地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内部净化能力,吸收水体内的多类污染物,保障水资源的额可持续发展。而根据我国目前的湿地现状来看,现有的湿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减。因此,湿地环境的保护要与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吻合,坚决阻止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对湿地的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9]。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水质量的恶化及水质量的污染。要想对水环境真正的起到改善作用,就必须从源头出发,仔细分析影响水环境以及水质的因素,即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两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改善不良状况。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水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采取各种科学措施,切实提升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同时对节水,护水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及普及,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水生态的环境保护中。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坏境的优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水体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环境质量